自古以來,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無私的,真誠的。即使到了很老的時候,他們依然放不下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只要孩子需要,父母都願意不遺余力地幫助,做他們堅實的後盾。
很多老人退休後,放棄安逸的生活,幫孩子帶孩子。有的老人甚至忍受身體不適、水土不服等因素,帶著孩子從農村來到城市。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的幸福就是他們的幸福。
其實老人幫助孩子從來不求回報,孩子卻不能不理解父母的意願。他們平時在生活上很關心父母,壹直有壹顆感恩的心。和雙方父母打交道的時候,壹碗水端平。對於有重大貢獻和付出的人,可以給予優待。不要只偏袒自己的父母,而忽視其他父母。
有的家庭以女性為戶主,對公婆和父母區別對待,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會讓公婆心寒,讓丈夫不滿,甚至導致婚姻破裂。
02
吳琪家境貧寒,父母靠種地養活她和妹妹讀書。姐妹倆都很有野心,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好事多磨。多年以後,兩姐妹相繼考上了同壹所大學。他們的父母不想壹家人分開,就去了城裏打工。
畢業後,吳琦做出納會計。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工資也不高,所以看到同事穿名牌衣服,用高檔化妝品,就很羨慕。這時,徐宗新出現了。他們在壹棟大樓裏工作,經常在電梯裏見面。徐宗新對她壹見鐘情,每天送花送禮物,滿足了吳琪的虛榮心。
徐宗新是個業務員,工資確實可觀,但老家也在農村,家境壹般。吳琪壹心想找個有錢的老公,這顯然不符合她的擇偶條件。但就在這個時候,事情有了轉機。壹天,徐宗新興高采烈地告訴吳起,他的家鄉要拆遷了。聽到這個消息,吳琪立刻打消了分手的念頭。
果然,幾個月後,婆家分了兩套房子,壹百多萬。這壹次,吳琪很擔心,並敦促徐宗新結婚。談及結婚條件,吳琪毫不妥協,要求彩禮1.5萬贍養父母,要求婆家拿出80萬在單位買房。
03
兒子的婚事定下來後,徐宗新的父母只剩下幾十萬塊錢,但他們並不心疼這筆錢。他們覺得兒子組建了壹個小家庭,他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老兩口很忙,壹個做保潔,壹個做保安。他們壹個月花不了4000多,還能存壹半。
結婚後,吳琪壹直和父母住在壹起,公婆也沒去過新買的房子。在吳琪心裏,父母有養育她的恩情,她自然要孝順,公婆跟她沒關系。如何對待他們是她丈夫的事。
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在壹次事故中,吳琪的父親去世,母親被生下雙胞胎的姐姐帶去照顧孩子。吳琪辭了工作,成了全職媽媽。公婆擔心兒子壹個人掙錢壓力大,就從牙縫裏攢錢,每年補貼兩三萬。
兒子5歲的時候,吳琪已經厭倦了每天帶寶寶做家務。壹個電話把婆婆從老家叫過來,帶著孫子,回到職場。婆婆壹句話沒說就辭了工作,帶著行李來了。臨行前,她特意從銀行取了2萬元錢給家人買吃的。
婆婆也不能閑著。自從她來了以後,家裏的窗戶都是窗明幾凈的,地板亮得可以當鏡子。小兩口下班晚,回到家都是熱騰騰的飯菜。兒子也被婆婆說得乖巧懂事。
04
但是,對於這些,吳琪沒有任何感激,反而覺得這是婆婆應該做的。有時候徐宗新會讓她說些好話哄她媽媽開心,但吳琪拒絕了,說既然孩子跟了老徐的姓,那就是婆婆的責任。
每個周末,吳琪都會大包小包的去看望媽媽,卻很少給婆婆買營養品和衣服。婆婆思想開放,認為能吃飽穿暖。她的任務是照顧好孫子孫女,而不是給孩子增加家庭開支。
轉眼到了年底,姐姐的兩個孩子放寒假了,吳琪就和媽媽壹起把他們接回家,讓婆婆每天按照她列的菜譜買菜招待他們。突然加了三個人,婆婆不僅工作量增加了,連臥室都被占了,只能睡沙發。
徐宗新再也無法忍受了,暗示說年底就要到了。不如讓母親先回老家,由婆婆帶孩子。畢竟,她的父母已經壹年沒有團聚了。這正是吳起想要的。她給了婆婆2000元的過年費,讓她回老家好好過年。
媳婦進門6年了,第壹次這麽大方。徐婆婆拿著錢滿心歡喜,準備上街給老婆買新衣服。可就在這個時候,孫子告訴了奶奶壹個秘密,說媽媽給了奶奶壹萬塊錢的紅包,給她買了壹條金項鏈。
05
孫子的話傷了老人的心。回想起來,我娶媳婦的時候,要了1.5萬的彩禮,留在我媽家,我壹分錢都沒有娶到她。老兩口公婆拿著錢吃辣喝辣,他們和老伴攢錢貼補兒子兒媳,辛辛苦苦給他們帶娃。但最後媳婦的心不熱,連過年費都是五倍的差距。
快70歲的老伴壹邊撿垃圾桶裏的飲料瓶,壹邊看著小區大門。她被嘲笑舍不得花那麽多拆遷款,真是有福了,不會享受。現在看來,這種疲勞是老兩口自找的。他們補了兒子的錢,實際上反過來,最後得到了更便宜的公婆。
說到底,對妳兒子還是沒用,妳媳婦說什麽就是什麽。輕松過後,許決定不做帶薪保姆,兒子兒媳也賺了不少錢。以後會不會花錢請人帶孩子,會不會讓公婆帶,都是他們小兩口的事,他們只關心和老婆壹起養老。
老人資助兒子,並不是照顧孫子的義務,而是出於心疼。如果媳婦不懂得感恩,對待公婆和父母不壹樣,遲早會寒了公婆的心,他們就沒有理由繼續去踐行自己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