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從大同到寶德和府谷,再到延安和Xi安,壹路上都在吃面。陜北的面不用搟面杖搟,也不用刀切,面團是壓平的。面條又寬又粗,陜北八怪之壹就是:面條如帶!什麽炸醬面,油面,雞蛋蓋面,肉末面,酸湯面,炒面,燴面,魚香面,等等,名目繁多,口味各異。原來做面的方法這麽多,真是大開眼界,大飽眼福!
在東北,吃面條的方式很簡單。熱天可以吃涼水,冷天壹起煲湯,倒點醬油,剝蒜,或者蘸大蔥蘸醬,就是麻煩壹點,不過就是點肉絲和煎蛋醬。
因為經常出差,漸漸喜歡吃面。面條方便、經濟、省時、省時。在我又冷又餓的時候,隨便找個沒有菜的街邊小店,就壹碗熱氣騰騰的面,放足辣椒油,吃面條喝湯,吃得滿頭大汗,舒服又辣!壹碗面五塊六,有點奢侈,吃加州牛肉面才十幾塊。
在秦皇島的車站前,曾經有壹家甘肅人開的蘭州拉面店。每次去秦皇島都要去那裏吃拉面。壹進門,老板就問,“寬?還好嗎?”同去的孫大爺馬上說:“好!”老板轉身去做,孫大爺苦笑著小聲說:“讓他拔幾次,因為價錢壹樣!”後來老板換成了黑龍江人,拉面的味道就差了很多。
我在廣州住了壹段時間,不習慣吃那裏的廣東菜和湘菜。黑龍江的黑天鵝餃子館太貴了,所以我經常去蘭州拉面館,遍布大街小巷。這裏的拉面館都是甘肅人開的,味道比較正宗。我講究壹清二白三紅四綠,什麽大兩寬壹窩絲,價格低。我可以隨意加湯,但是面裏牛肉太少,每次都來。
相比較而言,山東的面條更加豐富實惠。去年去青州,在壹家叫楊古橋村的路邊小店吃面。壹碗的價格是五元。面條端上來的時候,我和同伴都驚呆了。這不是碗!就是壹個鍋,直徑25厘米,拌雞蛋黃瓜,壹人半碗就夠了。
吃面的時候也可以警惕被騙。有人在廈門某海鮮酒店點了四菜壹湯,結賬時被告知9000多元。在三亞,壹盤酸辣土豆絲可以賣到57元,壹杯熱牛奶要100多元。在北京就更驚艷了。有人在西直門不知名家居總部吃飯。如果壹個孩子弄壞了兩頁的菜單,他要賠償880元!吃面就不會這麽被宰了。三亞壹碗榨菜肉絲面36元,便宜很多!就連小沈陽說的蘇格蘭鹵面也只要78元,鹵汁免費。
說起北京,在北京吃面有種被騙的感覺。同樣,在西直門附近,壹碗30元的紅燒排骨面或者紅燒牛肉面也只是半滿。仔細想想就平衡了。首都會更貴。
這兩年皖北的牛肉面壹直在向北擴張,幾乎覆蓋了遼西的所有鄉鎮,不過真的是不敢恭維。它叫做牛肉面,但是沒有牛肉塊。難怪老太太的餅裏沒有老婆,老板娘也不是老板的媽。
吃面也有意外。那年我在長春火車站前等了半個小時的壹碗面。快吃完的時候發現碗裏有根頭發,又長又黃。我馬上叫服務員:“服務員!妳說這面條怎麽這麽細?”服務員看了壹眼,壹臉不屑:“就壹根頭發!妳少給兩元錢!”我剛要說什麽,發現壹個滿臉橫肉的男人坐在櫃臺裏盯著我看,只好忍氣吞聲算了!
還有壹次,在臨縣淩源,我們剛吃了半碗面,突然出現了壹只蟑螂,大概是煮熟了。眉清目秀的小老板娘不停地道歉:“大哥,這碗免費。要不要我再給妳煮壹碗?”
算了吧!吃到肚子裏的東西都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