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營造全社會崇尚節儉的良好氛圍。勤儉節約,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公款吃喝行為成為壹種普遍的社會風氣時,說明公款吃喝陋習累積已深,治理會遇到來自各方的阻力,難度系數相當大。因此,要做到嚴格執行務實節儉、高效透明的公務接待,除了政府擔當主要職責,發揮主導作用,率先進行自我“革命”,倡導艱苦樸素的作風,嚴格要求公職人員遵紀守法,認真落實公務接待制度之外,還需要全社會壹起參與,***同營造勤儉節約的良好氛圍。這就要求新聞媒體、社會組織以及每壹個公民的積極響應,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厲行節約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宣傳力度,牢固樹立人人“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的生活理念,大力培育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自覺養成勤儉節約、愛惜公物、反對鋪張浪費的良好習慣,從思想源頭杜絕奢侈、低俗的消費理念,推動公務接待健康發展。
二是樹立公職人員的公仆意識和成本意識。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節約早已被視為文明的表現。這就要求公職人員和公務接待人員進壹步轉變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公仆意識和成本意識,正確處理熱情接待與勤儉節約的關系,通過文明的、理性的公務接待,以身作則引領健康的社會風氣,讓節約成為壹種生產、生活方式。廣東百順鎮政府打破陳規、降低成本,在公務接待中用自釀米酒取代名貴酒水,不僅沒有降低接待規格,反而因為米酒有益身體健康,更受來賓的喜愛和稱贊。這些做法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三是推行營養健康、經濟實惠的公務接待用餐。在嚴格執行中央和地方厲行節約有關規定的同時,通過改革創新公務接待方式,讓健康、清廉的公務接待蔚然成風。這就要求負責接待工作的主體要在公務接待有關規定允許的範圍內,按照營養健康、衛生可口、經濟適量的原則,不斷改進供餐品種和供餐方式,讓公務接待用餐者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吃出品位。
四是開發文化型和本土化接待。在提倡節約文明的公務接待要求下,應堅持突出民族性、地方性和特色性,大力挖掘本土文化,立足地方特色,既在公務接待規定範圍內,用最經濟、有效的接待方式,打造地方特色美食,又突出民族地域文化,打破千篇壹律、全國通用的“菜譜”,讓客人在不同的地域能飽覽到不同的風情,烙下別樣的、深刻的印象,達到接待和宣傳的雙重目的,為公務接待註入新的活力,在不斷豐富接待文化的前提下,提升接待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