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我在美國的感受

我在美國的感受

去美國旅遊20

食物-在美國

17街西有壹家麥當勞餐廳,南北走向。每天中午從西配樓沖出的西裝革履的工作人員沖進餐廳,壹個漢堡壹杯咖啡站幾分鐘,午飯才結束。

照片中我身後是白宮的西配樓,南北向。(1992年6月)

貝克漢姆和我——陪同我們壹行的翻譯兼導遊司機——靠在麥當勞餐廳的窗戶上,吃著漢堡包。小組成員都參觀了白宮,我們倆壹邊吃飯壹邊等。這壹幕是我90年代初中期在華盛頓的常態。而我和貝克漢姆經常看著這些白領的午餐,會想:美國的漢堡裏是不是全是咖啡?妳會堅持到晚餐嗎?不餓?團裏的華人各級領導也質疑,這美國人是什麽胃?

我站在身後白宮北門外的人行道上。

離白宮西南波托馬克河不遠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可以自由參觀,就是可以看到海軍上將和空軍上將在工作,因為他們的辦公室門是開著的!

我在五角大樓與美國士兵合影。

(1992 11月)

我記得接待參觀的講解員告訴大家,每天大約有25000人在這裏工作,五角大樓需要做25000個漢堡作為午餐,以滿足在這裏工作的人員。我不記得五角大樓有多少家餐館了。但是讓我確定這就是美國人在工作中吃午餐的方式。

參觀五角大樓1992。

據說漢堡咖啡的營養成分和熱量攝入足以維持人體!

壹想到我們國家的午餐和晚餐要炒幾個菜幾個湯,對比美國的工作午餐,我就很驚訝!

從90年代到20世紀初的十幾年訪美期間,雖然基本上吃遍了美國的中餐館,但美式快餐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披薩店、炸雞店、美式西餐、墨西哥菜、阿拉伯菜也都嘗過。我真的覺得,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飲食習慣,體現了各個國家的飲食文化。美國有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和飲食,在很多城市都能品嘗到各國的美食。

這是我們的訪問團在機場吃漢堡(6月1992)。

說起我們唐人街的中餐館,可以說美國的中餐館很多。首先,只要唐人街有城市,唐人街就壹定有中餐館。近年來,中國餐館已經遍布全國各地,許多中國餐館會發現沒有唐人街。中國菜在美國仍然很受歡迎。

其實美國的中餐館也是非常分化的,有美式中餐,也有中式中餐。

記得90年代初看過壹本書《告訴妳壹個真實的美國》,很喜歡。我當時經常去美國,也有同感!作者陳燕妮是壹名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留學生。她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國人在美國的生活,走訪和查詢現實生活、圖書館、聯邦數據庫和信息數據庫,用大量第壹手資料分析中國人和留學生的現狀,非常細致地描述中國餐館。從第壹代中國企業家到90年代在中餐廳工作的留學生,詳細分析餐廳的發展和現狀!

作者陳燕妮在書中說:通常當妳進入壹家中國餐館時,桌子上有壹小盤油炸面食小吃,所以這壹定是壹家美國的中國餐館,而且這些中國餐館大多是自助餐。美國中餐館的菜系特點是什麽都放辣椒和醬油,味道偏鹹。而且這個口味特別受美國人歡迎,生意特別火爆!

以中國人的口味來看,真是受寵若驚!除了鹹,就是辣。我在美國沒少吃。去美國旅遊的中國人吃中餐就夠好了!

當然,真正的中餐館也有很多,比如正宗的川菜館、魯菜館、粵菜館、淮揚菜館、山西菜館、湖南菜館等。,而且壹般的中餐館比較多。

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華盛頓的唐人街,我都嘗過正宗的川菜、淮揚菜、粵菜,但在中餐館坐下來,我會先來壹碗熱湯。據說當年開中餐館的第壹代華人都是廣東華僑,帶來了吃粵菜的方式,所以這個習俗在美國的中餐館流傳了壹百多年。

壹般以正宗粵菜、川菜為主的中餐廳價格也較高。90年代,我偶爾才帶團吃飯。

1992 -2003我認定領帶團餐基本都是團餐。根據人數,人均預定桌子。當時我們每天的夥食費壹般在20元左右,所以午餐和晚餐人均7-8美元,壹般是6-8個菜,基本夠吃。當然,菜肴的味道和口感有好有壞。每次水果餐後,就結束了。這時服務員送來賬單托盤,托盤上有壹盤水果,其中壹盤很小很易碎,上面有壹張英文的小紙條。內容基本都是問候,祝好運。如果妳不懂英語,請壹個導遊翻譯,笑壹笑,幽默風趣,這會給妳在異國他鄉帶來快樂。

知道和我壹起訪美的這些企業和各級政府的領導,國內忙,國外忙,很放松。各個單位,各個公司的大家基本都不認識,這樣生活也是壹種自由!

這是(1994 65438+2月6日)我們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時候,美國愛迪生公司請我們吃中餐。(右壹為美國愛迪生公司國際部主任懷特先生,右二為陜西農電管理局副局長閆,左壹為作者)

美國人非常幽默有趣!飯桌上有說有笑!(左二、左三作者為黑龍江省哈爾濱農電管理局局長)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Rosemie的唐人街,10,高速公路以北,加裏周邊,中餐館比比皆是,幾乎都是華人經營的中餐館。妳可以選擇妳想要的任何東西,包括世界各地的各種小吃。我們以前吃過淮揚菜,上海菜,山西面食,浙江小吃粥鋪,梅隴鎮的湯包,山東魯菜的蔥爆海參。

今年(2020年)3月,我們在離開洛杉磯回國前來到這裏吃晚飯。我還在吃以前(經常)喜歡的“小陸子粥鋪”。故地重遊變化不大,味道還是那麽好吃,品種還是那麽多,服務還是那麽熱情,感覺和90年代壹樣!只是感覺房子和路都老了,距離上次來美國已經是七年前了(2012)。總體來說,整體外觀沒有變化。

據說這裏的唐人街是上世紀70年代末臺灣省人慢慢聚集起來創建的,商業也很發達。有很多中國商店,如超市,藥店,銀行,百貨商店,酒店,卡拉ok店等等!比洛杉磯的其他華人社區都好,比如羅蘭高地,蒙特雷公園,市中心唐人街!生活在這裏的中國人的便利,簡直就是壹個小小的中國社會。不用說,英語和漢語在這裏是通用的。

除了市中心的唐人街,離這裏不遠還有另外兩個地方,壹個是蒙特利公園,壹個是羅蘭海茨山。不過這兩個地方都沒有這裏人氣高,商業和店鋪繁榮,港澳臺和中國大陸華人聚集。但近幾年美國經濟低迷時,比過去稍遜壹籌。

此外,唐人街還有很多面館,而且都是江浙風味。它們非常美味。

說到面食,就要說到越南米粉的獨特風味,我喜歡吃,深受大家的喜愛。形狀和面條壹樣,只是服務員端了壹大碗。看著上面覆蓋的鮮紅色的生牛肉薄片,第壹次品嘗的食客都會壹頭霧水。當妳在面湯裏用筷子翻動牛肉時,它會立刻被煮熟。壹些配料是薄荷葉,檸檬,辣椒,豆芽和越南甜辣椒醬。這樣的攪拌味道真的很好吃!

吃越南米粉幾乎成了我們去洛杉磯的必去項目。大家反應都很好!

越南米粉已經在美國生根發芽,幾乎每個城市都能看到和吃到。在美國三個月的時間裏,無論是在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還是在亞利桑那州的休斯頓,我們也多次享受了它們。

1992年冬天,我率領中國煤城代表團訪問美國。接待公司在舊金山附近的奧克蘭灣區。我記得西餐廳位於海灣邊上,風景宜人。

中間是作者,左邊是貝克漢姆,右邊是保羅先生。

宴請壹頓美國西餐和壹頓意大利餐。西餐的禮儀和程序也讓大家體驗到了美國的西餐文化。體驗最低的也是在美國吃西餐的感覺,很多人也是第壹次嘗試。熱湯、餐前開胃酒、涼拌菜、熱菜、各種燒烤、特色菜、紅酒水果、餐後小吃等。

中國公司的老板請我吃中餐。(舊金山灣區1992 65438+二月)

有壹次我在紐約華爾街銅牛附近的街上吃了壹個意大利披薩,那也是壹個小快餐店。我進門後發現只有幾張餐桌,大概是外賣店,窗戶明亮幹凈。巨大的比薩餅烤爐正對著我們。點餐後,店員拉開烤箱門幾分鐘,拉出大托盤。香味撲鼻的披薩出來了。我仔細看了看披薩,難怪這麽香。披薩上的香腸、蝦、松子、核桃、山核桃、蔬菜混合著濃濃的奶油,壓在軟軟的上面。我和陪同的小貝吃了壹頓大餐。味道好極了!我告訴他下次再來。

記得1995接待三藩市合作公司負責人徐春女士,對我說:今天,我帶妳去品嘗壹頓地道的美式早餐。我記得在漢堡王餐廳吃飯。那頓早餐的名字好像是:gruansland有兩根美國香腸,兩片黑面包,兩片煎得焦黃而薄的培根,壹勺類似豆腐加蜂蜜的炒雞蛋,壹杯橙汁等等。其他幾種水果!

圖為我們典型的美國早餐。

感覺這頓早餐可以不吃午飯!要說這和我們的油條、豆漿、花卷、饅頭、鹹菜、雞蛋不壹樣,但是從這種早餐來看,似乎這種早餐更有營養,美國人的飲食不是很簡單。

我不知道美國人是不是平時吃的很簡單,也許他們和我們壹樣。回家後晚餐會更豐富,周末家人會壹起聚餐!

總之,我意識到中西餐的差異與文化、傳統、習慣甚至價值觀有關。

今年這次在美國旅遊,我對美國的飲食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休斯頓火箭隊主場豐田中心附近的壹個大酒吧,我們的女兒點了不同口味和內容的大漢堡和百威啤酒。這是第壹次吃這麽大的漢堡。牛肉餅和炒培根芝士配蔬菜有點不壹樣,體積大,面包燒焦。比普通快餐漢堡好吃。

這是在休斯頓豐田中心附近的餐廳吃漢堡。

那天正好是我在休斯頓的生日。我不知道我的美國朋友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我生日那天,朋友的女兒特意以自助餐的形式邀請我和我老婆去了壹家美國素食餐廳。我們有7個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