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韓國,共19個國家和歐盟。
二十國集團峰會的歷史發展:
1997亞洲金融危機後,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話語權的呼聲日益高漲。
1999在德國科隆,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羅斯八個工業國家的財政部長提出,為了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更多的國家應該定期就國際經濟和貨幣政策進行對話,以利於全球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1999八國集團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論壇,該論壇由歐盟、布雷頓森林機構和19個國家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組成。
1999德國柏林,G8(美、日、德、法、英、意、加、俄)和歐盟?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共同舉辦了二十國集團國際經濟合作非正式論壇。
會議旨在促進工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等重要問題進行公開對話。通過對話,我們將為討論和談判相關實質性問題奠定廣泛基礎,尋求合作,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加強其框架建設。
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成員國,並於2005年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國主辦了2016年G20峰會。
擴展數據:
G20峰會的意義:
規劃全球經濟發展的路徑,也可以說是管理全球經濟問題的重要平臺,引導世界經濟平穩有序地前進,為前進的道路指明方向,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每次會議都有壹個主題,或者是上次會議成果的延續,或者是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經濟問題。
百度百科-G20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