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湖南的風俗習慣

湖南的風俗習慣

湖南傳統節日眾多,表現形式多樣。各民族、各地區比較普遍的傳統節日有年節、春 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六月六、中秋節,並沿襲著許多特色鮮明的節慶活動。

年節。從農歷臘月廿四起(部分地區和土家族自臘月廿三起),至臘月三十日,是湖 南各地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廿四日相傳為竈神上天之日,舊俗在廿三日夜備果品祭竈, 求竈神上天奏事時多言好事。各家在廿四日團聚過“小年”,廿八日打掃庭除。最為隆重 的當屬臘月三十除夕夜,遊子遠歸,合家歡聚吃團圓飯,謂之年飯。年飯以豐盛為要,雞 鴨魚肉蛋蔬,滿桌杯盞,但許多地方仍保留著傳統而獨有的菜譜。魚是各家各戶必不可少 的壹道菜,寓“年年有余”;郴州人興吃酸蘿蔔豬肝腸,象征為人要有肝腸;洪江壹帶喜 吃春粉,米粉上蓋有魚、肉、雞、鴨、蹄花、生姜各兩塊,以示好事成雙;有的人家還備 有壹碗四季蔥拌豆腐,表示“四季清吉”。在大年三十夜,民間有守歲之俗,合家圍爐團 坐,辭舊迎新,許多地方有燒柴蔸火習慣,取“財頭”諧音,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春節。舊俗壹般從正月初壹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止。新正初壹雞鳴即起,庭前燃放爆竹, 謂之“開財門”、“開門紅”。燃燭敬天地、拜祖先,然後出門拜五方,稱作“出行”或 “出方”。節慶活動更是豐富多彩,其中最為熱鬧的是耍龍燈。龍燈的品種繁多,如長龍、 老龍、幼龍、鰲龍、草把龍等。玩龍燈壹般是初五出燈,十五收燈,遊行於街巷與田壟之 間,遇寬敞人多之處即舞弄壹番。在湘西辰溪壹帶,有的玩龍燈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 周圍數十裏的同姓村寨,俗稱“玩家門燈”。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各家均要吃元宵,以 示團圓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