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經常騷擾福建沿海。燒、殺、搶、搶,種種惡行,百姓深受其害。據《福建史稿》(朱撰)“公元1562年是嘉靖41年攻陷興化府城。”傳說那是除夕,家家“圍爐”吃團圓飯。敵人從惠安惠北登陸,沿途搶劫、燒殺,無所不用其極。並把年夜飯灑在門前,作為敵人家被蹂躪的標誌。那些外出或逃跑的人,直到正月初壹晚上敵人撤退才摸黑回家。他們中的壹些人第二天壹早回家,看到自己的家園被毀,家人慘遭殺害。所有的人都傷心落淚,心中充滿了憤怒。他們只能帶著悲痛帶走親人。因此,興化的民俗以正月初二為探親日。三年級出殯,四年級重新做舊歲(俗稱“大”歲)。這壹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仙遊正月初三生日的由來
仙遊有壹個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慶祝生日的習俗。這是老人滿“10”歲的壹年。不管他是哪壹個月哪壹天出生的,生日慶祝通常在那壹年的第壹個月的第三天舉行。它的起源與九裏湖的神仙夢有關。
據說有位秀才的母親因病突然失明。秀才是有名的孝子。為了治療母親的眼疾,她放棄了去北京考試,四處求醫。找了幾年就是不行。據說九裏湖的仙夢很有效果,所以去九裏湖祈福滴眼藥水。當夜,秀才夢見龔賢說:“人進山尋白水,治廟後之樂。”
第二天,秀才醒來,把夢中仙女的話壹推,去廟裏找藥。他看到寺廟後面有壹個泉眼,清澈透明,很多人來這裏取水。據說這是壹股仙泉,能治多種病,天氣再幹燥也不會幹涸。
書生壹聽,喜出望外。原來他聽到“仙泉”二字,立刻想到了昨晚夢中仙女說的那句“人進山尋白水”。“人入山”二字應該是“仙”,“白水”是“泉”字,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仙泉”他祈求的是眼藥水,龔賢指點他到廟裏去找,以後就好了。顯然,仙泉是眼藥水,所以他喜出望外。他立刻裝滿了壹個瓶子,然後匆忙回家。
正月初三,秀才回家了。今年,他母親剛滿70歲。“人生七十古稀。”村裏有個習俗,每個七十歲的老人都會在正月到他家祝賀。今天聽說秀才從很遠的九裏湖帶回來仙泉治療母親的眼睛。村裏的人都來到了書生的家裏,壹個來祝賀他,壹個來看神仙泉。
誰知,秀才用泉水給母親擦眼睛,卻不好。就在大家焦急的時候,我聽到外面有人說:“我來晚了,恭喜妳。”大家壹看,原來是村裏的壹個老醫生。聽說書生得了仙泉,正說著就進來了。
老大夫見秀才直接用泉水擦母親的眼睛,連忙說:“不用,不用!””說完,他點了壹個空碗,往碗裏倒了壹包面粉,然後把泉水倒進碗裏,攪拌成濕面團,敷在老太太的眼睛上,然後點了泉水燒開喝了。幾個小時後,老太太的眼睛真的恢復了,大家不禁為神奇的仙泉歡呼。
就在剛才,秀才聽到老醫生說“遲來的恭喜”,不禁被驚呆了。現在他母親的眼睛已經恢復了視力,他想起了龔賢在夢裏說的另壹句話。“治原在寺後(晚)(恭喜)。”原來,龔賢的這句話有雙重含義。前壹個意思是指給他看仙泉的位置,後壹個意思是暗示母親眼病的治愈應該在“遲來祝賀”的老醫生身上。
秀才感謝九裏湖的仙女指點眼藥水,也感謝老醫生治好了母親的眼睛才治好的。於是,他送給老醫生壹份大禮。那時候農村最貴的禮物是豬蹄。因為老醫生進門時帶著面粉來祝賀,秀才回送豬蹄,所以人們用“把面回送豬蹄”這句話來表示禮尚往來。在長期的流傳中,形成了仙遊的俗語。
秀才感謝左鄰右舍因為關心他母親的眼疾,早早趕來祝賀,所以中午想留下所有的左鄰右舍吃飯。大家都拒絕了,但是在互相讓步的過程中,秀才突然有了主意,說:“我母親七十大壽在三月。今天為了慶祝她老人家眼睛恢復,我們把生日提前到了今天,作為雙喜臨門的慶祝。叫妳的老鄰居露個臉,吃頓便飯,表示壹下生日,怎麽樣?”書生的妥妥的禮被眾人拒絕,在盛情之下,同意留下來壹起吃壽酒。
大張旗鼓地吃完生日宴,秀才覺得也應該給剛才的鄰居送禮。就在這壹年,橘子大豐收,我家山上的橘子園收了好幾大筐。因此,當客人離開家時,每個人都給他們壹對橙子,以示好運。以後仙遊人過生日,不管是哪個月的生日,都是在當年的正月初三過生日。而且過生日的人會帶面粉(後來改成掛面)作為禮物,過生日的主人還會回送橘子作為吉祥的標誌,這已經成為當地人民的習俗,壹直延續至今。
參考資料:
/gov/陸遊/舒敏/l/A68090402index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