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團圓飯壹般要吃什麽?有什麽意頭?

團圓飯壹般要吃什麽?有什麽意頭?

團圓飯壹般要吃的有雞鴨豬肉、餃子、魚、年糕等,壹年壹度的“團圓飯”對中國人是極其重要的,家人的團聚能夠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壹家大小互敬互愛、***敘天倫,圍坐餐桌旁是壹種幸福的時光。以下是部分團圓飯吃食的含義。

1、餃子

餃子是壹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

餃子壹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壹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壹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托人們對新的壹年的祈望。

2、魚

大年三十晚上吃頓團圓飯,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壹道魚,魚“余”同音,年年有“魚”——年年有“余”,圖個吉祥,圖個喜慶。

我國南北各地的魚肴甚多,如蘇菜中的“荷包鯽魚”、烏蘇裏的“油炸鰉魚塊”、川菜中的“瓣鯽魚”、粵菜中的“香滑鱸魚球”、湘菜中的“祁陽筆魚”、京菜中的“醋椒魚”、津菜中的“高麗銀魚”、東北菜中的“白松大馬哈魚”等等,都是名響壹地的魚肴。

3、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壹年比壹年提高。據說,最早時年糕是為午夜祭神、歲朝供祖先所用,後來才成為春節食品。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產,在北方有糯米那樣粘性的谷物,首推黏黍?俗稱小黃米。這種黍脫殼磨粉,加水蒸熟後,又黃、又粘、而且很甜。

其制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絹羅篩過後,加水、蜜和成硬壹點的面團,將棗和栗子等貼在粉團上,用箬葉裹起蒸熟即成。這種糯米糕點頗具中原特色。

年糕的種類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的紅龜糕等。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法,味道甜鹹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