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客家美食」?
客家飲食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客家菜,壹類是客家小吃。上榜的客家菜是指東江客家菜,與潮州菜、粵菜並稱廣東三大菜系。傳統的客家特色菜有:鹽焗雞、釀豆腐、紅燒肉。與潮州菜相比,客家菜的口味更強調“肥、鹹、熟”,這與客家人過去的生活水平和習慣有關。首先,由於客家人過去在山裏務農生活,勞動強度大,肉和食物少,脂肪多的食物能有效充饑;其次,客家人因為長期缺糧,每天至少要吃壹次粥,而且大多常年有粥,水比較少。煮出來的粥“吹走壹層浪,喝出壹條巷”,鹹鹹的,適合送粥,增加體內鹽分;再次,山區植物樹木多,客家人養成了燒柴的習慣,覺得食物越煮越香。誠然,社會在不斷變化,在當今社會主義新時代,客家美食也在不斷創新。傳統的東江菜在現代客家人的鍋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味美心”的美譽。原味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壹是選料強調野生的家養粗糧,即無汙染的“綠色食品”。值得壹提的是,這些食物的品質和味道好,與客家人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很大關系,尤其是水好;二、烹調方法多為煮、燉、蒸、燜,不破壞食物的營養和纖維;第三,很少或不加調料,壹般用生蔥和熟蒜調味。好吃好喝,所謂好吃好喝,是指味道清淡,價格實惠,調和。其調解作用類似於現代術語“食療”。很多客家菜都有滋陰降火、清肝明目、強腰補腎、養顏益氣的作用。目前客家菜除了傳統的鹹雞、釀豆腐、紅燒肉“老三樣”之外,還有以下幾個特點:蒸雞是家養的或山裏養的,用蟲草顆粒,把整只雞放在鍋裏加水蒸熟,用手撕成或切成六塊趁熱吃,非常鮮嫩香甜。資料顯示,土法飼養的這種雞,氨基酸含量比精飼料飼養的高10倍以上,可見基地的營養價值極高。全豬套餐主要包括豬最“精”的八個部分,蒸肉紅、豬雜、紅燒肉等。,配壹些蔬菜和腌酸菜。這種吃法和過去差不多,客家人常年春節殺豬。全牛套餐主要由牛肚山、王不留行葉、牛心頂和牛栓制成。與其他地方不同,這裏吃的王不留行的葉子並沒有去掉上面的黑膜,據說主要是為了健胃。豆腐包客家人做豆腐源於中原包餃子的習慣,因為搬到嶺南沒有麥包餃子而想出了做豆腐的方法。客家人吃豆腐有各種烹飪方法。所謂豆腐套餐,包括餐前的豆腐花,油炸豆腐,豆腐鍋,豆腐丸子,糯米豆腐,油炸豆腐皮,小吃的豆腐乳。新港湖鮮呂萬湖的野生桂花魚、鱔魚、石斑魚仔,硬滑,味甜,蒸、燉、炒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