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彈塗魚有哪些營養價值?

彈塗魚有哪些營養價值?

營養成分:新鮮彈塗魚的可食部分每100g含蛋白質20.4g、脂肪4.5g、糖2.7g,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

功效:補腎壯腰,活血止痛,解毒。可用於治療腎虛腰痛、扭傷、坐骨神經痛等。有民間將其與當歸、熟地黃同煮,用於滋養和促進傷口愈合,也常用於術後病人和產婦。還認為它有促進泌乳、止小兒夜尿、盜汗的作用。

吃法:彈塗魚鮮嫩可口。應該是煮、燉、炒、炸。每餐攝入200克。

藥物處方:

(1)腎虛腰痛:將彈塗肉200g蒸熟,搓成塊,放入湯鍋中,加入石斛3g,肉丁50g,用濃湯燉。

(2)傷口不愈合:將彈塗魚肉200克蒸熟,切塊,放入湯鍋中,加入當歸2克、熟地黃5克,煮湯飲用。

(3)腎虛血虛的婦女:將彈塗肉200克蒸熟,切塊,放入湯鍋中,加入當歸2克、桔梗3克、天麻2片,煮湯飲用(煮湯也可加入小米、大米或糯米,療效也較好)。

魯迅先生在膾炙人口的雜文《故鄉》中,用躍入土中的手法,寫出了捕捉“跳海之魚”的場景。隨波逐流的泥包魚不美,但在海鮮裏很好吃。還有壹個關於彈塗魚的傳奇故事。

據說南宋末年,宋朝戰敗,皇帝趙敏及其大臣被元兵追殺。他們逃到象山的壹個島上,來到壹個漁民家討飯。由於連年戰亂,海盜所到之處,鄉村荒蕪,主人無法提供食物招待客人。當時趕時間,只好把剛抓到的彈塗魚和街邊買的豆腐壹起放在冷水鍋裏煮。水溫逐漸升高,豆腐卻涼了,彈塗魚趁熱往豆腐裏鉆。煮好後,主人揭開蓋子,魚卻不見了。只有白豆腐浮在清湯裏。主人誤以為魚逃走了,直到吃飯時才發現魚全藏在豆腐塊裏。趙敏吃了之後覺得這道菜很好吃,就問主持人,主持人只好實話實說。趙敏突發奇想,賜名“禦用白玉湯”。

泥裹魚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理想的藥膳。彈塗魚皮膚上滑滑的唾液有很強的殺菌消炎作用。經常食用彈塗魚有助於治療傳染性肝炎、痔瘡、疔瘡和癬。對發熱、水腫、腹瀉也有壹定療效。泥裹魚特別適合老年人。因為它含脂肪少,膽固醇少;並且含有壹種叫做“16碳酸”的物質,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是高血壓患者的理想食品。有些地方把彈塗魚當作豐盛的菜肴,視為素菜的極致,用來祭拜老人。

大彈塗魚怎麽養?大彈塗魚喜歡生活在軟泥灘上。這種魚非常活躍,經常在泥地上爬跳,但是人工飼養大彈塗魚的魚友還是很少的。大彈塗魚怎麽養?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單分析壹下。

彈塗魚是壹種沿海的小型溫血魚類,喜歡棲息在港灣和河口潮間帶的泥灘上,廣鹽性。窯洞,打鉆棲息的習性,其孔隙深度為50 ~ 70 cm,孔隙深淺長短依底而異,軟泥層較深。大型彈塗魚壹般獨居,在春夏繁殖季節可以在隧道內產卵。用胸鰭和尾柄在沙灘上爬行或匍匐前進,稍有驚擾就跳回水中或鉆入洞中。皮膚和尾巴是輔助呼吸器官,可以長時間甘露。

食性雜食性,主要是底棲矽藻、吃土壤的有機物、橈足類和輪蟲。經常在退潮時出來尋餌,刮底棲矽藻。

養殖大彈塗魚的池塘呈長方形,面積1公頃,堤高50厘米。池塘底部平坦,有利於排水和池塘幹燥,培養底棲矽藻。底部為軟粘土,周圍無環溝和中心溝,以提高幹塘培養底棲矽藻的效率,方便成魚捕撈。養殖池周邊交通便利,無汙染源,有壹定的淡水來源。修建排水閘,池塘周圍加圍網,防止大彈塗魚逃逸和敵生物入侵。應在離池塘底部約2米的高度架設壹個網眼為100米的尼龍網,以防止鳥類捕食大彈塗魚。

放養前要晾曬草坪,施底肥,趕走敵人和雜魚,然後註水培養底棲矽藻。2004年5月,用400×10E-6生石灰和50×10E-6漂白粉(32%有效氯)對池塘進行消毒,以去除有害生物和病原體。

每當退潮時,裹著泥巴的魚有離開水覓食的習慣。它常依靠胸鰭肌梗在泥地上爬行跳躍覓食,或爬到巖石和紅灌木叢上捕食昆蟲,或爬到巖石上曬太陽。當它出水時,發達的鰓腔內充滿空氣,尾部浸在水中輔助呼吸。離開水生活已經成為它的重要習慣。它可以像陸地上的蜥蜴壹樣活潑地移動,胸鰭肌柄可以自由地來回活動,起到爬行動物前肢的作用。為了加強在陸地上爬行的能力,臀鰭變得很低,尾鰭下葉的鰭變得更厚。泥畫是有步驟的,每壹步都要配合胸鰭的向前運動,即先用胸鰭踏在地面上,再向前拖動身體,步伐快速重復。胸鰭向前運動時,腹鰭起到支撐身體的作用。當它在短距離跳躍時,它只依靠胸鰭的活動;跳躍壹米以上時,必須用尾巴拍打地面來輔助。當它不耐煩或受到驚嚇時,它會進行長距離跳躍。每當退潮的時候,妳都能看到彈塗魚在沙灘上跳來跳去,互相追逐。彈塗魚的視覺非常敏感,稍受幹擾就會跳回水中或鉆入洞穴和巖石縫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