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青島,淄博,濰坊,濟南,泰山,煙臺,威海,求旅遊線路安排。

青島,淄博,濰坊,濟南,泰山,煙臺,威海,求旅遊線路安排。

濟南,又名“泉城”,是山東省省會,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壹,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壹。舜,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出生並生活在濟南地區(約公元前22世紀)。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臨泰山,北隔黃河。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700毫米,轄六區三縣壹縣級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裏。2007年,濟南市共有戶籍人口607.4萬人,暫住人口85.5萬人。是“綜合實力50強城市”和“硬投資環境40強城市”之壹。第十壹屆全運會的主辦城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濟南成立於7月,1929。

編輯此部分的地理概況。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京滬鐵路、吉焦鐵路和韓吉鐵路在此交匯。南臨被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泰山,北接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和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界處,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致可分為三個地帶;北部黃河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的河流很多,主要是黃河和小清河。南北還有大沙河、魚鳧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和白雲湖。

市花

蓮花

城市樹

柳樹

方言

濟南方言和山東方言

行政區劃

中心區:面積28019平方公裏,人口56.22萬。

歷下區:面積100.89平方公裏,人口59.87萬。

淮陰區:面積150平方公裏,人口34.7萬。

天橋區:面積249平方公裏,人口57萬。

歷城區:面積1,298.57平方公裏,人口9351。

長清區:面積1178平方公裏,人口53萬。

平陰縣:面積826平方公裏,人口35萬。

商河縣:面積1162平方公裏,人口60.97萬。

濟陽縣:面積1.076平方公裏,人口53萬。

章丘市:面積1.855平方公裏,人口98萬。

編輯此部分的氣候條件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有泰山,北有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幹燥多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幹燥,四季分明。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征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季冷夏炎熱,降雨集中。

季風明顯,四季分明。中國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國家,濟南是季風氣候明顯的地區之壹。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蒙古高壓,濟南受變性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常受北方冷空氣襲擊。天氣寒冷晴朗,雨雪少,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和亞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海洋暖濕氣流盛行,天氣炎熱,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偏南風。春秋是冬到夏、夏到冬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壹年之中,在不同的季節,整個城市處於不同的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氣候變化。濟南的冬天持續136 ~ 157天,壹般從165438+的上旬到3月下旬。夏季為105 ~ 120天,壹般為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最短,都不到兩個月。

冬季冷夏炎熱,降雨集中。冬季濟南市受蒙古冷高壓控制,吹寒冷的偏北風。壹般每6 ~ 8天就有壹次冷空氣入侵,使得氣溫持續下降。冬季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平均極端最低氣溫在-20℃以下(平陰縣-18.9℃,長清縣-19.1℃,濟南市北郊-19.7℃,濟南市東郊-22.5℃)。最大凍土深度約45厘米,最大積雪深度約20厘米。冬季降水量20 ~ 25毫米,僅占全年總降水量的3.0 ~ 3.7%。整個冬天雨雪很少,北風頻繁,幹燥寒冷。夏季炎熱,季節平均氣溫在26℃左右,極端最高氣溫超過40℃,日最高氣溫≥40℃的高溫日均出現在夏季。夏天不僅熱,而且同季多雨炎熱。全市各縣區夏季降水量平均在4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在夏季。7月平均降水日數約為15天,日降水量≥50 mm的暴雨日數集中在7月和8月,占全年暴雨日數的70%。

編輯自然資源的這個部分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裏。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裏,平原5000平方公裏。該市有六種土壤類型:棕壤、褐土、潮土、蔣莎黑土、水稻土和風積砂。粘土、石灰石、白雲石質量高、數量大,但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巖和“六步紅”花崗巖已出口到歐洲、亞洲、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產規模有待擴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巖、耐火粘土、銅、鉀、鉑、鉆石等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尤其是石灰石,品位高,儲量大。花崗巖的黑色花崗巖質地純凈,在中國獨壹無二。森林資源分為喬木和灌木兩大類,有60多個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梨、柿子、核桃、山楂、栗子等。,還有丹參、大棗、野菊花、香附等多種藥材。黃河北部平原的紅棗產量也很高。此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蘆葦等植物產量也很高,在省內外享有盛譽。水資源量為654.38+0.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654.38+0.47億立方米。

編輯此部分的土地資源

本頁數字均為1985土地普查數據。從65438年到0985年,濟南總面積為5633.7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2684平方公裏。全市耕地率為47.6%,高於全省47%的水平和全國10.4%的平均水平。平陰、長清、歷城、章丘南部山區耕地1508.3平方公裏,占耕地總面積的56.2%。由於地勢高,農田支離破碎,耕地質量差,耕作困難,農作物產量低。北部平原有耕地710.9平方公裏,占耕地總面積的26.5%。這個地區土壤肥沃深厚,是精糧和蔬菜的高產區。由於城鎮和工礦企業的汙水排放,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沿黃清低窪耕地465平方公裏,占耕地總面積的17.3%,澇害嚴重。全市人均耕地0.07公頃,低於全省平均水平0.1公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13公頃。全市城市工礦交通用地842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15%。林地面積736.4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13.1%,人均0.02公頃。荒山荒地面積949.8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16.9%。

編輯此部分水資源

降水和黃河側向入滲補給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資源總量為654.38+0.6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億立方米,占總量的38%;地下水9.66億立方米,占總量的62%。在現有水利設施及其正常運行條件下,結合天然水資源特點,可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1192萬立方米。占天然水資源總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億立方米,地下水7.63億立方米。1985年,國民經濟各部門實際需水量為1248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生產和城市生活用水量為3.3億立方米,占26.4%;農業灌溉和農村生活用水量8.94億立方米,占71.6%?;其他用水量2400萬立方米,占2%。

濟南市天然水資源的分布特點是:南部變質山區和平陰山區年降水量和地表徑流量大於平原地區;從山區到平原,年降水量從710 mm減少到645mm;年徑流深度從197毫米減少到80毫米。高山坡上陡峭的水流失成為城市的貧水區。中部山前平原地下水豐富,泉水眾多,在大量開采前以泉水形式自然排出。北部沿黃地區有豐富的客水資源(黃河水),淺層地下水也很豐富。濟南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小清河沿岸地區和中部平陰盆地是濟南的工農業生產基地;由於地下水比地表水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地下水長期以來被視為高度集中開采的主要水源。特別是市區,日開采量從50年代的10多萬噸增加到80年代的70萬噸左右,導致采補失衡,斷泉。但在長清縣孝裏、徐寺壹線,平陰縣老縣城、東阿條地區,地下水資源豐富良好,亟待開發。地表水的開發利用受到工程應用條件的制約,地表水的汙染也阻礙了地表水的進壹步開發利用。中國的地表水主要用於農業灌溉。地表水灌溉面積263.8平方公裏,占全市灌溉面積的21%。由於小清河水資源短缺,汙染嚴重,灌溉有引黃濟青的趨勢。1965以來,在積極審慎的政策指導下,黃河充分發揮水資源優勢,為農業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優質水源。

壹、地表水(壹)小清河歷史上,小清河是壹條排水、泄洪、灌溉、航運綜合利用的人工河流。濟南泉是它的主要源頭。1904在魚鳧河右岸修建木裏水閘,將魚鳧河引入小清河,為航運和軍火庫供水。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小清河多條支流上先後修建了垛莊、杏林、大站、張度、狼茅山等5座中型水庫和53座小型水庫,最大庫容1.1億立方米。我國小清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產生的地表徑流量為2.97億立方米,支流上的塘壩每年蓄水利用量僅為0.66億立方米,占流域地表徑流量的22.2%。77.8%的水在收集過程中被補充到地下水中,蒸發、提取並排放到外界。主要支流江秀年均徑流量1.65,438+0.2億立方米,蓄水3300萬立方米,蓄水利用率29.5%。洛河年徑流量0.41億立方米,庫容0.1.9億立方米,利用率46.3%。巨野河年徑流量2600萬立方米,庫容0.1.4億立方米,利用率53.8%?。(二)長清的浪溪河、戴宇河、劉龍河、平陰河、安灤河、南大沙河、北大沙河,市內五區的魚鳧河。上述河流汛期暴雨形成的河流徑流均從右岸流入黃河,匯入渤海。非汛期,僅郎溪河、魚復河上遊有淺層基巖裂隙水以落泉形式補給,形成河流基流;大多數其他河流在雨後被切斷。上世紀50年代末在魚鳧河上修建臥虎山水庫後,在其他支流上又修建了錦繡河、谷頭、釣魚臺、施甸4座中型水庫和120座小型水庫,最大庫容2.63億立方米。中國入黃河流年均降水量產生的地表徑流3.44億立方米,支流上塘壩水庫調蓄利用654.38+0.32億立方米,調蓄利用率42%。主要支流玉符河年均徑流量654.38+0.3億立方米,庫容利用率0.75億立方米,庫容利用率57.7%。北大沙河年徑流量7800萬立方米,庫容0.21億立方米,利用率26.9%。南大沙河年徑流量4700萬立方米,庫容13萬立方米,利用率27.7%。平陰河入黃河年徑流量6900萬立方米,蓄水量僅為0.1100萬立方米,利用率為16%。水庫大量滲漏,只起到防洪固沙的作用。(3)白雲湖曾經是壹個東西向的天然窪地,接受江秀河水,水資源充足。1958年在湖泊周圍修築人工堤防,是人工控制的平原水庫。環湖堤頂高程22.8米,安全滯洪水位21.8米,相應庫容6450萬立方米,湖面16.5平方公裏。

二是地下水灰巖分布的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是泉水密集的富水區,屬於深層巖溶水,壹般埋深幾十米至200米;水質純凈,鹽度小於0.5g/L,為鈣鎂碳酸氫鹽型淡水。巖漿變質巖分布的南部山區為貧水區,屬於風化巖石裂隙水,埋藏淺(10米以內),水量很小。黃河沿岸沖洪積平原富水性中等,屬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自南向北鹽度增大,屬於微鹹弱堿性硬水。濟南開發利用地下水歷史悠久。很久以前,人們用簡單的水工具抽取井水來澆灌他們的菜園並飲用。1936年,該市建成壹座抽取地下水的自來水廠,日抽取能力為1.1萬噸。1980已建成9座水源廠和4座加壓站,日取水量39.26萬噸。上世紀50年代,農村出現打井高潮,用土井、磚井、畜力水車抽取淺層水。70年代機井建設發展迅速,地下水開采量逐年增加。1985年,全市純井灌溉面積已達764.1平方公裏,占全市灌溉面積的61.1%。電機井22000口,其中深井2154口。由於開采量的增加和氣候的幹旱,壹些地區開采量超過補償量,導致地下水位大面積持續下降,農業用井廢棄,泉水幹涸。歷城寇家莊和林家村、章丘寧家埠、九軍、水寨等地的澇窪地變成了旱田。唐王地區已形成地下水位近百平方公裏的降水漏鬥。坑底中心年平均水位為19816.08米,比小清河柴佳門前正常水位低2.62米,地下水受到汙染。1.城市泉水城市泉水水質純凈,水溫恒定,約為18℃。無色無味,PH值適中,7.3 ~ 7.8,總硬度9 ~ 14度。據計算,市區泉水年平均補給量為654.38+0.93億立方米,日補給量為53萬立方米。1958 ~ 1964七年間,泉群年均湧水量達146萬立方米,日湧水量為401000立方米(不包括市內零星泉眼和臘山西郊山泉湧水量)。隨著城市人口和工業生產的增長,用水量也隨之增加,實際日開采量在1.980年達到61.86萬立方米。開采量大於補給量,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湧水量銳減,只有9.39萬立方米/日。先是黑虎泉斷流,然後趵突泉等等也斷斷續續流出。2.東郊泉水年均回灌量8900萬立方米,日回灌量24.4萬立方米。東郊是濟南市工業供水的集中礦區。1983年,年產百萬立方米井多達11口,年產5683萬立方米,日產155700立方米。位於裴家營和中李莊的水廠同期生產能力為4.048億立方米,日生產能力為110900立方米。總產量可達?0.9731?十億立方米,不包括農業井的開采,已經超采,地下水位形成下降漏鬥,白泉幹涸。3.明水泉群明水泉(百脈泉)是建國初我省第壹個中型自流灌區——秀惠渠灌區和明水鎮的主要居民和工業用水水源,多年平均來水量654.38+0.3億立方米,折算流量4.2立方米/秒。4.紅礬泉群平陰縣境內有27處山泉,18處山泉常年,為浪溪河的河底流。很久以前,當地人用這種水熬制阿膠。在1974 ~ 1975測得,泉水年湧水量達到500萬立方米。其中書院泉365438+萬立方米,丁權50.8萬立方米,洪範池38萬立方米,白巖泉31萬立方米。

三、過境水濟南市北臨黃河,客運水資源豐富。根據洛口文站1949 ~ 1985 37年實測徑流量,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37.2億立方米。隨著引黃工程的發展,中上遊的開發利用日益增加,斷流的概率也在逐漸增大。根據濼口水文站1949 ~ 1982統計,6年間發生過停水,分別是:1972年6月20日~ 29日,5天;65438+6月28日至7月5日0974,8天;1975年6月23-24日,2天;1979年6月29日~ 7月2日,4天;1981 6月13 ~ 26日,14日;1982年6月9日1天。據龍口溫溫站1968 ~ 1981統計,14中間八年全河封凍,1968連續封凍期為58天。黃河水沙資源的開發利用早在1930年就開始了,山東省第壹個虹吸工程——黎城縣王嘉莉虹吸於1933+018年10月竣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1965引黃復灌以來,先後修建了4座引黃閘門,3座大中型電動排灌站,保留6座虹吸工程。* * *能力達到每秒125立方米,目前年引黃量為2.35億立方米,約占洛口站年水量的5%。長清、平陰引黃河上山,為解決山區飲水困難提供了良好的水源。建於1972的北甸子引黃站,截至1984 * *,已引水1228萬立方米,年均9450萬立方米。除了灌溉2000公頃稻田外,約70%的水被送往小清河,幫助小清河航運。由於黃河是我國的壹條懸河,每年側向滲流補給地下水約4300萬立方米。為改變地下水開采單壹的局面,恢復濟南泉城風貌,1981向省政府提交了《濟南市供水工程規劃任務書》。國家計委批復:總體規劃,分期建設,供水量40萬噸/日,壹期25萬噸/日。

在此部分編輯礦產資源

濟南礦產資源豐富多樣。其中壹些礦產資源潛力大,開發利用程度高,如石灰石、花崗巖、硬質耐火粘土、白雲石、鉀長石、鐵礦石等,是濟南市的優勢礦種。

1.煤礦的含煤地層主要是上古生界的石炭-二疊系,這就決定了煤炭的地理分布,即章丘、黎城、長清三縣沿黃河和沿吉焦鐵路的山前平原。根據其地質地理特征,濟南煤田分屬冀東煤田(歷城區)、章丘煤田(章丘縣)和黃河北煤田(沿黃河的長清縣和淮陰區)。含煤地層全部分布在石炭系太原組和二疊系山西組地層中,含煤14層,其中可開采2 ~ 6層,總厚1 ~ 5.4米,垂深320 ~ 925米。煤質較好,屬於多煤種區,由瘦煤、無煙煤、天然焦和肥煤組成。這座城市的含煤面積超過200平方公裏。探明產區16,儲量331,551,000噸,遠景儲量54529萬噸。煤礦是濟南的優勢資源,已形成國有和集體開發生產體系。章丘縣是中國重點產煤縣之壹。

二。鐵礦濟南鐵礦資源豐富,分布集中,地質工作程度高,開發利用條件好。接觸交代鐵礦主要產於燕山晚期中基性侵入巖(成礦母巖)與奧陶系中統純灰巖(圍巖)的接觸帶及其內外兩側。產地和儲量集中在東郊黃臺至歷城郭店之間的吉焦鐵路兩側附近,構成了該省三大富鐵產地之壹。探明產區8個,分別是郭店、張馬屯、東風、農場果園、農科所、王舍人、徐家莊、機床四廠,儲量49091萬噸。礦體呈層狀、透鏡狀、不規則狀,均屬盲礦體。鐵礦石含鐵量30 ~ 50%,最高65%;鈷含量為0.01 ~ 0.037%。它們大多富含礦石,礦石中的鈷可以綜合回收。沈積變質鐵礦多產於分布在長清縣的變質巖系中,馬山鐵礦是其中最大的壹種。礦石由磁鐵礦和含鐵石英巖組成,含鐵量約30%。礦石貧,硫、磷含量低,矽含量高。已探明礦石儲量1318千噸,為小型礦床。

三、耐火粘土礦物系列耐火性大於1580℃的粘土。是壹種以高嶺土或水雲母高嶺土為主的粘土礦物,因耐火性高而得名。濟南的耐火粘土礦主要屬於硬質耐火粘土,章丘縣是該省重要的產區之壹。軟粘土礦物很少,僅零星分布。礦床集中在章丘縣山前平原,含礦地層為石炭-二疊紀煤系地層,屬陸相湖盆膠體化學沈積礦床。已探明礦藏6處,包括章丘縣的阿蘇井莊、王伯莊西、王伯莊東、陸家莊、白雲源、埠村礦區,儲量4057438+0萬噸。根據已開發礦山的分布和開采量分析,礦產資源和儲量遠不止以上所列,資源潛力很大。章丘盆地的硬質耐火粘土礦床屬於晚二疊世。此外,賦存於上奧陶統侵蝕面及石炭系底部的堅硬、半柔軟的耐火粘土礦,因含鐵量高而逐漸轉化為鋁土礦,常與鋁土礦共生,礦體壹般較小。硬質耐火粘土礦床都有壹定的層位,礦體多呈層狀,原料礦物通常為鋁礬土或煤層。礦體壹般為1 ~ 2層,厚1 ~ 5米。礦石的主要化學成分壹般為40%左右的氧化鋁和44%左右的二氧化矽,特級和ⅰ級礦石占很大比例。

4.石灰石石灰石是經濟發展中應用最廣泛的礦物之壹,按用途可分為水泥石灰石、冶金熔劑石灰石、化學石灰石和電石灰石。濟南石灰石資源儲量豐富、品種齊全、分布廣泛、含鈣量高、開采條件好、利用匹配度高,是優勢礦種之壹。中國石灰巖屬於古生代海相化學沈積礦床。根據不同層位和不同礦床特征,可劃分出三個含礦層位:第壹層位,奧陶系馬家溝組;第二層位為上寒武統鳳山組;第三個層位是中寒武世張夏組。奧陶系馬家溝組灰巖純凈、厚,夾層少,煤層穩定,是開發利用的最佳礦床。截止1989年底,全市已探明水泥泥灰巖產地7個,儲量12604萬噸;熔劑石灰石有2個產地,儲量為2765438+33.8萬噸。這兩種石灰石為本市水泥生產和鋼鐵冶煉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和輔助材料。化學灰巖和電灰巖雖已開發利用,但缺乏專門的地質勘探工作。

五、建築用石是指壹切天然巖石原料,包括裝飾用石,可用於建築或其他用途。建築石材的類型按其地質成因可分為三種:巖漿巖(花崗巖、輝長巖、輝綠巖等。)、沈積巖(石灰巖、砂巖、白雲巖等。)和變質巖(混合巖、片麻巖等。).分為裝飾石和建築石。濟南花崗巖石材豐富,品種繁多,優品種10多種。其中,濟南青、六步紅、魯青紅等建築裝飾材料遠銷國內外,是濟南青的珍貴石材資源。已探明7個花崗巖產區,儲量3684.45萬立方米,潛在資源量大,資源保障程度高,為優勢礦產。“咖啡黃”——條帶狀石灰巖,產於平陰縣洪範池鄉。此外,寒武系和奧陶系地層中的豹紋灰巖、竹葉灰巖、生化灰巖、磚紅色灰巖也是裝飾石材和石材工藝品的良好原料。

6.鉀長石礦石鉀長石是壹種復雜的鉀鋁矽酸鹽巖石。鉀長石礦體產於太古宙變質巖系中,屬花崗偉晶巖型礦床。大型礦體主要分布在長清縣雙泉的金家峪、萬德、劉行、馬山的宋莊,即泰山隆起西北側花崗片麻巖、斜長角閃巖區域性構造裂隙的偉晶巖脈中。礦體受變質地層和構造斷裂控制,其空間分布與地層產狀基本壹致。礦體呈大小不等的脈狀,鉀長石礦物主要產於偉晶巖脈中。礦石中氧化鉀含量約為10%,達到工業利用指標,可作為制造鈣鎂磷肥、陶瓷、玻璃的原料。長清縣金家峪鉀長石礦已探明儲量930.24萬噸。

七。鈷礦物我市所有鈷礦物均與我國分布的接觸交代鐵礦(含鈷磁鐵礦)伴生,不單獨礦化,可作為鐵礦開發利用的副產品綜合回收。已探明產區有張馬屯、農科所、王舍人莊、第四機床廠四個礦區,儲量883.6萬噸。

八、冶金白雲巖濟南地區分布原生白雲巖,礦體賦存於下奧陶統地層中。黎城縣崗溝有1礦床,儲量1950萬噸,可擴建。此外,城南興隆山也產白雲石。

9.泥炭分布在黎城縣冷水溝。該礦床屬於大型沖積扇窪地泥炭礦。含礦地層為中新世。礦體壹般為2 ~ 3層結構,平均腐殖酸含量為34.52%,有機質含量為60.30%。煤層主要在中上層,為灰黑色泥炭,灰分分解高,適用於醫藥、泥炭浴療養和提取腐植酸類物質。

x應時砂巖主要分布在黎城縣玉山附近和章丘縣普集鎮附近。含礦地層為二疊系大奎山段,層位穩定。應時砂巖為中細粒厚層狀砂巖。普吉砂巖礦體具有壹定的規模和良好的開采條件。

Xi。山東鋁土礦鋁土礦主要產於黃河淺海盆地東緣,與石炭-二疊紀煤系地層關系密切,並伴生有耐火粘土礦物。

12.紅土和摻有水泥的黃土屬於第四紀中、上更新統沈積。它是壹種常見的建築材料,也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水泥成分。濟南水泥配料的紅土和黃土資源分布廣泛,儲量豐富。已探明6個黃土礦區,儲量1308萬噸;紅土礦區6個,儲量384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