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壹地雞毛的活詩?——讀汪曾祺的壹生,很有趣。

壹地雞毛的活詩?——讀汪曾祺的壹生,很有趣。

壹地雞毛中的活詩。

?——讀汪曾祺的壹生,很有趣。

正文:手鐲耳朵

汪曾祺被稱為中國最後壹個純粹的學者,中國最後壹個士大夫。這個說法壹點也不假。看汪曾祺的書。妳讀得越多,它就變得越有趣。

大概七年前,我還在廈門大學讀書。文學老師給我們講“被祝聖”的事,讓我抓狂,夜不能寐。前段時間看了畢飛宇的小說課。他以壹個作家的視角評論小說,也以壹個作家的眼光評論汪曾祺。

汪曾祺的作品從來都是簡單明了,平淡無奇,沒有什麽可說的。它們非常容易閱讀。壹個作家過分強調作品的文學性,可想而知其中壹定有難以理解的地方。我讀壹些文學作品,教別人如何用簡單的英語寫文章。很有意思。作家越是強調這些,我就越覺得他的文筆存疑,難以自圓其說。

汪曾祺就很不壹樣了。他的文章都是普通人的,比如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卻不失趣味。他註重文章的語氣和趣味性,而不是深奧的原理。這種平和,沖淡,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的,首先這個人必須有生活情趣,才能稱之為脫俗之人。

“生活是樂趣”是汪曾祺的名言,圖書編輯以此為名,將其散文整理成文集。全書分為風味、草木、春秋三個部分,從食物、植物、舊物三個部分展示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態度。

王先生喜歡烹飪。創作時,他經常用食物做比喻。他說:“用語言,比如和面。”“抒情就像菜裏的味精。不能多放。”在苦悶的生活中,他常常以超然的藝術美、人性美、詩意美自娛。平常的茶和飯都被他寫得生動有趣,從糊秋肥到煮肉,從普通的茶話會到秋天的蔬果,從肉食者不輕蔑到我要的魚,任何有趣的、感性的都有涉及。

陳曉卿的《人間極品》全是真性情,汪曾祺的吃、色、聲、味都有。我覺得他真的是烹飪方面的專家,也壹定是受人尊敬的美食和文學方面的專家。他寫了《葵姬》,談了對年輕人的希望:第壹,希望年輕人能積累更多關於生活的知識。古人說詩的作用:可以觀察,可以分組,可以抱怨,可以多了解植物、昆蟲、魚類的名稱。第二,我勸大家不要太小心眼,什麽都嘗試壹下,不管是古代的還是外國的食物,比如葵花洋蔥。壹個常年吃大白菜的人,沒有運氣。

這兩段我記得特別深。寫作課上,我經常問我的學生,妳能認出他們家門口的花的名字嗎?妳知道校園路上的花樹叫什麽嗎?孩子們衣食無憂,對不尋常的植被普遍無知,這讓我內心真的很難過。知識不是來自經年不變的教科書,而是來自我們眼前的生活。希望現在的孩子也能積累更多關於生活的知識。

至於壹個人的品味,是要受大家歡迎的,這跟人的閱歷有關。壹個住在家鄉的人就算想吃,也吃不到外地的菜。所以,走萬裏路永遠不會是壞事。東北的醬,閩南的面糊,杭州的小籠包,天津的大麻花,Xi安的肉夾饃...世界上有很多種味道,有很多次品嘗才變得美味。

好在汪曾祺是個造化弄人的。他熱愛生活,多才多藝,生活有情趣。歷經坎坷,他淡泊,少俗,不抑郁。他用愛、意圖和氛圍對待世界上的壹切。哪怕是壹地雞毛的人生,經過他的文字,都是幼稚而富有詩意的。

畢飛宇說汪曾祺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學的。這是給從事創意行業的孩子的,所以如果我們不學習他的精致和詩意!在平凡瑣碎的日子裏,悠閑地走在自己的路上,面對這個躁動不安的世界,在壹地雞毛中活出詩意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