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村民們通過勤勞致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村裏三分之壹的農民建起了兩層小樓。
文化建設:村裏成立了老年人協會,老年人自編自演節目。每到節日,他們都要為村裏的人奉獻幾部文化劇,由萬榮電視新聞反復播放。村民素質明顯提高,青年男女在娛樂場所跳健身舞,獲得文化娛樂獎。
村容村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我村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主題,首先開展了環境衛生運動,全村基本實現無廁所、無柴堆、無糞堆、無倉房、無雜草,基本實現亮化、美化、凈化、硬化,多次被評為先進村。
基礎設施建設主導產業:我們村過去是賈村、王獻、高村的交匯處,老百姓稱之為“三無”地。現在我們村成了從李家大院到後土寺的旅遊線路。此外,趙北引黃工程的中幹渠、四條支渠、五條支渠和十條鬥渠均經過我村。我們村抓住這個優勢,修建了13000的小運河。今年,村裏所有的果樹都用黃河水澆灌了,夢想實現了。
今年,我們村建立了果業示範園,帶動了全村的果業。我村從退化的果樹變成了優質的果樹,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我堅信,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縣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福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