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的“前院”都很有錢,有錢到可以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讓自己活得舒舒服服。但是,有些人並不關註自己的“後院”。如果妳走進他們的“後院”看壹看,會發現那裏雜草叢生,空空蕩蕩,壹片廢墟,讓人揪心。
?壹個人的“前院”五顏六色,他的“後院”卻苦不堪言。原因是什麽?
?馬斯洛曾經說過,人的需求層次中第壹位的需求是生理需求,第二位是安全需求,第三位是社交需求,第四位是尊重需求,第五位也是最高的壹位是自我實現需求。這個理論正好可以解釋為什麽有些人的“前院”很熱鬧,而“後院”卻死氣沈沈:解決了基本需求後,不願意努力工作,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導致“後院”荒蕪或失控。
?我覺得人生的“前院”要建好,人生的“後院”也要建好,守護好。要知道,某種程度上“後院”的作用比“前院”更重要。“前院”滋養身體,“後院”滋養精神,而決定壹個人幸福的主要指標是心靈的興趣和活動,精神的清新和充實,這些都屬於“後院”。
?從生活的另壹個維度來看,壹個家庭的興旺所隱藏的“代際密碼”可以在“後院”找到。前院那些光鮮亮麗的枝葉,總能在後院找到自己的根。樹高千尺,但大部分營養來自根部,後院是基礎。
?所以,大家都要照看好“前院”,保護好“後院”,裏外都要保護好,不要讓“後院”著火,成為“前院”倒塌的導火線;也不能讓“前院”疏於建設和監管,成為不毛之地,帶來痛苦,影響“後院”的安寧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