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兒童的情緒特征
智障兒童的情感特點體現在大腦器官受損、環境惡劣、教育不合理,使其心理和行為出現各種缺陷和障礙。認知表現為感知慢,容量小,分化不足,缺乏熱情。正常孩子3歲就能分辨出紅、黃、藍、綠等基本顏色,而智障學生年紀很大還做不到,八九歲的孩子還分不清衣服的顏色。言語發生晚,表達能力差,詞匯量少,語法單調,有明顯言語障礙;思維直觀具體,概括程度低,缺乏思維的目的性、靈活性、獨立性和批判性。智障兒童只有與具體事物聯系起來才能理解各種事物,抽象概括能力很低。針對這些心理問題,智障兒童在情緒特征上表現出與正常兒童明顯的差異。首先表現就是情緒不穩定,體會不深刻。智障兒童的情緒體驗與幼兒相似,情緒不穩定多變,由哭轉笑、由怒轉喜的現象相當普遍。老師經常反映,智障兒童健忘,被老師批評後沒多久又犯錯。
智力低下兒童智力低下的原因
1,遺傳影響。很多智障兒童在視覺、聽覺、運動、認知活動方面的缺陷,都是遺傳因素造成的。比如先天愚型的孩子,就是染色體異常導致的。
2.勞動過程因素。嬰兒在孕期感染了某種疾病,或在分娩過程中因藥物中毒、放射性損傷——腦損傷、顱內出血、缺氧引起;出生後早期感染,如腦炎、腦外傷或其他有高熱癥狀的疾病,會影響嬰兒大腦的正常發育,造成智力低下。
3.家庭對孩子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近親結婚,歧視子女,父母進取精神低下,父親離家出走,缺乏合適的性別榜樣,貧窮,不重視教育。
4.社會因素。由於智障兒童在社會生活環境中經常遭受挫折和失敗,周圍的人經常歧視和嘲笑他們,導致他們形成了不良的自我概念。同時,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相當壹部分智障兒童得不到相應的教育。這些也是智障兒童長期智力低下的原因。
精神發育遲滯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
1,對智障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智障兒童的身心缺陷使他們難以感知內心情緒的變化,難以意識到產生情緒的原因。沒有正確恰當的教育引導,智障兒童的情緒缺陷得不到補償和改善,導致身心發展不協調或不健康,情緒失控也就不足為奇了。
2.對精神發育遲滯兒童認知的影響。精神發育遲滯兒童的高級情緒發展緩慢。如果教師在教育培訓中壹味註重思想品德教育和高級情感的培養,而忽視情感教育,就像在沙上蓋高樓,缺乏基礎,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比如,教師在教課文《讓我們蕩起雙槳》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感情,給他們講述自己的幸福生活,但學生很難理解,同時也說不出自己過著怎樣的幸福生活。原因是智障兒童無法理解什麽是幸福,所以無法理解相應的知識內容。另壹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智障兒童情緒失控或失序,不僅影響教學進度,而且無法投入學習。
3.對智障兒童生活的影響。情緒是生活的壹部分,每個人的生活永遠離不開各種情緒的起伏。21世紀的生活是多樣化的。對於正常人來說,生活壓力還是很大的,壹定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去面對。而智障兒童的情緒特點,要麽使其情緒表達與外界刺激的強度不壹致,要麽使其反應過度,失去控制。他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可以想象,智障兒童的生活興趣、生活質量甚至基本生存都會出現問題。
4.精神發育遲滯兒童適應社會的影響。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正常人的情緒會有很大波動。更何況,智障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比普通人差。如果他們不知道如何緩解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解讀他人的情緒,不知道如何面對和處理他人的感受,那麽智障兒童在人際交往和與他人合作中的社會適應就會出現問題。同樣,社會也無法接受和認同壹群有智力問題和情感問題的人。最終無法真正實現讓智障兒童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生活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