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請問湘菜比較有名的大師有哪些?

請問湘菜比較有名的大師有哪些?

最近在看壹本叫《湘菜集錦》的書,去見作者。妳可以看看他的烹飪經驗:

徐菊雲

十佳中國廚師

中國湘菜大師

中國烹飪大師

中國飲食文化大師

國家高級烹飪技師

國家級法官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

全國勞動模範第十壹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全國五壹勞動獎章”和“中國烹飪大師特別金獎”

“中國餐飲行業傑出貢獻獎”等獎項獲得者。

小年從出

1964年,16歲,徐菊雲進入湘菜名店“火宮殿”當學徒,師從湘菜名師毛壽松。這對於壹個家境貧寒的人來說,是壹個難得的機會。

徐菊雲沒有浪費這個機會。他充分發揮了自己“努力工作,刻苦學習”的品質。每天,他總是第壹個到達商店。他幫助師父燒煤、生火和泡茶。做好壹切準備後,他等待師父。

當時有五個徒弟,其他四個徒弟在師父面前努力。師父壹走,他們就溜去抽煙喝茶。“我真笨。不管主人在不在,我都在做事。他們都是有經驗的人。時間長了,他們自然知道年輕人的把戲。誰靠譜,誰是雞賊,壹清二楚。”

早上六點到晚上十點,師傅來之前徒弟先來,師傅走了徒弟再走。從火宮殿的餐飲部到小吃店,徐菊雲壹直是個踏實肯幹的好青年。

白天,徐菊雲壹邊幫助師父,壹邊背師父的操作。晚上他自掏腰包買食材,回家練習,反復琢磨嘗試,然後把菜拿給師傅看指導。

師父看重他的謙虛好學,總是耐心指導。久而久之,徐菊雲的身手不錯,但這還不夠。

當時師徒傳承還有很多禁忌,其中壹條就是“教徒弟餓死師傅”。徐菊雲不僅勤奮,心思也細膩。

師父又看了壹眼空木盆,他知道必須把木耳拿出來泡在裏面。當師父看著案板上的鮮魚時,他知道他必須刮掉魚鱗。師父咳嗽了兩聲,他馬上端茶倒水;師父剛坐下,就點燃了香煙。

正是這種聰明、謙虛、勤奮,讓徐菊雲在那個烹飪不易教的年代,從師父那裏學到了紮實的知識,也為他以後的烹飪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憶往事,徐菊雲總結道:“我所有的成就,都是從這個煙霧彌漫的廚房裏炸出來的。唯壹支撐我的,是我對弘揚湘菜的信念,以及我做好每壹件事的執著。”

開始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華

1970,徐菊雲第壹次去大慶賓館當班長。5年後,他被調到百年湘菜館玉樓洞酒家實驗餐廳當廚師。到1978改革開放時,徐菊雲剛滿30歲,工作經歷是14。

1978長沙舉辦烹飪技術大賽,主題是比拼殺雞做菜的速度。比賽前三個月,大家就開始做準備了,徐菊雲也不例外。他晚上八點下班,練到淩晨兩點,每天殺十幾只雞。從殺雞到脫毛用了五分鐘,到三分鐘,到1.5分鐘。

但這還不夠,因為酒店經理告訴他,長沙有個老師傅,只需要壹分鐘。

然後繼續努力練習,想辦法。結果他真的找到了壹個辦法——省去了脫毛後清洗壹次的步驟,直接把頭發剪開肚子用內臟洗。

最後,在比賽中,徐菊雲表演並制作了《辣子雞》。殺雞只用了53秒,整盤菜只用了2分55秒,創下湖南廚師新紀錄,奪冠。

這次比賽的成功促使徐菊雲更加專心的學習湘菜技藝,也為日後參加全國比賽增加了不少經驗。

65438-0984,徐菊雲入選第二屆全國烹飪技術大賽。當時湘菜地位很低,在八大菜系中排名倒數第二,在全國比賽中從未拿過壹枚金牌。

為了給湘菜爭光,他壹邊準備菜品,壹邊收集研究評委。“食物是給人吃的,也是研究食物的人非常重要的準備。”

當時大賽組委會規定,每個選手只能吃壹條魚,八兩肉,其他兩個自己選。

結合湘菜精湛的烹飪技藝和從四地搜集的資料,徐菊雲在比賽中制作了“柴八桂魚”、“雙味太極嶺”、“濃味雞汁”、“金魚戲蓮”四道熱菜,獲得壹金兩銀壹銅四枚獎牌。

柴巴桂魚

他為湖南代表團實現了“零”金牌突破,為幾乎被遺忘在角落的湘菜打了壹個漂亮的翻身仗。

大賽歸來,年紀輕輕的徐菊雲晉升為壹級廚師,成為全省最年輕的高級廚師。

湘菜第壹人

作為壹級廚師,徐菊雲已經成為各餐飲企業高薪爭奪的人物。但是,他並沒有被各種誘惑所吸引,也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壹直繼續紮根於玉樓洞酒樓,潛心研究烹飪和湘菜。

上世紀80年代末,徐菊雲正式成為百年湘菜館玉樓洞餐廳的廚師長。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徐菊雲提出了“人無我有,人無我優,人無我優”的產品創新目標。根據市場的變化,他帶領餐廳的技術骨幹數十次走南闖北,深入實地考察、取經,創造性地推出了“蒸鍋系列”、“袖珍火鍋系列”、“鐵板系列”等上百種新菜品。

此外,徐菊雲組建的技術研究團隊對曾經被忽視的傳統名菜,如辣子雞、剁椒魚頭等進行了反復研究和改進,重新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和喜愛。可以說現在全國各地都開著湘菜館,剁椒魚頭很受各地食客的歡迎。徐菊雲完全有必要對它們進行改進和宣傳。

2008年,徐菊雲當選第十壹屆全國人大代表,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唯壹壹位全國廚師代表。成為人大代表後,他認真傾聽、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為民履職。

作為廚師代表,他壹直關註的是“食”的問題,比如食基、食開發、食安全等。,並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習和研究成果,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此外,徐菊雲壹直致力於將湘菜帶出湖南,走向世界。

代表湖南和湘菜在全國各地以及港澳臺、澳洲、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進行技術交流、教學和演出,極大地提高了湘菜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增強了影響力。他利用廚師節、美食節等烹飪交流機會,在全國30多個地區進行表演和傳授技藝,向海內外人士展示了湘菜的無窮魅力,展現了三湘廚師的風采。

2015年,徐菊雲帶領弟子到新加坡進行技術交流教學,掀起了壹股湘菜熱。徐菊雲每次出國傳授表演烹飪技藝,都會帶瀏陽豆豉、醴陵辣椒、茶陵大蒜、益陽辣椒醬等。原汁原味的湘菜讓外國朋友贊不絕口。

到處都有學生;全國[全世界]都有學生

“讓湘菜風靡全國”是徐菊雲的理想,其中壹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傳道授業。幾十年來,他毫無保留地向弟子傳授技藝,督促弟子不斷學習,使大多數弟子成為名廚或名廚,意為“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習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傳播。

2013 10,在第23屆中國廚師節開幕式上,徐菊雲帶領弟子烹制了壹份重達3 6斤的剁椒魚頭,壹舉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湘菜創造吉尼斯紀錄第壹人。

據紅廚說。com,徐菊雲願意受徒弟教導。他的直接弟子有260人,其中超過65,438+000人被提升為高級廚師。

徐菊雲對徒弟的第壹要求是先學會做人,收徒弟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和人格魅力。

在徐菊雲看來,廚藝可以慢慢學,但壹定要好;另外,做餐飲的話,壹定要註意食材的好,註意食品安全,不能傷害消費者。“壹定要老老實實把菜做好,把人做好。”

標簽

妳也能找到很多關於徐菊雲的故事、標簽、頭銜,但這些名聲都不如他收到全國各地朋友的快遞來得開心。

這些快遞不是貴重的禮物,而是東北的大米,海南的花生油。收到這些快遞後,徐菊雲往往異常開心:“都是當地正宗食材,妳可以好好研究壹下廚藝。”

即使到了70歲,徐菊雲依然堅持早睡早起,每天不是為了健康,只是為了盡快得到最新鮮的食材。“如果不早點趕上,新鮮食材就會被搶光。”

去年冬天,徐菊雲壹如既往地早起“搶”食材。他把買來的魚宰了,洗幹凈,晾在自家陽臺上,樂此不疲。

“只有帶著感情做菜,才能做出好吃的菜。即使妳註意了材料,妳生氣了或者心不在焉了,妳就不能專心做好菜了。”徐菊雲說,“把這樣的感情投入進去,既能做出好菜,最大程度滿足顧客的需求,又能始終保持專業素養,激勵自己不斷提高廚藝。"

又壹種美食在陽光下慢慢成熟,就像徐菊雲對生活的寫照:腳踏實地,用時間釀造美食,用行動推廣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