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上海外灘18號,是什麽?

上海外灘18號,是什麽?

外灘18號

歷經滄桑,時尚潮流再展。山姆的壹座建築承載了太多的歷史記憶。妳聽說過用牙刷擦洗建築物外墻的奇跡嗎?外灘18改造修復工程就是這麽做的。

閱盡繁華,歷經滄桑。

外灘18號樓,建於1923,集歐洲風情於壹身。最初,它是第壹家進入中國的外國銀行——英國商業李如銀行的所在地。沒過多久就成為渣打銀行在中國的總部,後來又以渣打銀行上海分行第壹任經理的中文音譯稱之為“麥格理銀行”。1949後稱“春江樓”。

推開外灘18號雙色青銅大門,碎大理石鋪成的圓形塑料花紋踩在腳下,擡頭便會看到天花板上整齊劃壹的方形浮雕。據說這是建築師對中國成語“天壤之別”的精心詮釋。外灘18號樓高五層,羅馬古典建築風格,三角形的頂部使其更加精致獨特。底部外墻用花崗巖鋪砌,二至四層中間由兩根巨大的love Onek柱裝飾支撐,非常宏偉。

外灘18號為期兩年的改造工程,集中了意大利Kokaistu-dios建築事務所、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百城機電設計公司、上海大東工程管理公司、上海裝飾集團公司等壹批中外知名公司和能工巧匠。以意大利首席設計師FilippoGabbiani為首的七位外國設計師采用了修復古建築的新模式,不僅“修舊如舊”,而且將現代設計元素與原有建築風格自然融合,讓這裏的每壹個人都感受到新舊分明卻又渾然壹體,既能找到建築的歷史記憶又能防止其發揮新的功能。

國際標準舊區改造

外灘18修復工程沿用了國際古建築修繕領域最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大學建築學院開發的研究模式。無論是13世紀的教堂,還是像外灘18號這樣的80年代的銀行建築,都常用於各種古建築的改造工程中。工程師們非常重視修復前的“備課”,如實記錄建築的狀況,並留下壹整套研究報告,供未來的歷史學家參考。建築師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外灘的Bund18建築,才開始構思如何重建這座建築。在完成建築的實地圖紙勘測後,他們仍然堅持到各個檔案館去尋找80年前建築建成時的原始圖紙。他們還要求他們的鄰居(友邦大廈和和平飯店)允許他們進入他們的建築物。在面對Bund18的每個窗口,他們從各個角度拍攝了近千張Bund18的照片。

菲利波是Kokaistudios的主要設計師,在古建築修復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和他的團隊的任務是參與規劃設計,負責建築的保護和修繕,延續其風格。菲利普的敬業精神讓所有在中國的同事都欽佩他。2002年5月,菲利波壹個人來上海的時候,只有壹張外灘18號的地基圖。他和當時的警衛小李被關在大樓裏四天,然後滿懷信心地回到意大利,拿著寫滿大樓基礎數據的圖紙開始設計。"

同年7月,菲利普如期提交了20多頁的設計草稿。這份註重保護和合理開發的設計稿,在恒逸地產獲得外灘18項目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後就是壹年多的緊張裝修。菲利普和他的團隊每天壹大早就到達工地,每天都在工地裏奮戰。上海的夏天,封閉的大樓裏溫度高達40度,菲利普每天要換3、4件t恤。朋友們開始叫他“礦工”。他們的勞動終於使大樓在壹年多的時間裏煥然壹新。

因為之前有很多單位在這裏辦公,所以大樓內部被分成了兩部分。首先,專家們對建築的結構現狀和風格歷史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研究,了解了建築建造時建築師的初衷,以及建築的各種使用者對建築的影響。他們在認真嚴謹分析的基礎上,確認了建築的藝術性、審美性和歷史特色元素,並將這些元素作為建築改造設計的依據,使建築保留歷史記憶,並被賦予新的生命力。

石柱已經200歲了。

走進外灘18號,每壹磚壹木都訴說著塵封的過往。負責修復工作的專家驚訝地發現,由於開采的枯竭,入口處的四根大理石柱的材料早在18世紀的意大利建築界就已經滅絕了。為什麽還是出現在上海1923?查閱歷史後發現,這四根柱子原本來自200年前的意大利托斯卡納教堂,後來教堂廢棄了,於是通過英國人之手來到了上海。還有中西合璧、圖案異常精致的銅門。當修復者用壹種特殊的溶劑去除後來添加的油漆層時,他們感到驚訝。原來是青銅黃銅做的。他們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見多識廣的藝術家都不禁由衷地贊嘆前輩們高超的技術。

二十名工人使用類似牙刷的刷子三個月。

專家們用大理石粉、石灰、糯米粉制成的混合塗料,將原本斑駁的走廊內墻抹平。幹燥後表面細膩如瓷,堅硬如大理石,可直接用水沖洗。據說這些材料可以保質20年以上,這樣就避免了經常折騰這棟老樓。在結構加固中,壹種高科技的碳纖維加固材料被用來加強混凝土的強度。在修補內墻時,他們把浸過天然溶劑的棉紙塗在大理石上,滲析鹽分,恢復大理石本來的顏色。

“這座建築承載了太多的歷史痕跡,我們必須小心謹慎,耐心等待。所有這些技術都被用於修復具有數千年歷史的意大利教堂,”來自威尼斯的文物修復專家菲利普先生告訴記者。為了清潔外墻表面而不損壞它,20名工人用類似牙刷的刷子刷了3個月。修內墻更細致。他們通過棉紙把天然溶劑滲透到大理石裏,吸收了浸泡在裏面的鹽,恢復了大理石本來的顏色。大樓走廊裏原本斑駁的內墻,重新刷上了糯米、大理石粉、石灰粉的混合塗料。據說,為了制備這種特殊的塗層,他們跑遍了上海的各大糧店,煮了壹罐又壹罐的大米做實驗。還有大堂樓層。設計師原本打算用大塊大理石,後來發現由於地面沈降,南北高差近20厘米,用大塊材料會形成難看的斜坡。於是,他們用成千上萬顆微小的大理石小心翼翼地拼接起來,不僅避開了斜坡,還與旁邊樓梯原有的地板風格相匹配...

總設計師說:“我們想向觀者展示什麽是原創,什麽是新增的,這樣兩者就不會混淆,哪裏改造或者保留也不含糊。我們的工作是為建築的歷史意義和現代實用性創造壹種和諧的整體感。”新外灘18建築並不意味著完全復制或模仿建築原有風格。但是,新的室內裝飾和改造項目將遵循原有的建築精神,新的設計元素不會破壞原有的味道。修復團隊經過壹系列的分析研究,建築師根據方案設計的數據和資料,明確原建築需要保留和維護的部分,規劃出重建方案。

Kokaistudios強調需要在建築的歷史記憶和新功能之間保持平穩的平衡,同時避免新舊文化之間的對抗和矛盾。因此,他們的工作團隊賦予了外灘18建築更新的意義和活力,為了符合這些標準,開發商增加了大量的額外投資。

翻新完成後重新開放

經過兩年的緊張改造,繼外灘3號之後,外灘18號成為外灘改造計劃中第二個完成的昂貴而精致的作品。

“走進外灘最美的青銅門,壹個兼具東西方文化精髓的舞臺就在眼前。英式混合建築和現代室內裝飾將歷史、文化、時尚和藝術有序地結合在壹起。”自2004年10月底165438+改造完成重新開業以來,上海南京東路外灘時尚新地標&;mda sh-外灘18號壹直被人稱道。

改造後的外灘18號是集世界時尚品牌旗艦店、國際知名餐廳、酒吧、藝術展廳於壹體的頂級綜合消費大廈,世界頂級時尚品牌Dzheniya也將地區總部搬至這裏。據悉,目前除了已經對外開放的外灘三號外,還有幾棟老樓有計劃通過原裝修改造成頂級綜合消費樓。見證了上海滄桑巨變的外灘,將再次呈現驚艷的經典魅力。

該建築修復了古希臘大理石柱和壹個優雅高貴的大廳。壹層和二層是專門店,聚集了卡地亞、傑尼亞等世界級高端品牌的服裝、配飾和珠寶。代表意大利經典咖啡和美食的Sibilla精品咖啡館中國旗艦店和意大利威尼斯Gabbiani Glass旗艦店均已入駐。此外,寶詩龍、英皇、Aquscutum、百達翡麗、寶姿、Bree、Allanchiu、Younik等頂級品牌專賣店也相繼開業。

三樓是傑尼亞公司總部所在地,也是該公司在亞洲最大的展覽空間。

四樓外灘18號創意中心設置為跨領域的多功能使用空間。8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天花板高度4.5米,將是上海最受尊敬的展覽和聚會空間。寬敞的玻璃窗讓整個空間享受到充足的光線和迷人的浦江風情,另壹邊是陸家嘴的繁華景觀。

譚外樓,五樓中餐廳,經營頂級粵菜的中餐廳,聘請精通粵菜研究的陶誌海先生擔任主廚。餐廳的大堂、包房、清酒吧均采用中國東方情調設計,從色調、裝飾元素等方面將現代風格融入古典風格。

六樓和七樓是第壹家餐廳“Sens & amp;外灘”,以簡潔流暢的設計,享譽全球的米其林三星級廚師LAURENT和JACQUES POURCEL這對孿生兄弟,在全球設立了近十家分店。“Sens &;外灘”,I-Maadrahmouni,負責設計的室內設計師,長期以來是世界著名設計師飛利浦·斯塔克的主要得力助手。

七樓的“胭脂酒吧”屋頂酒吧,外灘和對岸的浦東盡收眼底。每天現場DJ設計調整音樂風格,營造壹種在星空下品味生活的浪漫氛圍。

榮獲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

保護也可以與商業利益共存共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2006年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獲獎名單,上海外灘18號在全球36個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秀獎,這也是中國唯壹獲獎的項目。

上海外灘18項目的成功在於采用了最嚴格的技術標準和最高的建築標準,將中國第壹座外資銀行大樓改造成高端商業建築,成功結合了國際技術專家、中國本土專業人士和工匠,融合了最前沿的修復技術和中國的建築傳統。上海外灘項目18重新詮釋了上海的現代風貌,同時也在技術層面為歷史保護建築樹立了新的典範和標準,證明了這樣的精心保護是可以與商業利益共存共榮的。

專家特別提到,外灘18號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目前的知名度,不僅重新定義了新上海的現代面貌,而且在歷史建築保護技術、品質堅持和商業成功的考量上,建立了新的模式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