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東北韭菜的種植方法

東北韭菜的種植方法

韭菜栽培的關鍵技術

1.土壤條件: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土壤結構適宜,理化性狀良好,適宜沙作,以非百合科蔬菜為頂茬。

2.育苗:選擇種子飽滿、無雜質、無蟲害、耐寒、抗蟲、耐熱、分蘗能力強、外觀和內在質量好的品種。每畝苗圃地可使用種子5-6公斤,6-7畝可移栽大田。種子處理。可以采用幹種子直播(主要在春季)。在廣州,10-12月播種,3-4月移栽,也可將種子用40℃的溫水浸泡12小時,除去種子及雜質,然後沖洗種子上的粘液,加速發芽。將浸泡後的種子用濕布包裹,置於16-20℃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1-2次,60%以上的種子露出時播種。整地施肥。苗床宜為旱澆澇排的高幹地塊,選用砂壤土。播種前要進行深耕,播種前要進行淺耕細耙,結合施肥,平整好畦埂,畦高12-14 cm,畦寬100 cm。

3.播種:踩壟溝(畦)壹次,踩實,沿壟溝(畦)澆水,水分滲入後,在壟溝內拌入2-3倍的沙,用細土覆蓋,播種後用薄膜或稻草覆蓋,7成苗出土時,去掉床蓋。播種後的水肥管理。出苗前2-3天澆水壹次,保持土壤表面濕潤,從滿苗到苗高16 cm每7天澆水壹次,結合澆水,高濕雨季排水防澇。立秋後,分兩次澆水追肥,每次每畝施氮肥4公斤。壹般在種植前不進行收割,以促進幼苗和根系健康。當天氣變冷時,妳應該停止澆水。另外,除草也要及時。

4.種植:苗期120天,幼苗7-9片葉,種植期為株高達到18-20 cm時。種植時要錯開高溫高濕季節。主要種植方式有:單株密植、小叢密植、小壟叢植、寬壟大捏等。取出韭菜苗,剪去須根尖端,留2-3 cm促進新根發育,然後剪去壹段葉片,減少葉片蒸發,維持根系吸收和葉片蒸發的平衡。株距為10×20CM,每穴種植8-10株;或30-36× 20 cm,每穴栽20-30株,栽深不埋分蘗節。

5.水肥管理:栽後三天,澆兩次水,及時鋤苗2-3次。土壤半幹半濕,雨季要及時排水。韭菜有很強的耐肥性。種植前深耕(壹個坑2米)施足腐熟基肥,每畝施2000公斤。施肥原則是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使用,比例不小於1:1。施肥要根據長勢、天氣、土壤墑情,采取輕施、勤施的原則。苗高應小於35厘米,每畝施500公斤2%復合肥水。苗高35cm以上時,每畝施3%腐熟糞肥800kg,復合肥5kg,天氣幹燥時加大稀釋比例。

種植後45天即可收獲少量韭菜花。當年強調的是“養根壯苗”,淩晨收獲適宜。種植初期混播香菜或其他葉菜,可以降低氣溫,增加收益。

6.韭菜黃的栽培:當年新種的韭菜大部分沒有收獲,第二年是盛產季節,以韭菜青和韭菜花為主,韭菜青每年都可以收獲,每次都要中耕、施肥、起壟。如果計劃軟化韭菜黃,收割韭菜綠的時間將延長7天。韭菜的栽培方法很多,多采用當地軟化法。在這種方法中,使用了壹種特殊的圓形瓷磚圓柱體,高度為30-40厘米,直徑為15-20厘米。現在多采用水泥制品覆蓋韭菜進行遮陽,白天在缸頂蓋上缸蓋,晚上通風。軟化前中耕除草,重肥追肥,培土防蟲。軟化時間,夏季7-8天;冬季為10-12天。第三年不止壹綠壹黃。

7.韭菜花栽培:(1)加強肥水管理:韭菜花於次年5-10種植,為滿足韭菜花連續摘莖的養分需求,每畝施進口硫酸鉀復合肥30公斤,另外每畝3-6月施腐熟有機肥壹次,65438+。收獲淡季,可半個月施肥壹次,每畝每次施進口硫酸鉀復合肥30公斤;為了滿足韭菜花對磷和鈣的需求,磷肥每季度施壹次,每畝70公斤,石灰每年施1-2次,每畝80-100公斤。每次施肥後都要噴水,防止肥料受損。韭菜花怕澇,忌澇。雨後要及時排水。如遇幹旱,要給它們澆透或用“賽馬水”灌溉,保持濕潤但不積水。水分充足、偏氮或缺鉀缺鈣都容易導致花莖穿心。

(2)註意土壤栽培:由於韭菜具有跳根的特性,土壤栽培不容忽視。在入冬前(冬季花芽分化後)要結合越冬肥(每畝30公斤進口復合肥)的施用,進行壹次大面積的土壤栽培促進生長,讓植株為來年正常抽薹積累更多的養分。平時可以有計劃地進行1-2的小規模土壤栽培。土壤宜在晴天培育,在地面有風化表土的植物根部培育(不宜用未成熟的深層土)。培土時,用手合上向外展開的葉子,培土頭。這種措施既能防止倒伏,又能改善田間通風透光。

(3)中耕除草,適時間苗:韭菜生長期間,氣候溫和多雨,容易發生雜草。所以要中耕除草,鋤耕表土,提高土壤溫度,這樣才能扶根種樹。經常將黃葉、枯葉清除,集中在田間以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有利於通風透光。但不宜用刀切苗,否則會影響以後的植株生長和養分積累,對花苔產量也有壹定影響。植物封育時,如發現樹木過多影響植物正常生長,應及時進行間苗。為了不妨礙正常生產,間苗壹般在收獲淡季進行(壹般在種植後第壹年和第二年上半年不需要間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