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中國廚房文化的古代物品:鉆木取火,青銅鼎烹飪。

中國廚房文化的古代物品:鉆木取火,青銅鼎烹飪。

有人覺得做壹道豐盛的菜不容易,但在幾十年前,甚至更遠的地方,這是不可想象的。做飯需要廚房和廚具。廚房文化的發展進步貫穿了人類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從鼎到青銅炊具,再到現代無煙廚房、集成廚房,廚房文化的進步詮釋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下面,請跟隨作者回到過去,看看廚房文化的發展史,從古至今人們都吃什麽,各種美食是如何制作的。

古代人是怎麽吃飯的?

眾所周知,火的出現讓人類文明向前邁進了壹大步,結束了從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母系社會吃生肉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們可以用火來溫暖和烘烤食物,烹飪離不開爐子和容器。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提高,除了在戰爭中用於制造冷兵器外,還出現了壹些烹飪用的金屬容器。在山洞裏用幾塊石頭搭起壹個爐子,這是最原始的“廚房”。

原始人類學會了用火。

新石器時代的炊具是陶罐、甑、釜、壺、地爐、磚爐、石爐,用粗糙的碗、碗、盤、壺作為器皿。烹飪方法廣泛,火烤、石燒、蒸並重。炊具不夠堅固,傳熱性能不好,烹飪方法比較簡單。但是,熟食的出現,至少說明人們從解決饑餓到享受美食,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炊具的演變

雙耳水壺

隨著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夏商周時期出現了大量的青銅器,其中不乏青銅餐具。金屬餐具不僅輕巧精致,而且導熱性更好,無論是青銅器的裝飾功能還是食物的味道都有了質的飛躍。

瓷器廚具

戰國時期的鐵鍋放在爐子上更方便,上面放壹個蒸籠,用來蒸和做飯。

到了秦漢魏晉六朝,壺、釜由粗變細,加上爐竈,廚房已初具規模。到了隋唐五代、宋、金、元時期,瓷器餐具逐漸取代了陶器和金屬餐具。

可以說,古代人沒有廚房的概念,只是學會了用火來烹飪食物,各種炊具的定型也是壹個漫長的過程。食物只是為了解決饑餓問題。

古代吃貨的精彩故事

蘇東坡:人生就是吃!

蘇東坡是吃遍全國的吃貨。不過,與乾隆自發出行不同,蘇東坡是被迫出行的。蘇東坡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心似灰木,身似不縛舟。問妳壹生成就,黃州徽州儋州。”妳看,蘇軾壹生被發配了那麽多地方,自然吃了不少當地的美食。

東坡豬腳

蘇東坡不僅會吃,還會發明寫菜。據說以東坡命名的菜肴有60多種。最出名的恐怕就是東坡肘子了。蘇東坡還為他寫了壹首詩:“凈鍋,無水,柴不起煙。”不要等他熟了再催他,火滿了才好看。黃州好豬肉,價格便宜如糞土。貴人不肯吃,窮人不懂做飯。早上起來做了兩碗,吃得很飽,自己的老公也不管。“這麽有才華的吃貨,雖然生活坎坷了點,但不影響他對美食的熱愛,可謂文學與美食雙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