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推動了古代文獻的整理和傳承,為清代巴蜀文化的復興和學術的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組織了川劇領導班,大力扶持和大力推動川劇的興起,並對川菜、江南菜等飲食文化融入了獨到的見解,編寫了第壹份川菜菜譜,對地方文化的弘揚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壹、李簡介
李(1734 65438+2月29日——1803 65438+10月14)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紫梅堂,號雨村,銅山別傻了。1734年,李生於四川羅江(今德陽)。他的父親李華南是乾隆年間的秀才,官名和錦衣衛壹樣。他的詩《萬山堂詩話》雍容華貴,名震壹時。詩歌《萬山堂詩》《通山全集》《通山詩》共40卷。
二、李調元紀念館
李調元紀念館是德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為紀念清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詩人李調元而建在洛江八景之壹的玉景山上的仿古園林。目前,正殿用於展示各國書畫名家為紀念李調元而創作的精品書畫供遊人觀賞,並被羅江中學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李調元紀念館門口的大型雕塑《文山翰海》高約35米,全長約72米。它建在黃沙巖,消耗3000多立方米。四位掌門人從上到下依次是:李調元、李定元、李繼元、李華南(李調元之父)。雕塑家是四川德陽的雕塑藝術家羅平(德陽藝術墻《中華魂》作者)。
德陽名人園濱江公園位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峨眉山北路濱江景觀公園廊道內(沿濱江景觀東大橋至黃河大橋段)。名人園內有14組雕塑、圓形雕塑、浮雕,均由德陽當地紅黃砂巖雕刻而成,以各種雕塑藝術形式表現德陽歷史上眾多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