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窯廠的糖餅,很多年前在電視上播過。這是壹家穆斯林早餐店。據說2001開業的時候,原來是燒烤。糖餅等早餐被當成了副業,但我從來沒有想到這個副業傳播了它的名聲。不然,凡是有大爺大媽的地方都是寶。在黑窯廠的糖餅裏,每天早上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端著碗和鍋的北京人,拿著手機直播的網絡名人,慕名而來的遊客...騎自行車和開車的老少,這長長的隊伍全是站著的。店裏幾乎每天都要用三袋50公斤的標準粉,炸上千個油餅。食客“排隊壹小時,吃飯五分鐘”,卻樂在其中。
剛炸好的糖餅,剛出鍋的時候很軟,還伴有壹股熱乎乎的香氣。大油餅色澤金黃,面餅厚實,嚼起來很有韌性。紅糖的量好大,滿滿的都是油餅,但是吃起來不會覺得甜膩,特別是糖炸過之後的酥脆口感。哦,這不就是幸福的味道嗎?
除了糖餅,老北京清真部的早餐幾乎都在這裏有。傳說中的“來壹套”——椒鹽牛舌餅配白油餅,剛出鍋的油餅看起來壹流,在牛舌餅裏吃會化解油膩感,椒鹽恰到好處,又不會搶了油餅濃郁的香氣。別小看這壹大片“主食配主食”,這是老北京最正宗的吃法,到下午兩三點才覺得餓。另外還有豆腐腦,豆漿等必備產品,都是自己黃豆現磨現做的,別提多香了!
地址:黑窯廠街四平園南平房3-1號(近陶然亭北門)
煎餅幾乎是早餐界最受歡迎的食物。在每個緊張、忙碌、上班遲到的早晨,沒有什麽能比壹套煎餅來得更直接、更迅速。
與傳統的天津煎餅果子不同,北京的煎餅外酥裏脆。華師清真寺旁邊的這個煎餅攤名字也很直白——“華師清真煎餅”。雖然門面很不起眼,但是已經開了十幾年了。從雅爾李記店旁邊的綠色鐵門進來就可以了,或者不用費心找了,排隊就能知道攤位在哪裏。
華師清真煎餅從早上6點開始營業,晚上6點半關門,風雨無阻。服務員都是穆斯林,每個人都戴著白色的禮拜帽。華師的清真煎餅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這裏的每壹個酥都是炸的,醬料也是他們家做的,吃起來微甜。面料調配的比例也是必須的,面糊鋪開拌上雞蛋後還是很結實的。煎餅裏有花生和芝麻,吃多了,再裹上熱脆。趁熱吃壹口,又脆又香。神奇的是,即使用塑料袋蓋了半個小時,味道還是很脆。
我強烈推薦巨無霸式的“雙蛋雙脆”煎餅。吃了以後賊好玩!特別是因為這家店都是回頭客,很多顧客壹次買四個,所以等待時間有點長。然而,等待這道熱騰騰的北京風味傳統煎餅還是值得的!
地址:西花市街新景家園北門東側(近順天府超市)
沒有什麽能阻擋北京人對燒餅壹切的熱愛!相對於油餅和雞蛋,聽起來很好吃的肘子燒餅在北京人的早餐品類中壹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烤芝麻扇”位於天壇附近,每天早上6點開門,重點介紹京味兒十二法烤芝麻。這些剛出爐的熱燒餅酥脆無渣,裏面塞著切片的冷肘子片。當燒餅的熱氣慢慢融化了肘子表面的油脂,妳的舌頭就會在冷熱之間來回彈跳,芝麻香,肘子軟爛,再配上免費的鹹菜絲,真的是幸福的飛起來了!幸福就是這麽簡單,每次去都要打包幾個帶走。
當然,能吃的人也會來壹碗豆湯或羊雜湯。豆湯裏的豆腐很瓷,盛滿湯汁,撒上芝麻醬,韭菜花,香菜,熱乎乎的,很好吃。羊肉湯是用羊骨髓膠原蛋白火熬制而成,不添加任何增白劑和增稠劑,味道清淡,但可以用辣椒和辣椒油調味,搭配燒餅和肘子,味道鮮美完美。
地址:劉家窯定安路12號
我不得不說,程楠有這麽多美味的早餐,前陣子風靡Tik Tok的“中國烤箱雞蛋灌餅”就是其中之壹。小時候上學路上,經常在路邊攤買個雞蛋填餅,吃了嘴上的油,就去上學了。長大後在北京幾乎找不到賣蛋糕的攤位。小時候壹直想著蛋糕的味道,直到遇到了“中華烤箱雞蛋餅”。
Frontispiece,藏在二環光明橋旁邊的小店,很小。早上7:00-10:30,下午5:00-8:30營業,但是無論什麽時候去門口都要排隊。據說是三個二十多歲的北京男生開的店,說著北京話,秀著紋身,戴著kangol貝雷帽,更別提潮了。雖然是北京的孩子,但是做事情確實有條不紊,服務態度也很好。壹直在烤箱前做蛋糕真的是很考驗耐心的。門口的招聘啟事也能表明這家店的態度——長期招聘:年輕人,積極進取。
事實上,傳統的雞蛋餡蛋糕的做法類似於脆皮包子。好吃的關鍵在於烤箱烘焙這壹關鍵步驟。中國烤箱的雞蛋灌餅也是這樣:先烤,再灌,再烤。蛋糕很厚,醬料是店家做的甜鹹醬,辣醬適合大部分人,蛋糕上撒壹點孜然粉之類的幹料大概就是它味道鮮美的秘訣。面包和雞蛋加熱後的香味好誘人,再加上生菜和裏脊肉或者火腿腸,外嫩裏嫩,每壹口都很好吃!
可以直接購買評論14元的套餐。蛋糕裏有裏脊肉和王中王火腿,還有壹袋木炭豆奶。可以選擇豆漿或者豆奶,冰鎮的和常溫的都可以。如果妳急著去上班,妳必須早點來排隊。妳說不準前面哪個人會壹次買20個餡糕打包走。這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地址:勁松路3號樓西光明橋北150m。
說起豆汁的歷史,它深深植根於老北京的傳統飲食文化。起源於遼宋時期,乾隆時期成為宮廷飲品。梁實秋曾在《雅舍談吃》壹書中提到豆汁:“不會喝豆汁的人,不是真正的北平人”。
說起豆汁店,除了天壇老字號磁器口豆汁店和金鑫豆汁店,還有壹家去過米其林必比登的京味豆汁店,即“尹三豆汁”說起陰三的名氣,真的不可小覷。朋友發了壹條在陰三喝豆汁的朋友圈,底下有100多條評論。有人回答說是“甘露”,有人說“好幾天沒吃這個口了”,還有人說“我每天都要在陰三打卡”。我沒想到陰三有這麽多鐵桿粉絲,包括許多90後。
據說尹三鬥果汁前後搬了五次家,從未離開過程楠。如今,這家商店位於東曉街的西口,然後它在光明大廈開了壹家分店。簡陋的社區小店裏,老舊的木門上貼著“尹三豆汁”四個紅色大字,招牌簡單。這個“裝”好像和“米其林”沒什麽關系。雖然是小店,但是很受歡迎。豆汁店早上六點開門,天還沒亮就有顧客上門。銀三豆汁的店主殷新安是家裏的老三,因此得名。
“壹碗豆汁,壹碗鹵肉丸,兩個inby's,壹碟榨菜絲”,店裏80%的顧客都是熟客,不用看菜單,張嘴就點。廚房很忙,做豆汁的人,做烘焙蛋糕的人,端盤子的人...尹三鬥果汁店店面不大,就幾張桌子,顧客拿著菜開始找座位,就要拼桌子了。這裏的顧客不分年齡,都有壹個規矩,吃完飯就趕緊給遠房親戚鄰居讓座。“看看這豆汁。灰中帶綠,口中帶甜。這是很好的豆汁。”這些愛喝豆汁的老北京人,前壹秒還是陌生人,說不定下壹秒就成了好兄弟。
銀三豆汁的秘訣是添加了“老果肉”。豆漿容易變壞。如果三天沒有發酵,它就會變壞。如果豆汁發酵不充分,懂門道的顧客會抱怨“豆汁不酸。”後來殷新安發現,在新煮的豆漿中加入壹勺“老漿”,可以加速豆漿的充分發酵,這就是所謂的“發酵劑”。
嘴裏酸酸的,咽下去之後,如果不吃別的,就會覺得甜。我們來看看這個豆汁的形狀。泡沫是寬闊的,只有綠豆粉發酵後才能漲起來。粘度也挺高的,像牛奶。來這家店的老顧客不僅自己在店裏喝,還會拿壹袋豆汁回家喝,可見他們有多愛喝。
說起豆汁,inby肯定少不了。原汁原味的豆汁inby,是北京最有特色的早餐搭配。Inby的尹三之子豆汁真的是又脆又脆,泡豆汁,簡直太正宗了。老北京人不僅喜歡豆汁,也喜歡這些有湯有水的食物,店裏的鹵肉丸也很受食客歡迎。紅燒丸子有點像老北京的炒肝。裏面有大蒜、木耳、香菜、香菇、黃花、蔥,鹹鹹的,適合嘴重的人。
人們的蒸日子就是從這碗豆汁,壹份inby,壹碗鹵肉丸開始的。
地址:光明大廈中街22號樓環南1-3
說到北京包子的記憶,少不了“西四包子店”的身影。這家位於西四路拐角的老店,是幾代人的溫馨記憶。
現在西四包子店分店很多,但要說環境最好的,就屬這家位於阜成門萬通金融中心。雖然面積不大,但環境幹凈明亮,古色古香的裝修風格中融入了許多老北京元素,讓人回到了過去的北平歲月。
包子分為四種餡料:豬肉大蔥、牛肉大蔥、西葫蘆雞蛋、素菜。兩種肉包子的餡兒都是又大又薄又香,吃起來又香又鹹,但是配稀飯正好——當然正宗的會配壹碗炒肝。兩種素包子口味清淡,不想吃太油膩就選吧。
地址:阜成門外大街萬通金融中心2號B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