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金石鎮的文化特色與城市建設

金石鎮的文化特色與城市建設

進士是有名的“狀元之鄉”。明代,潮汕地區歷史上唯壹的文學狀元林大欽誕生於方圓五裏,有蔡大勇、潘大斌、顧朝鑒等名人,故有“五裏三大學者,壹次四士”之稱。此外還有清代的“百步兩解”,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民間藝術也根深蒂固,是首批獲得“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的鎮之壹。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還有多種多樣的民間藝術,如鐵木偶、潮州鑼鼓、潮劇、潮州音樂、潮州音樂、歌舞、舞獅、腰鼓舞、瓷嵌灰雕、木雕、園藝等。,而且人才濟濟,有老壹輩的著名藝術家,甚至有大師,有青少年兒童的藝術新秀,有獲得過國際最高獎項的龍哥木偶劇團。

潮州大鑼大鼓、潮劇、潮音樂、潮樂在金石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裏,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劇社,每到節日,必然是高臺上,演三個晚上以上。文革期間,上官路、三鄉的劇社率先將京劇的革命樣板戲移植到潮劇中,並排演演出,活躍了當地的文化生活。改革開放後,雖然正規劇團增多,滿足了人民的需要,民間劇團也不再演出,但潮劇唱腔、潮州歌的聲音依然不絕於耳。民間潮樂社的活動蒸蒸日上,延續至今。他們經常組團參加市、區的節日、慶典,到鎮外、城外學習技藝,提高表演水平。1994年8月,鎮上還成立了音樂協會,使民間音樂活動有了自己的組織。

其他民間藝術也是豐富多彩的。近十幾年來,我市文藝遊行少不了金石鎮的歌舞隊。該鎮胡美村和賴厝村的祖祖輩輩瓷嵌灰雕和木雕分別傳承了八代、四百年和六代、三百年,產生了被《南方日報》譽為“木雕老手”的工匠盧、賴森河等壹批藝術新秀。胡美村制作花頭和花屏的藝術可以說是獨壹無二的,非常有名。翁厝村的花卉園藝在粵東享有盛譽...金石鎮的農業很有特色。糧食連年豐收,保持著銅鼓鎮的稱號,潮州橘子、楊桃、香蕉等名優水果也很有名。種花更是有名。轄區內的翁厝村種植花木已有400多年歷史,全鎮花木種植業已形成壹定規模;種植品種從單壹的草本、木本變為藤本、宿根、球根、多肉等。,並形成了春節花卉、綠化苗木、鮮切花、綠蔭觀賞植物、蘭花、盆景五大類800多個品種,其中“古典大樹樁(景觀樹)”屬於潮汕地區。

金石鎮的農民種植和管理花草樹木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鎮是粵東乃至廣東省重要的花卉種植基地和交易集散地。這裏有很多從事花木管理的花農,苗圃苗圃隨處可見。當地種植的花木種類很多,有藤本、宿根、球根、多肉植物等。,品類齊全,形成時令花卉、鮮切花、綠化樹木、陰生觀賞植物、盆景五大類65,438+0,000多個品種。

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積極鼓勵和引導當地農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擴大花木種植規模,使花木種植逐漸成為該鎮的重要支柱產業,有力地促進了津市經濟的全面發展。

在農歷新年的末尾,金石鎮會舉辦春節集市。相比2013第二屆迎春花市,整個花市占地300多畝,沿潮汕公路金石段壹字排開。花卉市場占地300余畝,攤位130個,綿延1.5公裏,匯集了來自韓國、日本、新加坡和福建、臺灣省等地的近400種奇花異草,吸引了眾多顧客前來賞玩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