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釀元宵:常州特色小吃之壹,自古常州民間過春節時有吃元宵的風俗。100多年前,裴玉高在局前街畢家弄開店,在傳統元宵中加上酒釀,創始酒釀元宵。
常州蘿蔔幹:其制作工藝技藝已有600多年歷史。常州蘿蔔幹色澤黃裏有紅,鹹中微甜,香脆不辣,頗為可口。且價廉物美,攜帶方便。常州蘿蔔幹的工藝流程壹般有:原料選擇、洗凈、開片、腌制、晾曬、裝壇、翻身、裝壇封口、成品。
橫山橋百葉:早在明清朝代就名聞遐邇。據《武進誌書》記載:凡來橫山橋白龍觀朝龍進香的各路香客,在館內餐享之余,還要帶點回去供家人品嘗,年年歲歲其名遠揚。橫山橋百葉烹飪成肴,淡黃似奶,鮮嫩軟柔,食而不膩。制作工序主要有七道:磨漿、瀝漿、煮漿、點化、澆鑄、壓榨、揭百葉。
梨膏糖:據常州府誌記載,宮廷古方梨膏糖於清鹹豐年間(1854年)傳於常州,逐漸發展。梨膏糖以冰糖、梨汁為主要原料,配之杏仁、甘草、桔梗、薄荷、麥芽、桃仁、茯苓、山藥等20余種天然中草藥精制而成。梨膏糖色、香、味和外觀別具壹格,吃時不粘口、不膩口、止咳化痰、平喘潤肺。
常州大麻糕:其制作工藝始創於清鹹豐年間,由仁育橋畔的長樂茶社王長生點心師傅首制,距今已有150余年歷史。常州大麻糕選用上等豬板油、上白面粉和脫殼芝麻、白糖、精鹽等原料經熟練人手精制,然後用傳統的桶爐烘制而成,頗具傳統風味,有甜、鹹、椒鹽三味,圓、橢圓等形狀,色澤金黃,皮薄酥重,香脆松軟,層次分明。
湟裏牛肉: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湟裏俗稱“埠頭”,舊有“四縣十六鎮交界”之說,由以牛市享有盛名,跑長途的商客在此喝壹碗牛肉湯,既解乏又長力氣,漸漸地,在湟裏吃牛肉形成了風氣。目前,“湟裏紅星”、“湟裏漢氏”、“漢平牛肉”等商標先後註冊成功,湟裏牛肉也有了自己的專賣店。
阿興鴨頭:為潘氏鹵菜譜系中的壹項,原產地武進湟裏。
潘阿興的爺爺是有名的廚師,擅長鹵菜制作,後將技藝傳於其子潘三元,再由潘三元傳於其子潘阿興,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阿興鴨頭外觀呈醬紅色,光澤鮮艷,幹爽滑亮。味道五香透骨,香而不膩,鹹淡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