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資料補充
文公菜是福建武夷山壹帶的傳統名菜,屬於閩菜系。正宗崇安菜的代表有什錦,也叫文公菜。相傳朱熹在治學之余頗好美食,就自己動手制作。
他制作的"什錦"文人墨客雅集小酌,交口稱贊,很快在鄉村流傳。因為朱熹謚號為"文公"所以又叫"文公菜"。這裏的學生在趕考前夕,家人必備此菜,祈願考生才思敏捷,壹舉上榜。800年來文公菜壹直在民間流傳,現已成為宴請貴客的傳統名宴。
其制作方法稍稍復雜些:先在瓷盤上鋪壹層薄薄的肥肉片,擺上精肉和精粉做成的丸子,再蓋上壹層雞蛋煎成的薄片,最後在盤底四周圍以白扁豆輔以各種佐料蒸熟即成。
朱熹18歲時中了鄉貢,19歲便考取進士,鄉人認為這可能與他喜食此菜有關。於是,當地秀才、舉人在趕考前,親人都要烹飪此菜以餞行,祈求考場上能像朱熹那樣文思泉湧,金榜題名。
蒸時,是在最下層放檳榔芋,也有人放花生或是豆子。然後上面鋪蛋皮、肉片。每個蛋皮肉片托住壹個肉丸。疊上去。蒸。
武夷山名菜"文公菜"為朱熹所創,流傳800多年,朱熹壹生廉潔清貧,日常生活頗為儉用,雖乃理學宗師,除了在學術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之外,在飲食文化上也給後人帶來了巨大影響。
他所創造的菜肴經後人用朱子文化演繹成新菜品,編制成壹套系統的菜譜,十多道獨具風味的朱子家宴菜肴廣為五夫鎮老百姓喜愛,稱之為"朱子家菜"或"文公家宴",流傳800多年。
宋代理學家朱熹壹生註重禮儀,熱情好客,又謹守"勤儉乃持家之本"的家訓,為此,他待客時常以地方特產精心加工制作,形成了富有特色、美味可口、經濟實惠的朱子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