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菜要在八碗之前上。
冷盤
壹般有鹹鴨蛋(或鹹蛋)、蘿蔔(阜寧人喜歡用紫胡蘿蔔)、幹茶、蒜蓉醬、炒花生、幹皮(或海蜇皮)、香菜,還有牛肉醬、紅燒豬肝、香腸、小雜魚、涼拌黃瓜、糖炒西紅柿等。根據喜好,壹般有四葷四素。
第壹道菜:脂肪
也叫雜碎。
鹽阜世家被譽為“江北第壹菜”。
豬皮中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約占85%,其次是彈性蛋白。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膠原蛋白是壹種不完全蛋白質,其必需氨基酸不完全,所以營養價值不高。而且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用植物油或動物油高溫油炸豬皮。且不說能量高,還會產生大量有毒致癌物質,應避免經常食用。紅燒雜燴常見的食材有炸豬皮、瘦肉片、鵪鶉蛋(蛋皮)、胡蘿蔔、生菜、黑木耳、竹筍等。
第二道菜:肉丸
取“團團圓圓”之意。
鹽城本地人喜歡做糯米丸子。相傳源於十八扁擔造反的張士誠。那年的慶功宴上,因為豬肉不夠,廚師把糯米拌在壹起蒸成了餃子。結果大受歡迎,甚至流傳至今。
濱海和富寧通常喜歡在肉丸中加入蘿蔔、山藥或荸薺,用煎或炸的方式食用。以前人們習慣壹碗裝25個丸子,平均1人,碗裏還有1,表示有剩余。現在生活條件好了,1人也只能服務1人,肉丸要小但不要大。最好是蒸或者水,可以配青菜、大白菜、慈姑、芋頭等蔬菜食用。
第三道菜:上蛋糕。
食材有雞蛋(或鴨蛋)、黑木耳、胡蘿蔔、韭菜(蔬菜)。雞蛋的量可以適當減少,每人可以準備壹半。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配上壹些海苔。
第四道菜:紅燒肉。
以前經濟好的人往往會選擇純肉(或排骨肉),經濟差的人會用冬瓜、慈姑或芋頭等蔬菜基質。現在看來,後者在飲食搭配上更符合營養要求。
不過還是建議盡量選擇排骨或者瘦肉。烹飪時也應盡量少用油、鹽和糖。
第五道菜:大雞抱雞。
它的主要成分其實是雞肉和雞蛋。
通常選用正宗的農家散養老母雞的整體燉湯。吃的時候肉質嫩脆,雞湯醇香可口。雞蛋很多,首選鮮草雞蛋。煮熟後去殼,躺在金黃的雞湯裏,色香味俱全,也象征著闔家團圓的完美幸福。
但在選材上,雞蛋和蛋糕是重復的,老雞湯裏的脂肪更多。烹飪時,可以撇去上層脂肪,加入山藥、菌類或竹筍。
還有人把全雞換成雞絲,雞蛋換成粉條,也就是鹽城家常菜雞絲炒粉條。幹絲也可以在雞汁裏煮。鹽城人更喜歡稱幹絲為“布頁”,意思是“生意興隆”。
第六道菜:河蚌蘿蔔粉絲
貽貝在太陽下煮熟並曬幹。河蚌肉質鮮美,價格親民。深受鹽阜人民的喜愛。
河蚌清洗起來比較麻煩,需要浸泡到發脹,去掉毛黑的腸子和腮,去掉沙子,沖洗幾次備用。
蘿蔔需要先焯壹下,減少辣味,更入味。
類似的菜還有黑蘿蔔粉絲湯。很多人都會在過年前買幾斤幹黑漿果,泡開,剝去薄膜,把骨頭和內臟拿出來,清洗幹凈,沿線撕開,裝成小袋放冰箱備用。
第七道菜:蝦皮。
通常慈姑或芋頭切丁,加入蝦做成湯。用幹香或豆腐、肉丁、雞蛋、蘑菇等也有用。作為原料,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混合,可稀可稠。
這道菜更適合老人或小孩。配肉和蔬菜都很好吃。
第八道菜:紅燒魚
每年都有大量的魚。壹般要吃紅燒鯽魚,與“吉”諧音。
紅燒鯽魚是典型的家常菜,壹般人隔壹段時間都會做幾塊。做菜的時候可以加入花生或者白菜壹起煮,出鍋的時候可以點綴壹些香菜或者青蒜花,吃起來更方便。自從有了冰箱,壹年四季還能吃到魚凍。
俗話說,魚不飲則已,紅燒魚上桌,就說明菜上得差不多了,差不多該吃飯了,各杯裏的酒也要幹了。
湯
八道菜後,最後上壹大碗青菜豆腐湯(也叫玉白玉湯),意為清清爽爽。此湯白綠相間,色澤鮮艷,豆腐軟嫩,鮮美爽口。
俗話說,青菜豆腐保平安。當妳在春節假期吃了太多的魚和肉時,妳往往更渴望喝壹碗這種素食湯。
和湯壹起上的,往往還有壹大盤白米飯,方便大家。
鹽阜“八大碗”營養評價:食材普通,品種豐富。
動物性食物包括魚蝦(鯽魚、河蚌、黑漿果、蝦米)、家禽(雞)、動物性肉類(豬肉、皮)和蛋類(雞蛋、鴨蛋、鵪鶉蛋);
大豆和堅果會用到豆腐、幹茶、書頁、花生等。
蔬菜包括綠葉蔬菜、韭菜等葉類蔬菜,以及蘿蔔、糯米、芋頭等根莖類蔬菜。,而木耳、蘑菇等菌類會作為配菜;
大米和粉條可以歸為谷類;
涼菜也可以葷素搭配。
總的來說,基本符合食物多樣化的要求。
在烹飪方法上,除了炸丸子,其他菜都以煮、燉、烤為主,基本符合合理烹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