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哈爾濱人過春節有哪些習俗?

哈爾濱人過春節有哪些習俗?

有民謠道出了黑龍江過年的習俗:二十三,送竈王爺;二十四、掃屋;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殺公雞;二十八、送面子;二十九、饅頭;熬夜30晚;第壹天第二天滿大街走。

小年祭祀爐

臘月二十三,過了小年,祭竈。東北有句民謠:“蜜瓜祭竈,新年來”。黑龍江過年要祭竈了——希望“竈神”保佑全家平安。祭竈時用蜜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用膠狀麥芽糖做成,甜中略帶酸味。

掃塵

臘月二十四,拂塵,意在掃盡壹切晦氣和厄運。新年前把房間裏裏外外打掃壹遍,這是壹年中最大的壹次大掃除,也叫辭舊迎新,徹底打掃粉刷迎接新年。

春節的準備工作

殺豬:在農村,舊社會沒有冰箱。殺豬最好的季節是春節前。首先,它是喜慶的。二是此時天氣最冷,可以保持很長時間。殺豬的時候,請了鄰居家周圍幾桌的人吃了頓熱鬧的晚飯。現在也有26個人買豬肉。

蒸小籠包:舊社會過年沒有足夠的鍋給客人做飯,所以要提前蒸幾鍋小籠包,以備後用,也是過年祭祖,也要做粘豆包之類的。二十八把面粉二十九個饅頭指的就是這個,也有人叫二十九把油去,意思是用油做食物。

置辦年貨:置辦春節用品,比如家裏添置了多少碗筷,那麽為了人口的興旺,每年春節都要買幾個;給孩子買新衣服慶祝;春節拜訪長輩的禮物等。

貼春聯

春聯又叫門聯、春貼、對聯、對聯、桃符。“門芯”貼在門板上端中央;“門框對”貼在左右門框上;“異裝”貼在門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在相應的地方;“鬥金”又叫“門扇”,是壹種方形菱形,常貼在家具和影壁上。貼春聯的時間不固定,壹般在29、30號上午。貼窗花,掛年畫。

窗花不僅烘托了節日的氣氛,還集裝飾性、觀賞性和實用性於壹體。剪紙是中國非常流行的民間藝術,幾千年來壹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多貼在窗戶上,所以又叫“窗花”。

祝福(到達)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和墻上貼上“福”字。“福”字代表“幸福”、“吉祥”、“好運”。為了充分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大家把“福”字倒貼,表示“福已降(到)”。

還有人把“福”字精心制作成各種圖案,如壽桃、鯉魚躍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寫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是手寫的。現在在市場和商店都有賣。

請財神

為了來年多賺錢,每個家庭在春節期間都要請財神,有的還會送到家裏,說都要花錢買,但絕對不能說買。

向神和祖先獻祭

春節期間,老東北壹般用糕點祭神祭祖,如蜂蜜、薩其瑪等。這些不僅是東北滿族和蒙古族少數民族的食物,也是東北人的必備食物。東北人也有在除夕吃魚的習俗。魚必是鯉魚,最初取名為祭祀神靈,後來又與“吉祥慶有余”、“年年有余”聯系在壹起。魚既是美味又是祭品。祭祖也很重要。傳宗接代的人要給祖先獻上豐厚的祭品和香火。全家男人都要拜,有的除夕燒紙給“錢”祭祖。祭祀祖先壹般在第三天結束。結束前,不允許女婿看丈母娘家的家譜。

守歲與“除夕”

東北民間有除夕守歲的習慣。看新年從吃年夜飯開始。這年夜飯要慢慢吃,從點燈籠開始,有的家庭要吃到深夜。菜必須有魚(壹年以上)、雞(好運),其余隨妳喜歡。在這個“壹夜兩歲,五班兩歲”的夜晚,家人團聚,歡聚壹堂。

主食是餃子,餃子說的很多,最好是豬肉和芹菜。要選兩個餃子,壹個硬幣的,壹個糖的,看誰能吃。誰吃了它,誰就會祝願來年富有和幸福。其實這個福報很好,誰吃誰就被家裏人服氣。餃子煮好了,從最初幾個浸過水的鍋裏扔出來。據說是為了紀念過往的鬼魂。

壹家人圍坐在壹起,桌子上擺滿了茶和水果。春節期間,少不了壹大盤蘋果,叫“平安”。春節會準備很多糖果、幹果、瓜子、“雜家兒”。所謂“什錦果”,就是現在的什錦果脯。這些小吃是人們圍坐在火爐旁,安享晚年時的美味佳肴。

燃放鞭炮

年夜飯做好之前要燃放煙花爆竹,這是孩子們喜歡的節目。事實上,春節期間通常會放兩次煙花,除夕和宵夜,鞭炮也很多,除夕和大年三十晚飯前,大年初壹晚飯前,以及周五等等。

第壹天第二天不要掃地。

大年初壹、初二,不掃地、不挑水、不生火,食物提前做好,稱為“壓歲錢”。直到第三天開始挑水,在井臺燒紙錢,說是“買水”。飼養員會在初二的時候把它摘下來燒掉。

支付新年電話

年夜飯後,孩子要給長輩拜年,給父母、爺爺奶奶、叔叔伯伯磕頭,然後大人要準備紅包。大人也要給父母拜年,祝老人健康長壽。然後從初壹開始就要給親戚朋友帶禮物,等等。挨家挨戶拜年要很多天。壹般已婚男士和家人會在除夕和初壹在父母家過年,初二會去嶽父家拜訪。還有壹種說法是“初壹不出門,初二拜家人,初三拜老公。”

“破五”吃餃子

在農歷五月吃餃子意味著人們期待好運和幸福。從淩晨起,家家戶戶都放鞭炮,特別是“踢兩腳”,稱為“崩窮”,“不吉利”,“窮氣”離家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