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太陽公公生日是幾月幾號的

太陽公公生日是幾月幾號的

1、農歷六月十九,中午飯吃餅,人口多的戶烙大鍋餅,人口少的戶烙小鍋餅,也有烙油餅的。民間傳說是祭太陽,也稱太陽生日,餅為圓型,寓意太陽。

此風俗源於神話傳說,二郎神趕山壓太陽的故事。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二個太陽,烈日當空,禾苗焦枯,土地幹裂,人民難以生存。二郎神為拯救黎民,用神鞭趕山壓太陽,先後壓死了十壹個,第十二個太陽藏在壹棵螞蚱菜底下,被蚯蚓看見了,便呼叫:“螞蚱菜底下藏著壹個太陽,太陽說:“蚯蚓,蚯蚓妳不要壞,出來曬妳個豆角菜”。於是蚯蚓就不敢吱聲了。因此,天上只有壹個太陽。這就是螞蚱菜不怕曬,蚯蚓怕太陽的來歷。

二郎神趕山壓太陽的日子是農歷六月十九日,因此,民間每逢六月十九要祭太陽,也就形成了給太陽過生日的風俗。

2、廣東省梅州地區的民間節日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九即為太陽生日

並非是說太陽的生日 實為紀念明朝的節日

這壹天是明朝亡國的日子,為了避免清朝廷的迫害,人們諱飾為太陽生日。

相傳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雖然壹度勵精圖治,但難挽狂瀾於既倒。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

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城,午時前後,崇禎皇帝自己吊死在煤山的壹棵槐樹上。

接著吳三桂引滿清大軍入關,擊敗農民起義軍與明朝官兵,占領了大明江山,建立清王朝,

崇禎皇帝自盡的日子成了明王朝滅亡的日子。

當時梅縣松口洋坑祥安圍人 李二何(當時李二何為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東宮講讀) 暗攜太子朱慈糧潛身回故裏陰那山靈光寺,削發為僧 改名太歲和尚 以圖東山再起 反清復明

後來清室已定 太子老與古寺 後人便造了“太子菩薩”供奉

清初,東南沿海浙閩壹帶抗清鬥爭異常激烈,但南明諸王的抗清運動在康熙元年(1662年)失敗,

臺灣的明鄭(鄭成功後裔)政權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歸順清朝廷。

從此,秘密結社成為反清復明之士的主要活動形式:壹則是積極發展幫會為骨幹力量,大興洪門(始成立於1674年),合異姓為壹家,會眾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拜日為兄,拜月為嫂,***圖反清復明大業;

俗傳太陽經:‘太陽明明朱光佛,三月十九午時生,家家戶戶點紅燈’等語。朱即明之國姓也。”

現在梅州客家人仍然有人在那壹天敬奉太陽

3、古人認為“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據《唐書》。載:唐時,李泌上書請立二月初壹日為中和節,百官進農書,以示務本。德宗照準,下詔以舊歷正月初九(“天誕”即玉皇大帝誕辰)、二月朔和三月上已合稱為“三令節”。晚清《春明歲時瑣記》雲:“中和節今廢而不舉”。但相傳是日為太陽星君生日,因此民間有祭祀太陽星君之舉。反映了古代農業社會中,人們祈求年豐歲稔的願望。

二月初壹,日出,家家在院內設香案(有用太陽星君神碼者,有不用者),供太陽糕三至五碗,遙向東方日出處焚香膜拜。四十年代以來市面上賣太陽糕者已不多見,壹般人家不再祭祀太陽星君,少數祭祀者,僅用黑糖(紅糖)烙餅做為供品而已。

早時,有的還要持齋誦《太陽經》。念經之前還有香贊、啟請、凈口業真言、凈身業真言,開經偈等儀式;念經畢也有香贊、凈口業真言、凈身業真言、安土地真言等儀式。

下午始將太陽糕或糖餅等供品撒下,分給小孩們吃。同時連春節時貼的五彩掛錢揭下來與神碼壹起焚化,謂之“太陽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