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價比太低了。每份20多元的牛肉飯和烤雞腿飯的含量越來越少。幾塊牛肉也叫大份。雞有多便宜,雞腿飯就壹點點。於是他從中國人身上跑出了羊毛。
2.所有餐廳唯壹不變的法則就是味道。作為吉野家主打菜的Tik Tok和快手的教學視頻已經泛濫,味道甚至可以超越吉野家。那麽他還有什麽值得國人品鑒的地方呢?
3.不再被普通人視為高端的所謂日式快餐連鎖品牌,甚至感覺不到比鮑曼餛飩更有品牌價值。
菜少肉少,總之量太少,價格不低。
牛肉飯怎麽了?為什麽吃的人越來越多?同樣的牛肉飯,吃貨賣11元,吉野家賣24元。怎麽可能是吉野家?這是快餐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後,在消費定位上犯了壹個錯誤。日式牛肉飯其實很適合國內快餐消費市場。牛肉飯可以很快上桌,以米飯為主的菜單更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可以填補不習慣西式快餐的人的用餐需求。只要價格合適,有餐廳,附近所有中式快餐都可以在價格上徹底打敗,而且用餐時間總是有人排隊。
半價之後,又好聞了。
不就是把肥牛堆在米飯上嗎?
用中國調料涮過的肥牛比他的好吃多了...[捂著臉]
東西燒得亂七八糟,卻還給日本公司,品控壹塌糊塗。
吉野家在日本,也不行...
吃膩了?
食物量壹天比壹天少,幾乎不夠餵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