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蔬菜蘸水:加醋和不加醋的均有,加醋壹般不加重油,就是清爽版本;不加醋壹般會加重油,潑壹層
3.臘味蘸水:用梨子醋(香菜、蒜泥、鹽、辣椒油(油潑辣子)、生抽、梨醋、白糖混合拌勻即可)
4.傣味蘸水:番茄加朝天椒、檸檬
5.涼粉蘸水:加花生碎、花椒油是必須的,但是不同的涼粉又有不同的配比,米涼粉要多醋、黃涼粉則要少醋才好吃、雞豆涼粉不管冷吃還是熱吃都要加配菜,和卷粉類似,豆芽韭菜是最常見,沒有韭菜的時候就用小菠菜替代,總是要有白有綠的,好吃的轉轉粉總需要加壹小勺蘇子醬味道才正。
6.燒烤蘸水:加啤酒版本,這樣吃燒烤,尤其是烤肉的時候油脂不會凝固、幹碟、彜族濕碟(加剁碎的魚腥草)
7.火鍋蘸水:豬腳蘸水、臘排骨蘸水、驢肉蘸水,要好吃的***同點就是要加少許鹵腐
8.便攜蘸水:單山蘸水+開水或者菜湯
9.豆腐蘸水:只要是用來蘸豆腐,不管老嫩甚至豆腐腦,都不加醋。
10.最理想的火鍋蘸水:無外乎還是辣椒花椒之類,但是全部用鮮貨,新鮮的紅綠辣椒、新鮮花椒、用研擂缽擂碎或者直接在砧板上拍拍剁剁亦可,再加上芫荽、小蔥、豆腐乳、鹽、澆上火鍋裏的肉湯,就是很好的蘸水了。我常常在某個饑腸轆轆的晚上記起舅舅家院子裏現壘柴竈煮的大鵝火鍋,花椒樹就在門外的菜園裏,辣椒紅紅綠綠煞是喜人,壹字排開二十來個小碗,是每個人的蘸水,滾燙的鵝湯澆入少許,瞬間激發出麻辣鮮香,刺激每個人的味蕾。農村的家宴,常常是這樣,總有壹道男主人負責的大菜,充滿了野趣,大刀闊斧,甚至連施展的平臺也不是平日裏的廚房,要騰挪到院子裏新砌個爐竈,搬來上次用過就放在墻邊的磚石,劈好的松柴就堆架在旁邊,搭起三面都能架火的簡易三角竈似乎才更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