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敦煌莫高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莫高窟和西千佛洞的總稱。它是中國四大石窟之壹,也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裏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的懸崖上。秦前福建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壹位薩滿信眾來到這裏,看到鳴沙山上金光閃閃,有千佛洞,便萌發了開鑿之心,後成為佛教聖地,取名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中國石窟藝術起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石窟以石雕為主,敦煌莫高窟由於巖石不適合雕刻,所以以泥塑壁畫為主。壹般整個洞穴以前是圓形,後來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以壁畫為背景,融合了塑與畫兩種藝術。
2.鳴沙山
鳴沙山古稱神沙山、沙角山。東西長約40公裏,南北寬20公裏,高數十米。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山峰陡峭,猶如刀鋒。整座山都是由油性細米粒黃沙構成的。爬山的時候只覺得腳下的沙子會發出唧唧聲。雖然我深壹腳淺壹腳,但我還是會後退半步。爬山極其困難,但我仍然感到無窮的樂趣。我用盡全力爬到了山頂。
這時,我感覺到強風帶著細沙向我襲來,聲音傳來,留下的腳印很快消失了。據說大風狂吹時,山頂落下的碎石隨著人體落下,沙山會發出巨大的聲響。平日微風吹來,狀如管弦竹,故名鳴沙山。鳴沙山的日落景觀更是醉人,壹定要看,壹定要驚嘆。
3.甘肅敦煌丫蛋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丫蛋國家地質公園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敦煌西北約180公裏處,玉門關西北約100公裏處。公園占地398平方公裏。它是以風蝕為主的丫蛋地貌景觀。地質公園內有各種造型奇特的風蝕地貌,如“蒙古包”、“駱駝”、“石鳥”、“石人”、“石佛”、“石馬”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它就像壹座中世紀的古城,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建築都能在這裏找到它的縮影,令世人瞠目。入夜後,尖銳的強風恐怖地嚎叫著,就像成千上萬的野獸在咆哮,令人毛骨悚然,故名“鬼城”。
4.敦煌陽關旅遊景點
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裏的“古玩灘”上,因在玉門關南而得名。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就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從此,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是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之路,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自西漢以來,許多朝代都曾派兵把守此地,作為軍事重地。
玄奘出家從印度回國時,走的是南絲綢之路,向東到陽關回到長安。邊塞詩人岑參曾寫下“兩年經商,兩年曬太陽”的詩句。宋朝以後,來自白龍堆的流沙狼吞虎咽,逼得人們東撤,陽關葬身無情的大漠。
5.敦煌光電博覽園
敦煌光電產業園位於戈壁沙漠,七鎮以北,國道215以北,規劃面積254平方公裏,是西部旅遊的必經之地。這裏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敦煌成為中國光電產業發展的熱土。敦煌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全年日照時數達3257.9小時以上,年總輻射量為每平方米6882.57焦耳。同時,敦煌沙漠面積大,可利用面積大。適合建設大型並網光伏電站的沙漠戈壁約3500平方公裏,潛在裝機容量654.38+0.2億千瓦。此外,敦煌的氣候條件、建築條件、電網出力條件等優勢註定了敦煌未來在光電產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