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公元前2200年,中國的人們就開始吃粥了。有些人喜歡吃粥,而有些人卻深受其苦。甚至其種類,幾乎多達數百種。粥不僅是百姓遭難時餐桌上最常見的菜肴,也是宮廷中不可多得的藥膳。將多種谷物混合,也有很多做法。至今南方最常見的是米粥和皮蛋瘦肉粥。
家裏的粥雖然種類不同,但做法幾乎壹樣——把麥片洗幹凈,加水,放在電飯鍋裏煮壹下午。等粥開幾個小時沒完沒了,粥吃起來無味。
街對面有壹家粥店。在上海,我很少看到這樣的店,就選了壹個沒事幹的日子,溜達到店裏吃飯。店面門面不大,門可羅雀,店面最多也就四五十平米;只有兩個人。壹個是領我進去的,壹個年輕的女人;另壹個外地來的小夥子好像是打雜的。廚房好像只是墻邊的兩個廚房洞。唯壹不缺的就是粥的種類。面對密密麻麻的菜譜,我隨便挑了壹碗皮蛋瘦肉粥,然後就對著窗戶打發等待的時間。
初夏的天氣有點悶熱,臨街的玻璃墻上散落著壹點點水汽。房間裏應該只有米飯的味道,但不知何故聞起來很香。不同於花香,籠罩房間的是壹種安靜的香味。尋找這香味的來源,我只聽到了年輕女子切皮蛋和蔥花的有規律的聲音,年輕男子在清洗碗碟和筷子時濺起的水花,以及路外飛馳而過的汽車陰沈的轟鳴聲。
不知什麽時候,粥已經端到了面前。簡單的瓷碗盛著簡單的稀飯,放在壹邊的小勺子少了壹小口。白米飯裏襯著蔥和皮蛋。我舀了壹勺肉絲小蔥米粒粥送入口中。沒有驚艷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壹種安心的感覺,壹種平和的心態。又來了壹位上了年紀的客人,從年輕女子紅紅的笑容可以看出他是常客。我擔心我不能很好地吃粥。我只是壹勺壹勺地吃了這碗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