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苗族人過春節有哪些習俗?簡介!!!!

苗族人過春節有哪些習俗?簡介!!!!

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廟山、海南島以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的邊境地區。苗族人非常重視春節,喜歡以環境清新、敬老的形式度過。

在幼苗期

苗年是苗族人自己的年齡,各地苗年的時間也不壹樣。大部分地區是“壹年之始在冬三月,各還其壹。”壹年的開始是每壹年的開始,意味著中國的新年。有些在十月,有些在冬天或十二月。近年來,絕大多數苗族人在正月慶祝春節,但苗族人的風俗習慣仍未改變。

過年是最大的節日,要準備豐富的食物,殺豬、熏臘肉、做米飯、炒飯、殺雞祭祖,以此“安度晚年”,開門理財,拜年神,冬初壹至十五休息。期間會舉行傳統的娛樂活動,中文翻譯為“踩花山”、“跳田埂”、“跳月亮”、“吃家宴”。湘西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稱為“趕年”,主要內容有蕩秋千、舞獅、耍龍燈、唱花燈等。

百世匯

苗族年最有趣的民間活動是百獅會。近百只或幾十只獅子在周圍的村鎮裏翩翩起舞,聚集在傳統的村落或集鎮裏,敲鑼打鼓,擺矛射槍,簡直把這個世界翻了個底朝天。百獅會的著名表演還挺多的,迎賓獅、舞獅、測獅、抓獅、爬獅等。它們質樸而富有苗族風情,隱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苗族人對舞獅的喜愛與古代傳說和土白有關。相傳洪水時代,妖魔橫行,害了廟山。壹群從森林裏跑出來的金獅趕走了吞噬牛羊和莊稼的惡魔,讓苗家重享太平。後來,狡猾的魔鬼想出了壹個毒計,要巫婆用五顏六色的繡球把獅子們誘入波濤洶湧的東海。勇敢的苗族後裔亞果,冒著艱難險阻,跋山涉水,拯救村民脫離苦難,終於撈起漂浮在海浪上的繡球,將吉祥的獅子再次帶回廟山,消滅邪惡的妖怪。苗族人興高采烈地趕到寨頭迎接吉祥的金獅,敲鑼打鼓。從此,苗鄉就有了“百獅會”。

神話是生活的反映。原始而野蠻的陽光穿過歷史的雲層,照耀著今天。“百獅會”其實是古代苗族的壹次大遷徙。《遷徙歌謠》中唱道:“我們的祖先在東海跨過99條小溪,浩浩蕩蕩地走著……”那些妖怪指的是魯豫的壹場天災。

百獅會的時間多在春節正月初三之後。數百頭獅子狂舞,挨家挨戶給苗家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