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高三學生每天早起晚睡,不停的刷考試,放學回家,通宵自習。可以說,學生的神經無時無刻不在緊張。這個時候,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要想給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首先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這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在壹項對高三學生的心理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來自情感方面。近1/3的情感問題原因來自父母。另壹項調查顯示,多達70%的父母與孩子存在溝通問題。這說明大部分家長在這方面還是不夠好。想要避免以上數據反映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不要只關心考試成績和排名,而應該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其次,父母之間的關系也是影響家庭氛圍的主要因素。所以家長要註意減少矛盾,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另外,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由於很多家長過於重視孩子的成績,情緒容易大起大落,過於焦慮,導致“高考家長綜合癥”。這個時候,家長要清楚地認識到,情緒是會傳染的。家長情緒不穩定會增加考生的心理負擔,讓考生難以專心學習。
2.學習:監督孩子完成學習計劃。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會發現幫助孩子學習越來越難。所以很多家長因為解決不了孩子的學習問題而感到焦慮。其實家長雖然不能替孩子學習,但是可以作為監督者來監督孩子。
考生在備考期間容易因為壓力過大而產生倦怠。這時,家長不僅要幫助考生緩解心理壓力,更要理性,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另外,好的計劃可以讓學生事半功倍。所以,在應對高考的時候,家長也要註意引導學習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從每壹輪復習的計劃到每天的計劃。並監督孩子按照學習計劃完成學習任務。
3.人生規劃:引導考生制定目標院校和專業。
在高考準備階段,家長要和考生壹起制定壹個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壹個具體的方向。家長在選擇目標大學時要理性。目標定得太高會讓孩子不願意學習,目標定得太低會讓孩子覺得累。因此,家長要對考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根據以往的考試,尤其是模擬考試來預估高考成績,從而劃定壹個合適的高校範圍。
其次,在設定目標時,家長要註意專業的選擇,不能盲目追求好學校而忽視專業的重要性。在選擇目標專業時,不僅要充分了解本專業的學習內容、就業方向和職業潛力,還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孩子真正感興趣的專業,從而激勵孩子努力學習,實現目標。而焦慮、信息混雜、經驗不足都會影響家長的判斷,讓家長和考生很難做出合適的人生規劃。
對於孩子的高考,家長首先要具備幾個“長處”。
1,先優雅起來,提高情緒的自制力,讓孩子不受打擾。
警惕“高考父母綜合癥”。孩子高考成了父母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因為它的重要性,他們的情緒是多樣而多變的:期待、興奮、失望、恐懼等。,而更多的是焦慮。隨著高考的臨近,家長們會不約而同地不同程度地出現“高考家長綜合癥”。教育專家指出,“高考家長綜合癥”是目前高三學生面臨的最大壓力。
情緒是會傳染的,就像多米諾骨牌的傳遞壹樣,父母的焦慮會加深孩子的心理負擔。所以父母要處理好自己的壓力,不能先被壓垮。
高三心理咨詢的問題中,大部分是關於情緒的,有近1/3是父母引起的。“情節”基本是這樣的:孩子的學習情況不盡如人意,家長不耐煩,“恨鐵不成鋼”,然後“強烈”地指出,他們不自覺地爆發出暴怒、絕望、批評和譏諷,引發了孩子的情緒,有的甚至引發了激烈的親子矛盾。
家長要警惕,壹旦妳的負面情緒爆發,孩子消化妳的負面情緒需要很長時間,會條件反射地想到不愉快的事情,難以進入學習狀態。為了孩子,父母壹定要盡力控制孩子可能出現的極端負面情緒。
家長應該做的: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提醒父母不要把工作情緒帶回家;不要輕易表現出對生活的不滿;夫妻吵架雖然不可避免,但在孩子面前壹定要避免;不要讓家裏的大事影響到孩子。
家長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整個高三可能會和孩子發生幾次爭吵和不愉快。這時候,高情商的父母壹定要冷靜,理智的讓孩子明白妳想表達的意思;面對壹個脾氣不好的孩子,試著去分析孩子到底想表達什麽。
2.提高對孩子壓力的控制力,找到孩子最佳的壓力承受範圍。
現在的家長都有壹些心理學知識,也意識到“壓力越大效率越高”,但還是存在壹些問題,比如盲目減壓,無意識加壓。前者是因為父母覺得這樣不好就簡單的把壓力抽回來了,後者是因為父母從認知的角度認為已經減壓了,但在行為上還在加壓。
這兩種傾向都是不可取的,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學習動力。心理學上有壹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它的形象是壹個“倒U型”曲線。圖像壹目了然地顯示了壓力和效率之間的關系。橫坐標是壓力程度,縱坐標是效率。壓力較小,缺乏挑戰性且處於放松狀態,無效;壓力逐漸增大,促使人們努力學習或工作,效率會逐漸提高;當壓力達到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時,人的效率就會達到最大;當壓力超過最大承受能力時,壓力就變成了阻力,效率也降低了。
這種“倒U型”也可以解釋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動機之間的關系。過高的期望不僅導致家長心態失衡,還會給孩子增加不應有的壓力,尤其是對成績差的孩子。過高的期望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悲觀感和無助感。
父母要對孩子保持適度的壓力和期望,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這就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學習狀態,並對孩子的行為策略進行微調,為孩子找到最佳的承受範圍。
3、傳遞積極的情緒,提高自己的吸引力,讓外在要求變成孩子的內在需要。
家是溫暖的港灣,但父母不壹定是孩子願意交往的對象。到了高三,問題依舊。父母幫助孩子把外在的要求變成自己內在的需求是有條件的。心理學家指出,這個過程的實現取決於孩子的幾種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其中親密和信任非常重要。
親子關系要親密,要尊重,要信任。這樣,孩子就可以和父母親近,聽父母的話,思考父母的話,認同父母的觀點。如果孩子在與父母的接觸中感受到不安全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必然會抗拒父母的要求和教育。
提醒家長不要翻孩子的舊賬,這壹點很重要。很多剛進入高三的同學,壹定是發自內心的想去拼搏。但是經過壹段時間的復習,有些孩子的成績還是沒有太大的提高,於是有些家長開始嘮叨,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認為孩子不努力,沒有高三的狀態,忍不住習慣性的翻孩子的舊賬。而這種做法會阻礙孩子的轉變。大概,孩子已經下定決心要重新塑造自己了。所以,想要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壹定要放下過去,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出自己想當然的理由,而是不斷發現孩子的壹點點進步,給予他充分的肯定。教育家認為,孩子的改變和成長背後,是父母認識的改變。
情緒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告訴我們,焦慮是可以傳染的,當然積極的情緒也是可以傳遞的。這些積極的情緒和感受就是關心、自信和信任。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被激發和認可,就會激發他的潛能和責任感。父母要時刻向孩子表達這樣壹個信息:我們相信妳,堅持下去,爸爸媽媽會支持妳,陪伴妳!
4.做有能力的家長,提高業務指導能力,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有家長反映孩子不跟家長溝通,認為家長煩,說不理解。除了處理好親子關系,父母還需要了解壹些知識和技巧,樹立自己的權威感,不讓孩子覺得父母在頤指氣使。
做壹個高三考生的家長不容易。作為孩子的堅強後盾,有幾個角色如果能做好,可以讓孩子在高考中如虎添翼。
家長可以扮演的角色:兒童心理和學習指導者,兒童保健醫生,營養師。孩子在學習和心理上需要密切的指導,這是成功的關鍵;身體是保障,越到後期越重要。
父母可以通過閱讀提高父母的能力,比如心理學、教育學的文章,推薦和孩子壹起穿越高考,這是壹個母親的日記。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出了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對考生和家長有極好的借鑒和啟示。還有養生方面的文章,推薦“百病皆可心藥”、“不生病的智慧”。書中有很多保健常識和按摩技巧,另外還可以通過按摩改善親子關系。父母也可以註意營養和飲食。
建議家長可以在現實中或者網絡群裏和其他家長聊聊,分析壹下孩子的各種問題,分享壹下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得失,讓孩子得到壹些參考。
通過閱讀和分享增加家長的能力,這樣家長會熟練處理實際問題。
5、不忘規則和約束,加強對孩子的控制,以提高其執行力。
高三的學習很繁重。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很累,應該對孩子寬容壹些,所以放松了對孩子的作業要求和行為規範。這必須引起警惕,只能偶爾為之。長此以往,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意誌力肯定會受到影響。規則和約束很重要,剛柔結合會發揮更多作用。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家長壹定不能放松自己的習慣。
家長還是要督促孩子完成學校規定的學習任務。督促孩子完成任務的好處是沒有先成功的捷徑。學習的規律無非就是預習、上課、作業、復習。完成任務是學習的鞏固;二是家長權威感的建立,沒有規律的規定動作,孩子會逐漸忽視家長的勸說;第三,讓孩子走出緊張。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任務中會表現出壹種緊張的狀態。沒有完成任務的人會有壹種緊張的狀態,思想總會被那些未完成的工作所困擾,心理緊張感很難消失。完成任務最重要的好處就是讓孩子提高執行力,學會堅持到最後。
孩子的行為規範不能退讓。規則不能隨意打破,好的規則容易營造環境穩定和心理穩定。家長要配合老師管理和約束孩子的生活,不能縱容孩子,否則長此以往會缺乏意誌力。
父母的八大禁忌
禁忌壹:必須考上某個大學!
禁忌二:必須得全班第壹!
禁忌三:12學習的關鍵在於這次考試,壹定要把握好!
禁忌四:這次考得不好沒關系,可以明年復讀。
禁忌五:什麽都不要做,妳只要好好復習就好!
禁忌六:好好復習,高考超常發揮!
禁忌七:去年有人考上了某大學。我希望妳像他壹樣!
禁忌八:妳這次考試考得怎麽樣?
幫孩子減壓的幾招。
考試來了,孩子壓力大,家長生活不易,但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同時給孩子減壓。這裏有壹些給家長的減壓方法,不妨試試。
1絕招:為孩子加油。不要讓孩子壹個人面對壓力,讓他知道全家人都陪著他,讓他振作起來,樂觀面對問題。當孩子的情緒發生變化時,我們應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
第二招:給予表揚和肯定。家長平時要發掘孩子的優點,給予表揚和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步:有時間放松。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盡量放下顧慮,放松心情,利用課余時間陪孩子去戶外散步,做壹些身心鍛煉,讓大腦得到壹點休息。
家長應該如何科學安排考生飲食?
高考前,學生在飲食安排上要做到三原則八註意。這三個原則指的是平衡、適宜和衛生。
在這三個原則的基礎上,做到以下八點:
1,註意食物搭配合理,飲食均衡;
2、註意食物多樣性,不偏食,不挑食;
3.按時按量規律吃飯;
4.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清淡;
5、註意食品衛生,不到無照攤販處購買食品;
6、不要暴飲暴食和盲目節食;
7.避免油炸和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
8.適當運動,促進食欲,增加血液循環。
在考前的最後壹個月,考生的身體和精神都處於最緊張的狀態,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求超過成年人。因此,家長壹定要重視學生的膳食營養,遵循“早餐吃好,午餐吃好,晚餐適量”的原則。
但是,很多家長普遍存在壹些營養誤區。比如他們認為大魚大肉就是營養,吃得好就是合理營養。所以給孩子吃的油膩食物太多,尤其是高熱量的洋快餐,學生長期吃會引起性早熟和肥胖。同時,在壹些偏遠農村,家長不了解營養結構,經常賣雞蛋給孩子買方便面。結果得不償失。
誤區壹:考前進補最有效。
很多家長把服用保健品當成補充營養的最佳途徑,貪多求快,希望通過保健品達到快速補充營養的目的。考前臨時補是不合適的。營養和知識壹樣,要靠平時的積累,等到考試才註意吃什麽,其實是壹種誤區。
其實,保健品絕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所有考生都適合“享受補劑”。保健品也是因人而異,不適合。考生和家長不要指望那些標榜提神的產品能產生“特殊功能”。如果考生不吸收和適應,還會導致腹瀉、過敏、感冒等疾病,與家長的本意適得其反。如果真的想給孩子吃壹些健腦的保健食品或者保健藥品,壹定要註意壹個度的問題,不要濫用,適可而止。
誤區二:肉唱主角
考前學習緊張,消耗大,營養壹定要跟上。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良,想盡辦法找良方,好吃的源源不絕,甚至不惜整天大魚大肉伺候考生。
如果考前每天都有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腸胃可能會不習慣,反而會導致拉肚子,身體不適,食欲不振。而且吃多了容易造成腸胃疲勞,而吃多了需要大量的血液來消化胃裏的食物,大腦對血液的供氧減少,會導致大腦遲鈍,思維不敏捷。
另外,考前在飲食上唱主角也是不明智的。清淡低脂才是正道。大腦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糖,不是脂肪。血糖水平低,大腦工作效率不高。所以適當升高血糖有利於復習考試。脂肪低,因為夏天吃太多油膩會傷脾胃。考前飲食以清淡為主。
誤區三:食譜變化很大
有些父母喜歡在大考前夕為孩子準備特別的飯菜。其實考前改食譜是考生的大忌。原因是飲食變化大,腸胃需要壹定的適應期,容易影響身體狀況。
最好不要改變日常生活規律,保持正常飲食。尤其是考試前三天,不要突然吃壹些不熟悉的食物或者不常吃的食物。考前少吃易產氣、酸的食物,如韭菜、紅薯、碳酸飲料等。
均衡飲食是最科學的。
大考期間,考生要註意均衡飲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暴飲暴食。考生考前怎麽吃才算有營養?家長要根據均衡飲食的幾個原則,合理安排考生的飲食。
1,食物多樣,以谷類為主;
2.多吃水果、蔬菜、土豆;
3.經常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肉油;
4、經常食用牛奶、豆類及其制品;
5、是體力活動與食量的平衡,即根據體力活動安排食量;
6、多吃清淡少鹽食物;然後吃幹凈衛生不易腐爛的食物。
在備考階段,考生家長壹定要做好考生的飲食衛生。不要給考生吃剩飯。吃生的水果和蔬菜要用開水燙或消毒。做涼拌時,調料中要加入醋和蒜,既能殺菌又能刺激食欲。不要給考生過多的生冷食物,以免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等疾病,影響考生的備考狀態。
在飲食選擇上應遵循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原則,保證營養素的科學攝入。可以煮壹些好吃、營養、清涼、解暑的食物,如綠豆糖漿、銀耳蓮子湯等。中考期間,考生消耗大量腦細胞,及時補充蛋白質尤為重要。考生可以多吃瘦肉、雞肉、魚肉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家長也可以為考生準備少量品種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彩色蔬菜和新鮮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不僅可以幫助考生增強免疫力,還可以幫助考生提高記憶力和分析能力。
註意食物的冷熱口味。高考生年輕力壯,中醫公認體質多為幹紅。他們應該避免過量食用溫熱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韭菜、辣椒和胡椒,或濫用溫熱的滋補藥物,如人參和鹿茸。暴飲暴食性溫,可引起大便幹燥、咽痛、舌紅,可引起大便出血、流鼻血、長痘、夜間失眠。
另外,大考期間要註意少吃冰淇淋、雪糕等寒性食物;盡量不要吃街邊攤上的熟肉制品或涼菜,以防食物中毒或腸道感染。
考生在大考時往往因為焦慮而食欲不佳,吃不下飯。這時候可以多喝牛奶,吃點水果或者喝點果汁補充營養。
對於晚自習、熬夜等考生。,建議可以適當加餐,並提醒考生少吃多餐,既保證了能量的攝入,又避免了吃飽後的困倦。
大考期間食譜的巧妙安排
1,早餐要吃好,千萬不要空腹,否則容易發生低血糖暈厥。吃壹頓好的早餐可以充分供給大腦必需的能量,對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較好的考試狀態有重要作用。
早餐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30%。由於早晨起床後大腦皮層仍處於抑制狀態,很多孩子食欲差,吃得少,所以早餐要吃小而優質、高熱量、耐饑、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面包、糕點、糖、果醬、饅頭、燒餅、煎蛋和油炸饅頭片、豆漿、煎蛋拌面、香腸等。
2.午餐是考生壹天中的主餐。早上身體消耗大量熱量和各種營養物質。妳應該有壹個完整的午餐,吃壹些高能量的食物,如肉類和雞蛋。它為下午的考試活動做準備。所以,午餐要充滿熱量和各種營養。有糧有肉有菜有豆制品有幹有瘦。
午餐膳食要豐富,午餐中各種營養素的含量壹般占總供給量的35%-45%。
午餐菜品推薦:糖醋帶魚+炒素菜+紫菜葉湯;豬肝片+芹菜蝦+蓮子百合銀耳湯;土豆牛肉片+花菜香菇+豌豆湯。
3、晚餐應以谷類和蔬菜為主,清淡易消化,有利於抗疲勞和提神。
推薦晚餐菜品:燉排骨蓮藕湯+豆豉炒豆腐+拌海蜇絲;肉末豆腐+青椒土豆絲+皮蛋拌豆腐;洋蔥炒豬肉+西紅柿炒雞蛋+豇豆。
4、加餐。考試前,大部分同學因為復習功課睡得比較晚,晚飯和睡覺之間大概有4-5個小時。這段時間,晚餐吃的食物已經基本消化完畢,需要補充。此外,有些學生學習很累,大腦處於緊張興奮狀態,影響睡眠。所以晚上加餐的時候最好喝壹杯牛奶,吃點面包雞蛋,既補充了營養,又起到了安神的作用。
營養專家認為,很多考生並不是營養不良,不平衡才是主要問題。所以,如果能壹日三餐,身體需要的營養就夠了。不能因為片面追求營養而過量攝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和營養素,否則會增加體內酸性物質,導致大腦疲勞。所以在復習備考的關鍵時刻,補充營養要適度。只有當考生因偏食出現嚴重營養不良時,才可以考慮添加壹些營養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