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母嬰護理師帶多大的孩子

母嬰護理師帶多大的孩子

1. 只要孩子的手腳是溫的,壹般暫時不會生病。每晚給孩子洗腳或洗澡時,發現孩子的小腳涼了,就可能要生病了,這種情況多數是受涼了,趕緊給孩子煮生姜紅糖水:壹歲前的孩子,紅糖水加壹小片生姜煮就可以了,2-4歲的加2片姜,5歲以上加3片姜。喝過後,讓孩子趕緊上床睡覺,第二天再喝壹次,壹般就能及時控制住。

2. 如果孩子只是小手涼,腳是熱的,說明孩子衣服穿少了,要及時給孩子加衣服。

3. 孩子吃東西老是嘔吐或想吐,說明孩子也是受涼了,按上面第壹條的方法處理。

4. 只要孩子不舒服了,首先看舌苔。舌苔發白的就是受涼,在想想這壹兩天裏都給孩子吃什麽了,如有寒涼的食物,趕快停掉,再給孩子喝點姜湯水;如果孩子舌苔是紅的,只要給孩子多喝水,或煮蘿蔔水、梨水給孩子喝,晚上睡覺時再給孩子搓搓腳心,幾十下就可以了,孩子的內熱很快就會消了。

5. 晚上睡覺是關鍵,只要不受涼,再註意飲食上少吃寒涼的食物,孩子壹般是不容易生病的。

6. 如果孩子只是鼻塞,就看他的舌苔,如果舌苔發白,就按風寒感冒的食療方吃;同時可以給孩子搓搓背部,將背部搓熱,孩子的鼻子就通了。

7. 感冒期間雞蛋可以吃,魚蝦不可以吃,但鱔魚可以吃。

8. 冬天可以常吃橘子。

9. 小兒流口水是脾胃虛寒的的表現,治療方法很簡單,只要將山藥、適量的水壹起放入粉碎機裏打碎,再將泥狀的山藥糊倒入鍋中,用中火煮,壹邊煮壹邊攪和,煮開後就可以了。每天給孩子餵上小半碗,幾天後就不會流口水了。

10. 姜糖水沖雞蛋是祛胃腸寒的方法,只需在舌苔發白、胃腸有寒的時候喝;舌苔不白了,就不需要喝了。胃腸不好的人,祛了寒後,可以長年只用開水沖雞蛋,而不加生姜,能夠滋養胃腸的黏膜。

11. 自古就有壹句話:“久病必虛。”孩子經常發哮喘,那肯定是體內虛寒,偶爾發作的哮喘才有可能是熱喘。另外提醒家長朋友們壹句:容易患扁桃體炎的孩子壹定要少吃白果。藥房裏的白果是幹的,不容易煮爛,最好還是用新鮮的。

100件要為寶寶做的事

0-1歲寶寶的媽媽應該做的事

1、 智力發展

1.1從寶寶呱呱墜地的壹刻起,就跟他談話,實驗證明,大人多和寶寶說話,寶寶開口更早。

1.2 幫助寶寶學會爬行,除了身體協調性外,爬行更能促進寶寶的求知欲,擴大安全求知範圍。

1.3 學會幾個小遊戲,每天至少花半個小時跟寶寶做遊戲,不管他會不會。

1.4 選擇幾樣益智玩具,給寶寶帶來更多的歡樂和知識。

1.5 每天為寶寶讀書或講故事,不用講太復雜,也不用每天換新的,壹個簡單的故事可以重復講。

專家的話:0-1歲是寶寶出生後,在生理、心理、社會意識等方面的覺醒期,從混沌走向開明,從無知到探索認知,如能及早得到外界的適當刺激和激勵,將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寶寶的多元智力。

2、 情商教育

2.1 媽媽每天至少親自抱寶寶壹小時左右,可能的話6個月前每天肌膚接觸2個小時。

2.2 微笑,自己時常保持微笑也讓寶寶學會微笑。

2.3 讓寶寶學會等待。讓寶寶知道適當的等待是必須的,等待抱抱,等待喝奶,等待玩具。

2.4 和寶寶進行眼神交流,這樣的精神交流下撫育長大的寶寶更善於同人建立起融洽的關系。

2.5 帶寶寶參加壹次比賽,比如爬行、喊叫等。讓寶寶從小具有競爭意識,懂得從競爭中獲得樂趣。

專家的話:寶寶的個性,是父母壹點壹滴、潛移默化塑造而成,0-1歲的寶寶,父母不要以為他不懂,就不用教他。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寶寶的語氣、姿勢,將對寶寶產生深刻的影響。

3、 健康養護

3.1 定期去醫院做兒保檢查和計劃免疫。

3.2 給寶寶買把餐椅,逐步培養他定時吃飯的好習慣。

3.3 保持生活環境衛生。1歲前,寶寶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創造壹個清潔、清凈的居家環境非常重要。

3.4 給寶寶做扶觸和健身操,讓寶寶的免疫力增強,體質更好。

3.5 出生後就可以開始遊泳和水療等,水是寶寶天生喜歡的東西,也有著妳想不到的功效。

3.6 和寶寶在壹起的時候,洗掉自己的妝容,用最幹凈最親切的容貌跟寶寶接觸。

3.7 0歲開始,保護好寶寶的牙齒。雖然乳牙以後會換掉,但是乳牙的健康直接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

3.8 1歲前,培養寶寶有規律的作息,因為嬰兒時期的習慣最根深蒂固。

3.9 在寶寶半歲的時候要帶他做壹次眼睛檢查,之後還要定期檢查,以確保寶寶的眼睛不出現問題。

3.10 學步之前,不要給寶寶穿鞋子,壹雙防滑的襪子完全可以度過之前的日子,從而讓寶寶的小腳得到最充分的成長空間。

專家的話:1歲前寶寶養護只要註意以下3點,就是完美的養護。

● 食欲好,營養豐富。若發現寶寶不愛吃東西,首先應檢查他是否生病。因為很多疾病都會表現出食欲不振。

● 白天活潑愉快,夜裏睡得踏實。如果寶寶白天出現反常,沒精神,夜裏又總是睡不安穩,就要找醫生檢查診治。

● 體質好,對疾病得抵抗力強。

4、 營養方案

4.1 6個月前堅持母乳餵養。母乳含有新生兒所需要的壹切營養,比任何其他嬰兒食品更容易消化吸收。

4.2 6個月開始,壹定要給寶寶添加輔食。母乳和奶粉中的能量已經滿足不了寶寶生長發育的需求。

4.3 保證壹周幾個小時的陽光浴很有必要,它會刺激皮膚,使其產生出維生素D。

4.4 自己動手做寶寶的果汁菜汁等,比起現成商場買的,自己做的更營養,更健康。

4.5 果汁不能代替水果,添加輔食以後,每天2-3水果的攝入可以讓寶寶擁有好皮膚。

4.6 用天然食品給寶寶做零食,比如壹根煮過的胡蘿蔔、幾顆煮軟的花生、去殼的核桃仁等。超市的小食品不是兒童食品。

4.7 買本幼兒營養菜譜,照著上面的法子做菜。

專家的話: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牛乳餵養的寶寶,半年後母乳或牛乳的營養都不能再滿足他們生長發育的需要,為此應給寶寶添加含熱量高的輔食,以保證寶寶健康成長。

5、 親子生活

5.1 給寶寶壹個安靜祥和的環境。

5.2 用文字、圖片、聲音等等記錄寶寶的成長,等寶寶長大的時候,妳會發現這些東西多麽的珍貴。

5.3 在養育寶寶的第壹年,妳可能無法出去工作,但千萬不要疏於隨時充實自己。

5.4 保存壹套寶寶嬰兒時期穿過的衣服,等他18歲的時候當生日禮物送給他。

5.5 重視爸爸的角色,寶寶根父親的交流最好可以根母親壹樣多,這樣養育出來的寶寶長大了性格更開朗。

專家的話:從4個月起寶寶能認識媽媽,6個月開始認生。認生標誌著親子依戀的開始,同時也說明寶寶需要在依戀父母的基礎上建立更為復雜的社會性情感、性格和能力。壹般來說,多數8個月的寶寶見到生人都有些拘謹或驚慌,8-12個月寶寶的認生達到高峰,以後逐漸減弱。要註意,這幾個月是寶寶和父母形成鞏固的親子關系的關鍵期。

1-2歲寶寶的媽媽應該做的事

1、智力發展

1.1 給寶寶準備壹個專用的學習空間,專門放他的書和玩具,不要放任何其他東西。

1.2 睡前給寶寶講講有益的故事,最好是可以互動的那種,培養他的想像力。

1.3 給寶寶足夠的空間。別人問寶寶話的時候,不要搶著替寶寶回答,壹定要留給寶寶壹個思考的時間。

1.4 對寶寶提出的每壹個問題都認真回答。如果不懂就告訴他媽媽也不懂,然後壹起探究。

1.5 正確玩玩具,有必要的時候自己先學會如何玩壹樣兒童玩具,再耐心教給寶寶。

1.6 讓寶寶自己學會收拾玩具。雖然他要花1小時才能辛苦完成的事可能妳花幾分鐘就做好了,也不可以嫌麻煩。

1.7 給寶寶創造機會,讓寶寶自己解決壹些“難題”是培養意誌、發展智慧的壹種好辦法。

1.8 用耳濡目染的方式讓寶寶接觸母語之外的語言,比如英語。

專家的話:每個寶寶的潛能,基本上相差不多,而長大後寶寶究竟能變得多聰明,要靠後天得學習。學習機會越多,大腦潛能就開發得越多;學習得機會越早提供,寶寶得智能提升就越早起步,而寶寶也更早變得聰明。

2、情商教育

2.1 杜絕指責。即使寶寶犯了錯,也有比指責更好得教育方法。

2.2 1歲多得寶寶總會冒出壹些“大不敬”的話,不要因為好玩而壹笑了之,要嚴重地告知寶寶,這樣說是不對的,否則以後妳的生活中就會多個沒禮帽,討人嫌的小麻煩。

2.3 1歲左右的寶寶有時會向大人提出壹些不合理的要求。慎重正確地對待,讓寶寶明白,每個人都應該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是什麽都可以做的。

2.4 教養寶寶的時候,大人保持壹致意見,切不可出現紅臉白臉角色分化。

2.5 請註意糾正寶寶向別人要東西的習慣,別以為寶寶不懂事就聽之任之。

2.6 培養寶寶的愛心,父母本身須具有壹顆仁慈的心,寶寶能模仿和體驗到父母的愛心,並能逐漸獲得愛心。

2.7 培養信念。幼小的寶寶還談不上信念,但已有了自己幼稚的計劃和願望,要予以鼓勵。

專家的話:培養寶寶的情商能力,高學歷未必是重要條件,寶寶若有創造力、懂得和人輕松相處、能容忍高壓力,就較能適應多變的社會環境。

3、健康養護

3.1 定期帶寶寶體檢,密切觀察身高、體重、器官發育等,即使有發育障礙也能扼殺在萌芽狀態。

3.2 在寶寶2歲前,壹定養成定時定點大小便的習慣,過了這個時期,習慣會延續到4歲。

3.3 2歲前,要求寶寶自己完成洗手過程。

3.4 控制寶寶看電視的時間,不能因為想脫身做別的事而讓寶寶自己長時間看電視。

3.5 教給寶寶簡單的安全基礎知識,比如不碰開水、不搗鼓轉動的風扇等。

3.6 為寶寶的學習壹些基本的急救知識,危難之時,及時的護理至關重要。

3.7 如果寶寶病了,請放下壹切陪伴他。

3.8 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1-2歲時養成的睡眠習慣會影響壹生。

3.9 重視寶寶的不良情緒,2歲前寶寶的不良情緒多半是需求不能滿足,要及時找到原因。

3.10 選擇健康舒適的衣著給寶寶,不貪圖美觀給寶寶穿皮鞋、尼龍衣服等。

專家的話:1-2歲的寶寶健康養護最重要是細致,要嚴格區分與成人的養護習慣。記住這個階段的寶寶不適合接受成人的健康習慣,必須有專門針對性的養護來照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