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各種喜慶宴席格局,取決於家庭的經濟狀況和原料的具體情況。在為婚禮、葬禮和生日慶祝而建造的房子裏,桌子上的配菜、盤子和碗都有規定。開胃菜和正餐壹般是分開的,形式多為“十三花”(即十三菜),即以臘肉為主料的五肉幹菜,分別是核桃花、豆腐幹、野菜,加上三炒壹工藝。
“十三花”是最簡單的,不下四種肉。好壹點的,用全雞、全魚、全肘子、水煮白、桂圓、甜肉等六到八種葷菜,剩下的輔以比較貴的野菜、野蘑菇。
上菜、開席、退席都有規定,違者視為對客人不尊重。開業典禮的早晨壹到,客服部就宣布上菜,先在房間中央端上壹桌“十三花”用碗。然後,主持人開始拜神,放鞭炮,燒香,原地迎接祖先和祖先,然後拿碗回水。當每桌擺好九個幹盤子、餐具等後,賓客服務公司向親屬宣布宴席的目的,按照身份(輩分)的不同,按上、下、左、右的順序,把客人帶到桌邊吃飯、鳴槍。
每桌賓客服務公司安排壹位主賓坐在前面右側下角陪客人倒酒。所有的客人都坐好後,他們會上三道菜。酒過三十,上品碗,放鞭炮,客服部代表主人家向客人致辭,主人分別向客人敬酒,邊敬酒邊唱酒歌。敬酒結束後,收齊所有菜,然後開飯“十三花”,不斷勸客人吃,直到客人吃飽為止;所有客人就座後,可以退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