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皮膚過敏(蕁麻疹)

皮膚過敏(蕁麻疹)

蕁麻疹是壹種比較常見的皮膚過敏性疾病。它主要表現為皮膚突發瘙癢,隨即出現壹片壹片鮮紅色或蒼白色的風團,且來去如風,來時迅速發滿全身,去時也快,數小時後即可消退,但舊的風團剛消去,新的風團又趕來了,此起彼伏,壹天反復多次。數月不愈的蕁麻疹,就會轉為慢性。約有15%~20%的人壹生中至少發生過壹次,且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

那麽,為什麽蕁麻疹那麽難治呢?

蕁麻疹原因尋根溯源

蕁麻疹是體外環境因素作用於機體導致異常免疫反應。主要是由於免疫應答機制的紊亂,機體與抗原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特異性抗體(如IgE類、IgA類抗體),如與再次進入的抗原結合,可導致抗原抗體反應,導致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釋放炎癥介質而產生生理功能紊亂和組織損害,主要表現為風團。

環境很難改變,如:花粉的飄揚、灰塵的多寡、氣溫濕度的高低、是否有特殊物性化性的氣味等皆有可能誘發過敏。

帶有過敏原的食物很多,如:像蛋類、牛奶、酒、辣椒、白菜、海鮮類等,甚至連冰品也有可能。

感染也會引起反復。有時本來好好的,結果因壹次皮膚感染,可能是病毒或細菌作怪,刺激組織細胞,產生了過敏反應。

蕁麻疹還有遺傳的因素。蕁麻疹發生的原因有壹個是遺傳因素,所以壹些父母有蕁麻疹的病史的,有很大可能會遺傳給小孩,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多見的。很多幾歲的小孩出現蕁麻疹癥狀,詢問病史就可以知道是他的父母都有壹些蕁麻疹病史。

蕁麻疹如何治療?

1、首先,找到發病原因

回憶發病前的情況,包括特殊食物、藥物、周圍環境變化、氣候影響、個人生活習慣、精神狀態及有無其他疾病等,提供線索,在醫生的幫助下,從中分析所患疾病最有可能的過敏原是哪些,依次排隊,然後盡量不接觸或少接觸可能的過敏原後,如果皮損和癥狀減輕或消失,反過來就證明了所懷疑的物質可能就是過敏原。比如,病人經仔細回憶,發覺很可能是某些食物引起的,應停止壹切不常吃的食物,從最簡單的、壹般不會引起過敏的食物開始,隔幾天加壹種食物,當加到某種食物突然引發蕁麻疹時,應高度懷疑是它,再停止該食物,蕁麻疹即消失,必要時再重復試壹次,若出現同樣的結果,則該食物是蕁麻疹的“禍根”無疑了。以後就應當避免食用該食物。

2、免疫抗過敏治療

蕁麻疹多屬於I型免疫變態反應,過敏原進入人體後刺激血液產生IgE抗體,這種抗體在血液中的濃度大量增多後可引起免疫細胞如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機體防禦免疫功能強烈反抗,因此釋放出組織胺、白三烯等過敏炎性介質導致人體變態反應的發生,這些因IgE抗體增多而分泌過多的炎性介質會損害人體的皮膚黏膜屏障功能,引起風團樣皮疹或血管性水腫。

研究顯示,目前西藥如抗組織胺等藥物對於過敏癥狀的急性處理較佳,但由於其無法抑制Th2,只要停藥,癥狀又會出現。要想平衡免疫細胞達到抑制Th2,就可以通過選用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來調整。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能夠參與IgE介導的免疫變態反應,通過測定人類樹突狀細胞與抗過敏益生菌***同培養後,對白介素(IL-12)分泌調控的Th1免疫能力產生作用,從而篩選出具有抗過敏能力的抗過敏益生菌菌株。利用活性的、無致病性的微生物來改善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微生物的生態平衡,進而促進免疫耐受功能,連續補充三個月以上使得身體中的IgE濃度降低,這樣壹來使過敏原無法與體內的IgE抗體結合,從而不再發生過敏的系列生化反應。

3、堅持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每天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清淡飲食,規律作息,避免暴飲暴食和經常熬夜,把身體養好。提高免疫力,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是降低蕁麻疹發作幾率的好辦法。

4、飲食上,不要盲目忌口

不少食物,確實是引起蕁麻疹發作的誘因,當我們找出了這些誘發食物時,就應該避免再次食用。很多時候,我們暫時找不到,醫生常常告誡病人應該註意避免進食壹些常見的引起過敏的食物如魚、蝦、蟹等海鮮,以及牛肉、羊肉等,謂之忌口。但忌口不要盲目,個別病人得了蕁麻疹後,每日的食譜除了白菜蘿蔔,就是大米稀飯了,好像所有的食物都會對他過敏似的。劉小姐就是采取了這種方法,這是壹種非常不好的忌口方法。不但不能從根本上找到過敏原,而且病人自身的營養攝入受到影響,長久還會造成營養不良。

蕁麻疹患者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即仔細觀察自己生活中哪些食物會誘發過敏,哪些食物不會誘發,對於不會誘發過敏的食物,大可不必退避三舍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筷四顧心茫然”,對於表面看似過敏源的食物,也要仔細測試觀察壹番。例如:有個蕁麻疹患者,有次吃了烤魚片過敏了,以為是對這種魚過敏,但後來再吃水煮的這種魚,並沒發現過敏,經仔細觀察,原來是他對烤魚片裏的調味品過敏。因此,不必盲目忌口,但須做個有心人,美味佳肴並不會離蕁麻疹患者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