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西餐和中餐誰更有魅力?

西餐和中餐誰更有魅力?

▲西方人做菜喜歡加糖,尤其是甜品。糖的量往往和面粉差不多,讓妳膽戰心驚。為什麽所有的多糖都要進入妳的胃?他們把甜品做得很漂亮,吃的時候用鼻子輕輕嗅壹嗅,給人壹種綿長、嗯、甜、陶醉的感覺,堪稱“壹片天堂”。不僅是食物,還有加糖的飲料,加糖的咖啡,加糖的茶。所以,西方人覺得妳可愛,就壹直叫小甜甜,蜜糖。他們不僅喜歡吃甜食,而且還能吃甜食。我也是嘴甜,會說甜言蜜語。其實西餐比中餐好吃多了,包括剛才說的甜品。面粉、糖、黃油等食材都明確標註了幾克、幾勺、幾杯,甚至用雞蛋的時候,連雞蛋的大小都會說明。勺子的大小也有明確的標準。較小的勺子是茶匙,較大的勺子是餐勺。烘焙的溫度和時間也明確規定了多少度多少分鐘。只要妳買了量杯和勺子,妳就可以從事烹飪工作了。而且壹夜之間做中國菜也不容易。就算買了菜譜照著做,也沒那麽容易。菜單不會告訴妳多少鹽壹點,多大的火才是大火。這些都需要時間和感覺去琢磨和體驗。中餐似乎隱藏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奧秘,就像中國的人壹樣。▲中餐是加鹽的,為什麽只是壹點點?因為每個人口味不同,所以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的說法。如果強制要求在菜單裏加幾克鹽,也許上海人會覺得鹹,河北人會覺得淡。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減。中餐菜譜給了廚師很大的授權,但菜端上來,吃的人就沒得選了。妳必須認識到鹹味。就算淡,妳也不好意思加鹽。除非是在自己家裏,對主人家的菜不滿意。西餐菜單會明確告訴妳根據食物和肉的多少加幾克鹽,所以西餐廚房也有天平,量杯,量勺,天平。像實驗室嗎?這些看似很可笑的事情,對於做飯的人來說,卻很有操作性。就算妳口味重,桌子上無論如何也要有小鹽瓶和胡椒瓶。可以自己添加。如果妳把做飯的人和吃飯的人看成是壹對權利義務相對應的主體,那麽在中餐和西餐中,他們的權利義務是不同的。中餐中,做菜的人有權力加這種主料和調料或者那種主料和調料,加多少。吃的人只有吃不吃和吃多少的自由。火鍋是個例外,食客可以選擇,或許是因為火鍋是舶來品。在西餐中,很多菜根本不是所謂的廚師做的。他們只是把各種蔬菜切好放在盤子裏,放上壹串胡蘿蔔,幾根芹菜,幾根黃瓜,然後把調料倒在壹個小碟子裏,端上來。食客愛怎麽安排組合自己的菜,加不加調料,加多少都是自己的事。▲人們買東西壹般都喜歡看產地,意大利的鞋子和衣服很受歡迎。討論中餐和西餐,我們來看看它們的產地。中餐在中式廚房生產,西餐在西式廚房生產。壹般來說,西式廚房都是開放式的。蔬菜不是冷的就是煮的。肉和意大利面腌制後送進烤箱。偶爾油炸的食物,也有專門的油炸鍋,西式廚房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有些西式的廚房、沙發、桌子、電視、電腦甚至櫥櫃陳列著精美的瓷器,有些豪華的,壁爐。沙發是給和妳壹起做飯的人坐的,可以慢慢聊。家庭成員可以在餐桌上吃簡單的早餐,孩子們也可以在餐桌上做作業或玩遊戲。主持人可以邊做飯邊看電視甚至上網,查個菜單什麽的;櫥櫃裏精致的瓷器,不僅養了主人的眼睛,也養了客人的眼睛;加上壁爐,似乎可以永遠待在廚房裏。中式廚房,炒著炒著,硝煙彌漫,宛如戰場。人們匆匆忙忙地沖進廚房,就是為了把飯做好。如果沒必要做飯誰喜歡待在油煙裏?總之,中餐和西餐的烹飪方式不同,決定了中西式廚房的功能不同。中式廚房的功能只是廚房,或許更像廚房;但西式廚房的功能不僅僅是廚房,還包括客廳、遊戲室、家庭室甚至辦公室的壹些功能,是家庭真正的中心。▲好像西餐的制作比較平和。沒有油炸,沒有雞鴨魚肉被宰殺。即使有血,也不在妳眼皮底下。妳只買分不清魚種的魚塊,連螃蟹都可能是煮熟的。妳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放進烤箱或油炸鍋裏,不要動。中餐好像暴力多了。雞、鴨、魚的宰殺、切割在刀劍中完成,熱食煎熟後上桌。每個人都只想品嘗美味的食物。但是做完之後,吃飯的時候,西餐用的餐具是刀叉之類的工具,中餐用的餐具簡直就是兩根小竹簽——筷子。西餐的餐具比中餐的暴力嗎?▲中餐和西餐其實都很講究吃的氛圍,只是講究氛圍的道具不同而已。▲西餐講究氛圍,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