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次,壹個北大學者帶著妻子隱居深山11年,他們也在這十年裏花光了350萬的積蓄。那麽,這種隱居給他們帶來了什麽?花光積蓄後他們的生活狀況如何?
主體
王青松是北京大學的校長。雖然他的家族世代務農,但他有著非凡的記憶力。因此,高中畢業後,信陽市機要局主動聘請了王青松。
隨著高考的恢復,能力出眾的王青松不願意再過安穩的生活了。於是,他決定放棄工作,參加高考。最後,他憑借過人的才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王青松本科畢業後,繼續在北京大學法律系深造,並順利獲得碩士學位。
從65438年到0985年,隨著“氣功健身”的廣泛普及,社會上的男女老少都開始學習氣功。這時,從小學習武術的王青松將所學知識與中醫理論相結合。這時,原本是北京大學法律系講師的王青松成了遠近聞名的“氣功大師”。王青松通過提供氣功培訓課程成功吸引了數萬名學徒,在此期間,他也賺了數百萬元。這筆錢在當時的社會也可以稱得上是壹筆巨款。
在這個階段,王青松和學氣功的女學生張梅壹見鐘情。經過壹段時間的感情培養,他們終於走到了壹起,組成了壹個幸福的家庭。隨著氣功熱的逐漸消退,王青松的氣功培訓班在1990倒閉了。
這時,王青松想獲得哲學系的博士學位來充實自己的內心。然而,當他第壹次申請唐先生的博士學位時,雖然他在筆試中獲得了第壹名,但學校在面試中沒有錄取他。但他還是想拿到博士學位,於是第二年,他轉到了法學博士,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第二次博士申請以失敗告終。
對王青松來說,他以前的生活壹直是壹帆風順的,他從未遭受過這樣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隱居山林的想法開始出現在他的腦海裏。最終,夫妻二人經過反復思考,也決定雙雙歸隱山林,過隱居生活。
1994年,兩人搬遷到京冀交界的山區,那裏有嶽父的老房子,在這裏租了10畝地;2000年,王青松正式從北大辭職,承包了2500畝荒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在這裏,王青松和他的妻子真正實現了自給自足,過著非常自然和簡單的生活。因為普通人無法理解這對夫婦的行為,當他們在國外時,王青松總是說他們壹家已經出國了。
他們本想壹輩子待在山裏,但壹個孩子的出生打破了這種平靜的生活。雖然夫妻雙方都對孩子進行了系統的教育,但是孩子的發展因為無法接觸外界,自然就成了問題。
最後,2016年,王青松的350萬積蓄也用光了。如今,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王青松夫婦也決定走出大山,回歸社會。此時,在了解到互聯網貿易後,王青松也打算出售他在山裏種植的無公害農產品,以維持家庭生活。
標簽
在許多人看來,王青松的行為是不可理解的。他畢竟是壹個國家培養出來的高材生,卻在人生巔峰選擇了追求原始的生活。可以說,他的行為不僅耽誤了自己的發展,也是以國家對他的培養為恥。然而,有些人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只要壹個人能夠快樂地生活,那麽人生的真諦就實現了。
其實在壹個人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很多世俗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他不後悔自己的選擇,那麽他追求的生活就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