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心肌梗死患者的營養問題

心肌梗死患者的營養問題

預防性保健

近20年來,由於重癥監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內死亡率明顯下降,從30%左右下降到10%以下。但再梗死或多發梗死患者增多,已成為心肌梗死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壹。因此,除急性期積極治療外,還應加強心肌梗死後的康復和二級預防,以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恢復工作能力。心梗後二級預防包括:1。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傳教育,讓患者及家屬了解病情,了解各項防治措施的意義,減少對疾病的後顧之憂,積極配合防治。2.安排合理的飲食,減少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限制超重人群的總熱量。如果飲食調整3個月後血脂水平仍明顯異常,可根據血脂異常的特點選擇血脂調節劑。3.應該提醒吸煙者註意壓力。吸煙不僅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也是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危險因素。在心肌梗死恢復期的患者中,吸煙者再梗死的發生率約為不吸煙者或已戒煙的吸煙者的兩倍。挪威壹項多中心研究顯示,心肌梗死後17個月,吸煙者再梗死率比不吸煙者低45%。3年後,吸煙者因心臟原因導致的死亡和再梗死率明顯低於吸煙者。被動吸煙和吸煙者壹樣危險,所以應該敦促患者的親屬戒煙。患者復工後最好在無煙環境下工作。吸煙可能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血小板聚集,降低冠狀動脈和側支循環的儲備能力。在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中,吸煙程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度相關,吸煙可加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易誘發再梗死。4.適當的身體活動和鍛煉。可以采用散步、體操、太極拳、氣功等鍛煉方法增強體質。5.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應適當控制。6.抗血小板治療。血小板不公在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以及在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或心肌微循環聚集引起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猝死中起重要作用。阿司匹林是壹種廉價易得的抗血小板制劑,副作用小,便於長期應用。7.使用β受體阻滯劑。大量臨床試驗證明,β受體阻滯劑可降低心肌梗死後再梗死、猝死、心臟死亡率和總死亡率的發生率。常用的β受體阻滯劑包括普萘洛爾、氨酰普萘洛爾和美托洛爾。8.急性心肌梗死痊愈後,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藥,門診隨訪,觀察病情,調整用藥。如果心絞痛再次出現,要及時去醫院治療,防止再次梗塞。

飲食禁忌

補充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為了加強血管的彈性和韌性,防止出血,微量元素碘可以減少膽固醇脂肪和鈣鹽在血管壁上的沈積,阻礙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海產品中含有豐富的碘);鎂能提高心肌興奮性,有利於抑制心律失常(綠葉蔬菜中鎂更豐富)。宜多吃粗糧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對心臟產生不良影響。忌:要控制熱能食物的攝入,不要讓身體超重。避免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和膽固醇高的動物內臟。控制鹽的攝入量,最好不要吃鹹菜、豆瓣醬、香腸、臘肉或者少吃。避免酒精、煙草和刺激性食物。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飲食原則。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主要並發癥,合理的飲食對心肌梗死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嚴格臥床休息,不能攝入過多營養。吃飯時,他們要註意以下問題:(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特別是發病初期,要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避免過涼或過熱的飯菜。隨著病情的好轉,可以適當增加半流質食物,逐漸增加熱能。允許吃適量的瘦肉、魚、水果等。要時刻保持胃腸道通暢,防止排便時用力過猛加重病情。(2)飲食應均衡、清淡、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要喝濃茶和咖啡。避免攝入大量脂肪,因為它可能會因餐後血脂和血液粘度增加而導致血流緩慢和血小板聚集。(3)註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預防或減少並發癥,特別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壹般推薦低鹽飲食,但如果急性期尿鈉丟失過多,則無需過多限鈉。飲食中鈉、鉀、鎂的攝入量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4)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常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飲食上更應註意。前1 ~ 2天只給予熱水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 ~ 7次,每次100 ~ 150 ml。如果患者心臟功能改善,疼痛減輕,可以逐漸增加壹些飲食,如瘦肉、蒸蛋清、稀米粥等。隨著病情的恢復,冠心病可在病後6周進行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松軟易消化。

家庭預防和控制

不要攜帶重物。

擡重物時需要彎腰憋氣,其生理作用類似於用力憋氣,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常見原因。

放松

快樂地生活,保持心態平和,能夠從容應對壹切;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但避免激烈的比賽。即使是比賽,也要以鍛煉身體、增加樂趣為目的,不分輸贏。

適度鍛煉

壹般來說,為了達到鍛煉的目的,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認真的體育鍛煉,每次不少於20分鐘,但不超過50分鐘。壹開始要鍛煉身體,比如擡胳膊,伸伸腿。運動結束時,要做壹些放松的活動,不能馬上停止活動,運動後也不能馬上睡覺,否則容易引起頭暈,對心臟不好。在參加體育鍛煉之前,我們首先要測量身體的耐受程度。不要過度運動,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左心室疲勞,心力衰竭。運動量壹般取決於年齡和健康狀況。如果是心肺功能正常的人,可以根據運動後的最大心率極限來決定。具體的計算方法是220減去年齡再乘以O.75比如妳今年60歲,那麽(220-60) x 0.75: 120倍,如果超過120倍,就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洗澡的註意事項

吃飽了或者餓了都不要洗澡。水溫應該和體溫相等。水溫過高,皮膚血管會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可能引起心腦缺血。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浴室壹般比較悶熱不通風。在這種環境下,人的代謝水平高,容易缺氧、疲勞,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嚴重冠心病患者應在他人幫助下洗澡。

飲食註意事項

1、食物偏軟,少食多餐:由於心肌梗死患者的泵血功能低下,胃腸粘膜功能減弱,出現血瘀、消化功能障礙、食欲不振、消化液分泌減少。所以平時要吃易消化、半流質的軟食。同時每天要吃4-5次,不容易吃多。否則,由於腹部飽脹,腹部臟器的血流量會相對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會相對減少,容易誘發心律失常,加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絞痛的程度,甚至引起猝死。2.低膽固醇低脂肪飲食:日常飲食中應選用玉米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大豆油作為食用油。植物油不含膽固醇,是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患者康復。應避免食用膽固醇高、動物脂肪過多的動物內臟,多吃豆制品。每天膽固醇的總攝入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3、限鹽:鈉過多可增加血管對各種降壓物質的敏感性,引起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鈉也有很強的吸水作用。過多的鹽會增加血容量,從而直接增加心臟的負擔。因此,心肌梗死患者每天的鹽攝入量不應超過4g。4、控制總熱量攝入:臨床資料顯示,肥胖者患心梗的幾率較大,因為過多的脂肪包圍心臟,壓迫心肌,導致心肌功能減弱,所以需要控制體重,限制總熱量。在休息的情況下,每天供應25-30千卡/公斤體重為宜。5.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微量元素中的鎂和碘對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重要作用,可減少和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和鈣鹽、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沈積。維生素C可以防止出血,促進傷口愈合,增強血管彈性。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草莓、西紅柿、鮮棗和獼猴桃。紫菜、紫菜、海蜇、魚、蝦等含碘較多,日常飲食中可交替食用,綠葉蔬菜中鎂較多。[4]

關註氣候變化

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痙攣,繼發血栓形成,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當氣候變化劇烈,氣壓較低時,冠心病患者會感到明顯不適。資料顯示,低溫、大風和陰雨天氣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之壹。所以每次天氣不好,冠心病患者都要註意保暖,或者適當服用擴冠藥物進行保護。

做好日常防護。

在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各種防護措施非常重要。同時,要了解和識別心肌梗死的先兆癥狀,及時處理。

緊急措施

如果有心肌梗塞的先兆癥狀,不要驚慌。首先,患者應立即臥床休息,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馬上叫醫生,當場診治。同時做好被送醫院的準備。交通必須順暢舒適。病人應避免行走,在情況相對穩定時用擔架運送。硝酸甘油等擴冠藥可連續使用,也可在運輸過程中間斷使用。當心電圖改變伴有嚴重癥狀時,應作為心肌梗死處理。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避免,即使發生心肌梗死,梗死範圍小,癥狀輕,並發癥少,恢復容易,生存率明顯提高。

有益的天然草藥

黑蘿蔔、三七、金合歡、白屈菜、蒲公英、茴香、銀杏(白果)、山楂果、啤酒花、木賊、愛爾蘭蘚、半邊蓮、歐芹、紫花苜蓿、玫瑰果等都對治療心肌梗塞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