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碗:紅肉。用紅米染色,表示四面欣欣向榮,壹帆風順,主要原料是肥肉。
第二碗:白肉。顧名思義,顏色潔白幹凈,由豬頭肉和豬蹄組成。肥中有瘦,瘦中有肥,表示希望自己的人生清明吉祥。
第三碗:酥肉。酥肉可分為酥肉和酥骨,視家庭情況不同而定。家境好的可以用脆肉,家境不好的可以用脆骨。因為宴席的靈活性,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經濟做壹些調整和增刪。酥肉有舒服爽快的意思。
第四碗:幾千塊肉。幾千塊肉是豬肚子上的三線肉做的,下面放幹鹹菜。金黃,酸而膩,香氣濃郁,不油膩,是優雅的象征。四碗素菜:
第壹碗素菜:以豆類為主,但必須是白色的,看起來更高貴典雅。如大白豆、小白蕓豆,或彩色豆,浸泡後要把彩色的皮剝掉,不僅看起來潔白飄逸,而且給人壹種精致純凈的外觀感覺,也是鮮而膩,口感真的很愉悅。這道菜可以根據自己制作的情況進行篩選。第二碗素菜:由幹菜組成,可任選其壹。如黑木耳,是壹道具有貴族保健雙重功能的菜肴;幹蘑菇,幹竹筍,海帶,幹黃花菜...價格也不壹樣。這道菜是“八碗”中最貴的壹道,也是白族人民精心設計的壹道菜。體現了白族人與外界和諧相處的壹道菜,有很大的包容意義,不對外封閉。
第三碗素菜:粉條。這是家家戶戶“八大碗”中必不可少的常規菜。這道菜自古就有。如果換了,也只是這道菜做法的改變。老辦法是加高湯煮,現在做法有了很大改進,讓這碗傳統粉條“煥然壹新”,主要在粉條的配料上,改變了粉絲沒有問題的狀態。自古以來,白族人都相信八碗越打磨越好。如果八碗沒吃完,主人會有負罪感,認為酒席沒做好,臉色很平淡。
在這碗粉絲的傳統加工中,主要是改變了以往粉絲的烹飪方式。燙過的粉條放入大碗後,澆上壹層醬(壹種用當地豆瓣醬和醬油制成的調料),再用蔥花、炸豆醬、香菜葉和食用色素將粉條打扮得漂漂亮亮,甚至讓人覺得難以忍受。
第四碗素菜:五花菜。白菜不是五種花組成的,而是五種菜的完美組合:胡蘿蔔絲、白蓮、青菜絲、蝦仁、炸豆腐。這是都市人最喜歡和欣賞的保健綠色食品。吃完以上油膩的葷菜,這道好吃又無所謂的菜是客人們爭相吃的最後壹道菜。看似簡單,卻是整個涼席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壹道菜。特別是對胡蘿蔔絲的要求極高。絲綢應細而連續,均勻,可數絲。沒有過人的刀功,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油炸豆腐也很有講究。豆腐要先切成大小均勻的方塊,再煎成金黃色。火候也很難把握,時間不夠。豆腐變白不黃,時間長了容易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