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伊恩寺: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地。

伊恩寺: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地。

唐太宗李世民是壹代賢明君主,政績斐然,在盛唐時期舉世矚目。但是,他到底出生在哪裏,是1418多年來,歷史學家壹直在探索和關註的問題。

李世民(599__649),李淵的次子。626年殺死太子李後,強迫高祖打坐。在位23年,649年因服丹藥突然去世,享年51。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2012年5月,隨著李世民研究會在鹹陽市楊淩區的誕生,經過卓有成效的大膽創新工作,直到2015年2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楊淩區李泰街道辦事處尖子溝村“伊恩廟”為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項目,才正式為李世民出生地。

據史料記載,1418年前,也就是公元599年正月二十三日,李世民出生在武功青山宮,也就是尖子溝湯旺洞。他小時候在這裏住了14年。這裏的水土養育了他,這裏的人文養育了他,成功的活力註入了他,他人生的基石鑄造在這裏。

因為李世民出生在這裏,自古以來,每年正月二十三,伊恩寺古廟會,六社八村都要舉行祭祀活動,唱大戲,打社火,上香,賽鑼鼓,人頭攢動,非常熱鬧。還有山貨、日用品、牲畜等物資交換活動。扶風、眉縣、周至、武功、興平、贛縣的人都聚集在尖子溝逛廟會。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他是盛唐的創始人。他因治貞觀而名垂青史,譽滿海內外。李世民是唐太宗的出生地,歷史上有“武館舊址”、“武館別館”、“青山宮”之稱。也就是現在楊淩區李泰街道辦事處尖子溝的“伊恩廟”。

楊淩原是武功縣下轄的壹個鎮。1982設立寶雞市楊淩區,1984劃歸鹹陽市。現伊恩廟原址尖子溝中學,解放初為“武功縣二區第二完全小學”。李世民出生地的歷史上也有明確的記載:明代狀元康海撰寫的《武功縣誌》(1519),也是有史以來第壹部列為風景名勝的縣誌:“建子溝,縣城南十七裏,青山宮附近——唐太宗懸弧。”;雍正《陜西通誌》*卷二十九*奏折二(1735):“伊恩寺在建,即唐高祖舊居重建。”;嘉慶《續武功縣誌*二建誌》:“永安鎮,有靈寶四十七座,戶壹千九百三十三戶,...東北尖子溝有伊恩寺,有壹個康熙六十壹年(1722)的鐘,上面寫著:‘古名青山宮,後改為伊恩寺’。" ;民國末年(1943),武功縣令文二利為唐題寫“太宗懸弧殿”匾額。

唐王洞於1992年8月被楊淩區政府列為“第壹批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陵區誌》第627頁記載:“李世民生於武功青山宮,即李泰街道辦事處尖子溝村。

至於方誌,從嘉靖(1542)陜西通誌被列入史跡中的尖子溝,到民國1934+2月出版的《續陜西通誌稿》列出了15處武學名勝,青山宮和尖子溝都被列為兩處。

因為伊恩寺靠近尖子溝,人們稱伊恩寺為“尖子溝寺”。1985年7月出版的《武功縣第壹部文史》第18、19頁記載:“唐王洞。在武功縣老城區南尖子溝的伊恩廟裏,廟的西北角有壹個小洞。村民們稱它為“唐王東”,這是唐太宗的出生地。洞額有民國三十三年武功縣令文兒手書“太宗懸弧(所)”的木碑壹面。”“拴馬(樁)。伊恩寺門外,相傳唐太宗綁了壹匹樹(樁),無枝葉,千年不死,形狀十分奇特。”(附兩張圖)羅振邦寫的。

竇皇後,李世民的母親。楊迪生於569年,卒於卓君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享年45歲。她葬身於渭河之畔的“武功界”。唐朝有了天下之後,就追著“太姥皇後”跑。她的墓地叫“壽安陵”。李淵死了,葬在三原“仙靈”。

因為竇生活在楊淩,所以她對楊淩有著美好的記憶。這是她親筆寫的壹首詩,證明李世民出生在這裏。

詩曰:漆水清,渭水明,兩水交匯如晶。

左岸有幾艘浮舟,右岸有柳樹,還有渭河。

相公不知我家之美,只當妳活著。

這首詩被抄入、石在北方武術節上所作的《李淵墓碑表》資料中。來自鹹陽日報,8月12,2014。

楊淩鎮東南五華裏的尖子溝附近有壹個“唐王洞”,據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地。李世民為什麽會出生在這裏,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是隋朝的壹名官員。當時,軍隊駐紮在隴西季承地區。奉朝廷之命,調往山西鎮守太原。唐高祖統帥著軍隊和馬匹,背著家人日夜操勞。幾天後,士兵們進軍陜西關中。當時李淵的夫人竇夫人懷了天下人。再加上她要出差好幾天,而且她病了,走路越來越困難。

598年隆冬,李淵的部隊到達渭北平原楊淩附近時,已經是深夜了。寒風呼嘯,雪花紛紛落下,世界壹片灰暗。竇太太在車裏坐立不安。昏迷中,當我拉開窗簾時,壹股寒意襲上心頭,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我感到肚子隱隱作痛,並感到壹陣惡心。侍從們趕緊叫來了將軍,將軍夫人低聲說道:“妳是朝廷大員,掌管軍務。妳不能拖延它。讓我隱姓埋名,在這裏養病生子!”聽了這話,唐高祖心裏“咯噔”壹下,不禁後退壹步。人們常說:“不要以同樣的方式放棄妳的伴侶”,更不用說壹對恩愛夫妻,妳怎麽能放棄呢?我當時不知所措。弱氣夫人看出了將軍的意圖,無力地哀求道:“世道變了,現在怎麽顧得了很多?”。為了李門的後代和將軍們的未來,妳應該趕快出個主意。面對蜂擁而至的軍隊和鋪天蓋地的大雪,唐高祖只覺得妻子說得有道理,於是他默認地點了點頭。

此時風更大,雪更猛。唐高祖望著遠處的兵卒兵馬,緊鎖雙眉,欲言又止。現在是午夜。我妻子能住在哪裏?正在煩惱的時候,突然聽到前方不遠處傳來壹聲長鳴;還亮著壹點燈光,他趕緊和妻子去敲門。

原來這是壹座寺廟,住著十幾個道士。聽完將軍的講述,壹位老人慈善地熱情招呼老伴,招呼她到後堂的招待所休息。唐高祖還想和老兵說幾句話,突然他聽到前面敲鼓和殺聲,急忙追趕部隊。

過了幾天,老婆病情好轉,懷孕越來越大。寶寶可以在哪裏出生?僧侶們面面相覷,迷惑不解。怎麽才能為了世界和平,把老婆推出門外,不理她?大家壹商量,就在寺廟後面的懸崖附近挖了壹個山洞。說也奇怪,外面冷,裏面熱,外面熱,裏面冷,不濕不潮,四周都是幹的。窗邊搭起了土炕。竇夫人住在這裏很安心。

壹天,天色已晚,竇夫人坐在窯洞的土炕上。她在用壹件舊棉衣給孩子做連體衣。沒有消息,她的手被針紮了壹下。“哎喲!”!馬上就感覺肚子蠕動,越來越厲害。我叫了壹個孩子,請了鄰村的王媽媽。

大約五點鐘,鼻煙飛了幾下,比以前更亮了。突然聽到山洞裏飄來壹股淡淡的香味,令人心曠神怡,清香撲鼻。竇夫人掙紮了壹會兒,滿頭大汗,王母熟練而忙碌。壹個新生命誕生了。

相傳當時天還沒亮,外面灰蒙蒙的。嬰兒成了亡命之徒,哭聲驚動了王母娘娘,讓太陽神趕緊出來迎接。剎那間,天邊五彩繽紛,霞光四射,紫氣升騰,冰雪消融。花兒盛開,鳥兒在洞外歌唱。“太後賜聖光,嬰兒不凡。”人們跑來跑去互相講述,喜歡傳說。

為了保護母子安全,道士們還在洞內挖了壹條長長的通道。據說出口在洞北二十裏的武功鎮上閣寺。壹旦有人謀殺了它,他們就可以逃離它。

公元626年,唐高祖·唐高祖將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李世民。為了回報養育之恩,唐太宗親筆題寫了寺名:“伊恩寺”,並帶領朝廷官員在尖子溝設宴,載歌載舞,盛況空前。“唐”因此而聞名,並壹直流傳至今。

“湯旺洞”附近有壹棵古樹。人們稱之為“可儲存的樹”。說起這個樹名的由來,有壹個美麗的傳說。

李世民出生後,他的父親沒有回到東部,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貧困和困難。老婆工作辛苦,不想給鄰居添麻煩。為了撫養李門的後代,她不得不起早貪黑,采摘野菜和谷物充饑。附近可吃的東西點著了,就會去很遠的地方摘。因為跑來跑去,發現谷粒越來越多,不便於攜帶,就把谷粒擦掉,只帶回來。

李世民天生懂事,不哭不鬧。他的媽媽每天都逃跑,把他放在山洞前的壹棵老樹下。說也奇怪:這棵樹枝繁葉茂,呈傘狀,早上給孩子們遮擋樹蔭,到了下午太陽西下的時候還呆在那裏。鳥兒在樹上唱歌,蜜蜂跳舞,蝴蝶戀愛,非常熱鬧。孩子在這裏,夫人放心。

有壹天,天氣晴朗,她出門走了很遠。下午,天氣突變,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突然下起了大雨。女士突然想起孩子還在樹下,吉兇難保。她不禁失魂落魄,大叫道:“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壹路上,她踢著泥,濺著水,她成了壹個泥人。跑到老樹邊,她站在壹邊開始納悶:誰知道在孩子的樹蔭下,壹切依舊溫暖,天下人安然無恙,對著媽媽咯咯笑。李夫人連忙抱起孩子,因為她的手冷,孩子跳起來白生生的,胖胖的腿,給她撒了壹把尿。她在孩子紅潤的臉上親了幾下,擡頭看了看樹,嘆了口氣,“這樹真有層次感!”“從那以後,這種‘可儲存的樹’就廣為人知了,但這種樹的真實名字卻不為人知。日月流逝,風雕雨蝕,樹慢慢變成了壹座座形似假山的五彩木化石,堅脆挺立於天。相傳有些人生病了,吃壹點藥,病情真的好轉了。所以壹直被當地人視為珍寶。

相傳民國時期,壹位外國學者,慕名此地,對“木化石”產生了興趣,想高價購買,被當地人拒絕。後來,他想拍張照片留作紀念。誰知拍了幾十張,也沒有壹張清晰的圖像。學者們起了疑心,就幹脆留下來,按照每個小時的順序依次拍照。結果只有太陽剛剛綻放時拍的那張最清晰。有人說這是天子顯靈,聖光長存,“可存之樹”護帝,除了現在,都不是真的。

(本文感謝文化部門領導和有關人士,感謝楊淩區李世民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