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關於積極紀律的筆記

關於積極紀律的筆記

?“紀律”的意思是“遵循真理和原則”或“尊敬的”領導人。要成為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兒童和學生必須受到內在自我控制的激勵,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學會自律。而懲罰和獎勵都來自外部控制。

積極的紀律是壹種既不苛刻也不嬌縱的方法。它建立在尊重和合作的基礎上,因為它不會給成人和兒童帶來恥辱。積極的紀律是基於善良和堅定。善良是尊重孩子的需要,堅定是尊重自己和處境的需要。

有效紀律的四個標準:

1.善良和堅定是並行的嗎?(對孩子的尊重和鼓勵)

2孩子有沒有歸屬感和價值觀?(精神紐帶)

3.長期有效嗎?

4.是否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合作敬業。

幾個重要概念

“自尊”:就是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依賴別人的表揚或意見。大人要教會孩子把錯誤當成學習的好機會,通過讓孩子經歷失敗來學會解決問題。

“贏”孩子,不是“贏”孩子。當孩子感受到妳的傾聽時,他們更有可能聽妳的。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1,表達對孩子感情的理解;2.表示同情,但不表示原諒(妳有過類似的經歷);3.告訴孩子妳的感受;4.讓孩子註意解決問題。善良、關心和尊重是這四個步驟的基礎。

我們言行背後的感受:問孩子而不是告訴孩子,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壹。告訴孩子該怎麽做,會引起反抗和叛逆。尊重地讓孩子參與進來,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有能力以有益的方式運用自己的力量。

改正錯誤的三個R:承認(自我原諒)、彌補(我向妳道歉)、解決(壹起解決問題)。

“永遠不要為孩子做他能做的事”,父母應該花時間訓練孩子的生活技能,並允許孩子通過練習這些技能來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四個錯誤的觀念和錯誤的行為目的

?有兩條線索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孩子的錯誤目的:1。成人對兒童行為的情緒反應;2.當妳要求孩子停止他的行為時,他的反應。這些線索可以幫助我們“解碼”,知道孩子的行為到底想說什麽。行為不端的孩子是失去自信的孩子,鼓勵是改變他行為最有效的方法。

鼓勵每壹個錯誤目的的有效方法

1.尋求過度關註:引導孩子做出建設性的行為,分配任務;制定專門的時間表,定期陪伴孩子;表達對他的信任;避免給孩子特殊服務;說出妳的愛和關心;閉嘴,采取行動...

2.求權:退出權利之爭,雙方冷靜;妳不能強迫孩子,讓孩子幫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決定妳想做什麽,而不是試圖讓孩子們去做(當每個人都準備好了,我會繼續講課)

3.報復:孩子尋求報復來掩蓋被傷害的感覺。不要還手,退出復仇的循環;保持友好的態度,等孩子冷靜下來;猜測是什麽傷害了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反思性傾聽...

4.放棄自己:花時間訓練妳的孩子,把任務分解成足夠簡單的基本步驟,可以讓妳的孩子體驗成功;向妳的孩子展示他可以遵循的小步驟;安排壹些小的成功;重視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任何積極努力…

邏輯結果的四個r:相關性、尊重、合理性和預先通知。孩子只有心情好了,才能做得更好。當壹個邏輯結果能夠將壹個孩子的行為變成壹個有用的(有貢獻的)行為時,它就是有效的邏輯結果。

3R1H:相關、尊重、合理、樂於助人。沒有人喜歡讓別人難堪。我們應該做的是“幫助別人”而不是“傷害別人”,關註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邏輯後果。

主動暫停:是為了幫助孩子感覺更好(連接他們理性的大腦)而不是感覺更差。當妳為孩子安排“主動暫停區”時,妳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花時間訓練;

2.讓孩子安排他們的“暫停區”,這是壹個幫助他們感覺更好的小地方,以便做得更好(做壹些令人愉快的事情,看書,玩玩具,聽音樂等)。);

3.提前和孩子討論壹個計劃;

4.教導孩子,在他們感覺好壹點之後,如果問題依然存在,就要跟風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去彌補(做壹些能讓被他們冒犯的人感覺好壹點的事情。彌補是壹種鼓勵,因為它教會孩子社會責任感。

德雷克斯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壹樣。沒有鼓勵,他們無法生存。”

避免社會壓力,不要使用懲罰手段,這似乎是最快滿足圍觀者期望的方式。

有時候,給予鼓勵的最好方式就是壹個簡單的擁抱!擁抱也需要抓住機會。另壹個鼓勵孩子的好方法是通過貢獻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用。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那就向孩子承認錯誤,讓他幫妳重新開始。

花時間訓練:確保妳的孩子清楚地知道妳的要求。改進是壹個終生的過程。妳想讓他們做的,不壹定是他們認為的“優先”。

日常作息表:孩子越能自理,越覺得自己有能力,越受鼓勵。晚上打烊,早上起床的壹個好辦法就是讓孩子參與制定每天的例行清單,然後讓他們按照清單來做。

班會:解決問題的過程比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讓孩子幫忙解決出現的問題,並把它提上日程,這樣能讓孩子感到滿足。寫下建議後,集思廣益,刪除不尊重和無益的項目。

生活態度:當妳覺得自己的價值觀和歸屬感受到威脅或不安全時所采取的行為。次要生活態度取向:妳通常在有安全感時采取的行為。四種人生態度取向:安逸、駕馭、討好、精益求精。有時候在不同的環境下,我們會選擇不同的取向。

小工具:

1,孩子睡前折騰——睡前分享,讓孩子說說壹天最開心最難過的事。

2、孩子的吃飯問題——* * *配合菜譜的制定,壹起逛街,讓孩子參與其中,在合作和貢獻中運用自己的“力量”。

3、孩子之間打架——家長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壹定要插手,壹定要讓孩子“同處境”,壹碗水端平。

4、無聲信號——當孩子不能按要求做壹件事時,妳可以用信號來提醒妳。有必要說的時候,話越少越好。

5.給孩子提供選擇——在給出選擇後加上“妳決定”會讓孩子覺得被授權了。

6.“只要妳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上課,而不是妳準備好了就開始上課。”。

“溫柔堅定”和“對孩子無條件的愛”的結合,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過上幸福完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