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位於黃河以南,江城以北。有壹望無際的麥田和秋天會落葉的白楊。離開家鄉幾十年了,家鄉的美食是最難忘的。
?在那裏,臨近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包大包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饅頭。但這是我們國家的習俗。它不同於普通的食物。普通食物是固體的,裏面沒有餡料。過年的大包子需要早上五點起床和面,把拌好的面團放進壹個大瓷盆裏,然後放進被子裏醒發,因為在北方,人不保暖。過年的時候,不允許小孩子亂說。記得小時候有壹次,我早上起來說了那麽多話,我奶奶瞪著我說:“過年的時候不要亂說話。”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什麽我不能說實話,可能是因為我怕我有麻煩。醒來後,奶奶會邀請村裏的鄰居幫忙做大包子。當然,我們都互相幫助。
大包子的餡料是提前準備好的。紅豆、豇豆、綠豆、紅薯壹起放在鍋裏煮,面條煮熟,加入紅糖壹起攪拌。我不吃大包子也能吃兩碗餡。除了“甜”饅頭,還有肉餡饅頭。壹般來說,肉餡是用豬肉、細粉和胡蘿蔔絲混合在壹起,切得很細。雖然過年的時候推崇甜饅頭,但是我覺得肉餡更香。壹次能吃三個,很滿足。除了比妳平時吃的饅頭大以外,還有壹個特點就是花樣多。壹般包好的饅頭都是用面條裝飾的,比如用刀把壹坨小面切成葉子形狀,把葉子貼在饅頭上面,中間壓壹顆幹紅棗。這是中國新年的大饅頭。壹般鍋煮好了先上,最漂亮最大的給家神。走親戚的時候,我們總會帶幾個包子,這是我們老家的習俗。不知道現在走親戚會不會帶包子?
家鄉的小籠包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壹種回憶,更是壹種生活和飲食習慣。我在湖南讀書的時候,每當我回家,奶奶總會給我做大包子。雖然這裏有饅頭,但總是和我老家的差太多,要麽太軟太有嚼勁,要麽糖精太多。
?胡辣湯也是我家鄉的壹種美食。胡辣湯歷史悠久。據說明朝嘉靖年間,葛老嚴嵩從壹個和尚那裏得到了壹副幫助皇帝延年益壽的調味藥,就可以燒湯喝了。湯汁鮮美,取名玉堂。明朝滅亡後,禦廚趙霽帶著這種藥逃到了河南,傳到了這裏。於是,當地人就有了麻辣湯,改名為“胡麻辣湯”。嚴嵩雖是奸臣,但胡辣湯卻因他而成為禦用湯,流傳至今。這麽說吧,他在無數次犯罪的情況下做了壹件好事。
因為胡辣湯是壹種糊狀的小吃,所以我們經常稱之為鹹和糊塗。鹹糊的方法很簡單:先在勺子裏加入壹半的水,然後加入面糊攪拌至沒有疙瘩。然後準備紅薯粉、花生、木耳、豆腐絲,放入鍋中,加入半鍋水燒開,再將之前的面糊倒入鍋中,邊倒邊攪拌,等鍋再次燒開時就可以盛碗了。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辣椒、花椒等調料。有句話叫:“壹碗胡辣湯不適合神仙。”如果妳是鹹的,妳壹定是甜的或白的。比較容易混淆:把鍋燒開,把面糊倒進去攪拌。如果妳想加點什麽,比如紅薯片,南瓜片,紅棗,也是極好的。因為甜,方便,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喝的白迷糊。早上喝了壹碗白迷茫,中午吃了家常菜做的饅頭,吃的差不多了,然後又喝了壹碗白迷茫。晚上,唉.....又白了。也許我們太懶了。有人取笑我們說:“壹日三餐搞得大家都很迷茫。”因為我們老家地處平原,所以人們主要用小麥面食,大米不存在。我家從小就不以米飯為主食。說來好笑,米飯是壹種只出現在宴會上的食物。是用糯米和蜜棗、紅糖拌著吃的。在當時,這還是壹件很罕見的事情。
?馬齒莧、薺菜、槐花和雞腿菇
說起馬齒莧,我總能想起小時候在家鄉的路邊獨自玩耍,然後觀察各種草,其中馬齒莧是我的最愛。那時候我們叫它黃蜂。因為和其他野菜不壹樣,馬齒莧的葉子很厚。從樹幹上切下後,會冒出白色的奶狀液體。我以為馬齒莧的血是白色的。當時我奶奶說:“跟我去找馬蜂窩,回家收拾馬蜂窩。”菜坨是我們家鄉的壹種面食,和饅頭不壹樣。將馬齒莧或韭菜切碎,加入攪拌好的蛋液混合,然後加入鹽味精等調味料。蒸的時候蛋液的駝峰餃子不會散開,更美味。那麽搟面就是個技術活了。如果太稠,味道很硬。太稀的話蒸的時候會散開。將馬齒莧餡平鋪在面團上,然後裹緊頭尾,放入蒸籠中煮熟。馬齒莧有輕微的酸味。我的家人都喜歡吃這個,尤其是我的父親,他常年在外。不知道他看到我奶奶新出爐的馬齒莧菜坨會饞成什麽樣!
薺菜是壹種很常見的野菜。小時候經常在放學或者上學的路上摘薺菜花。薺菜花的主幹很長很細,裏面還是有很多“小心”的。我也吃過“小心心”,是甜的。我每走壹步都摘壹朵薺菜花,到了學校,手裏已經握了壹把。我壹個人聞的時候,感覺特別香。那天下午,我在座位上沈浸在薺菜花的香味裏,不知道老師說了什麽。有句話說:“三月三,薺菜花爭牡丹。”可見對薺菜的評價很高。畢竟薺菜可以吃,牡丹只能大飽眼福。薺菜的做法很多,有餛飩、餃子、春卷。我們那裏不是用薺菜包餛飩,而是蒸。薺菜洗凈,裹上面粉,放入蒸籠蒸熟。這樣可以保持野菜原有的香味,我們可以說這就是吃春。取出蒸好的蔬菜,倒入事先準備好的蒜泥攪拌。不到半個小時,壹壺已經見底。現在野生薺菜已經很難見到了,飯店裏壹盤已經超過了肉菜的價格。
?槐花是槐花的花,有個“外國”,說明不是“中國制造”。它起源於北美,清朝傳入中國。老家後院有壹棵洋槐。它的樹冠很高,葉子是鮮綠色的,在開花的季節,綠色和白色相映成趣,它的花朵優雅而芬芳。葉子可以吹,花呢,除了香味,當然可以吃。我爺爺拿著梯子,用鐮刀砍下壹簇簇潔白無瑕的花,然後蒸著吃,可以清熱解毒。槐花還是黃色染料,果實可以止血降壓,樹皮、枝葉可以治毒瘡,種子還可以榨油,木材可以做家具,全身都是寶。家鄉的相思樹可能早就被砍伐了,但那些記憶和氣味依然像珍寶壹樣珍藏在我的腦海裏。
說到雞腿菇,我不知道它的學名,但它看起來像雞腿,所以我叫它雞腿菇。這種蘑菇在我家鄉的樹林和田野裏很常見。小時候挑食,不愛吃青菜,奶奶就給我找雞腿和香菇。其實在這之前,我四歲左右的時候吃過壹次。那時,我還沒有搬進新家。在老家的坑裏發現了壹個(別擔心,家裏很幹,有時候幾個月都不下雨)。那個非常大。後來外婆給我做了涼拌,我吃的很開心。我覺得是人間美味。後來搬進了新家,上了小學。奶奶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去坑裏給我撿田裏的雞腿和蘑菇。每次放學回家,都能吃到奶奶炒的雞腿和蘑菇。我在湖南這麽多年都沒遇到過壹個雞腿菇。相反,在懷化的壹個果蔬園裏,我看到了壹個黑雞腿的蘑菇。我太激動了,趕緊拍了下來,想給奶奶留著。然後我問她記不記得這道好菜。
我想念家鄉的食物。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