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蔥、黑豆腐湯
材料:豆豉15g,小蔥5根,豆腐1塊,精鹽適量,黃芪18g,白術15g,西洋參12g,生姜4片。
烹飪方法:
所有東西分開洗。藥包好了;將洋蔥切成段。豆腐煎至微黃後,放入土鍋中,加入1500ml清水(約6碗),燒開後,轉中火30分鐘,再文火1h,放入蔥白,燒開後取出藥袋,加入精鹽調味。應該趁熱喝。這個量可以供3 ~ 4人使用。
功效:淡豆豉、蔥白有解表發汗的作用,生姜能散寒、暖胃、解毒。再加上具有清熱生津、解毒解酒功效的豆腐,此湯有助於緩解感冒初起時喉嚨發癢、打噴嚏、流鼻涕等不適癥狀,並能迅速祛寒發汗,使感冒得到緩解和治愈。
2、糯米豆粥
方法:用半碗大麥扁豆煮粥,每天早晚餐各喝壹碗。
功效:薏仁扁豆能健脾胃去濕氣,促進腸胃吸收,增強體力對抗感冒病毒。
3、紅薯姜湯
方法:將壹個大紅薯去皮切成小塊,生姜切片,加六碗水煮熟,再加入適量紅糖,每天早晚餐後各喝壹杯。
功效:紅薯補充營養,生姜可以祛寒,比較適合風寒感冒。
4.川芎白芷燉魚頭
材料:1頭鱅魚(鰱魚、鰱魚)。藥材:川芎6克,白芷6克。調料:蔥10g,花椒3g,姜5g,雞精適量。
做法:鱅魚頭去蒂洗凈。將洗凈的鱅魚與川芎、白芷、蔥、胡椒、姜等放在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加入適量料酒、雞精、鹽,文火燉半小時,雞精調味。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止痛。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頭風、牙齦腫痛等。註意:川芎、白芷為辛溫之品,易傷陰助熱,氣味濃烈,不易食用,應控制用量。
擴展數據
冬季感冒的飲食原則
感冒後,人們經常沒有食欲,尤其是在發燒的時候。現代醫學認為,發熱時各種消化酶被破壞或活性低,導致患者不想吃飯。
如果單純多吃,往往會出現腹脹等消化不良,加重胃腸道負擔,不利於身體集中精力抵禦外邪,還可能延緩感冒恢復,甚至加重病情。所以感冒患者還是少吃為好。
感冒患者提倡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避免油炸、油膩食物。甚至有人提出“禁食療法”,即感冒後停止進食,只喝湯,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這種方法並不適合所有人,對於體魄強健、輕度感冒的患者可以嘗試。請不要忘記有足夠的能量儲備,否則會適得其反。
感冒的時候要註意營養均衡,容易消化。肉類、蛋類等蛋白質食物不宜過多;少吃油膩的食物,如油炸、油炸食品,但以碳水化合物食物為主,喝壹些粥,多吃蔬菜和水果,盡可能多的攝入維生素和礦物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人民網-感冒了感覺不舒服怎麽辦?緩解感冒癥狀的四個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