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個學派的中心思想體現在張從正的儒家學說中,他的攻邪理論可以概括為:攻邪首先是天地,發汗嘔吐,三邪發作比氣血運行更重要;治療經驗可以總結為發汗、嘔吐、下法三種方法。
2.發汗法是指除了口服解表藥以外的“灸、蒸、探、洗、熨、烙、針、盲、導、按摩”。
3.催吐法指的是口服藥,包括“生津、流涎、噴嚏、追淚”,而下法指的是口服藥,包括“促生、催乳、磨積、利水、破經、解氣”。
4.還提出了食療理論和“以情制情”的情誌療法。
作者張從正簡介及作品:
1,(公元1156-公元1228),字,號戴仁。晉代醫學家,四大名醫之首。隨州市考城縣高塍鎮(今河南省民權縣王莊寨鄉吳屯村)人。
2.在學術上,他繼承了《內經》、《難經》、《傷寒論》的理論和觀點,對劉和堅的學術思想給予了高度評價。劉在臨床上強調六氣化火、五誌化火的理論,火熱病的治療應由表及裏,以祛火熱之邪。
3.結合前人的治療經驗和個別辯手的臨床經驗,對發汗、嘔吐、下法三法的應用有獨到的見解,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擴大了三法的應用範圍,形成了獨特的攻邪治病風格,為中醫的病機理論和治療方法做出了貢獻。他後來被稱為金元四大家之壹,也被稱為“攻下法”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