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時候人們第壹次吃熟食之前,人類過著吃生食的生活,沒有器具和調味品。當他們學會用火燒烤生食時,他們向人類文明邁進了壹大步。他們進入舊石器時代,將石器打磨成器皿。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人類發明了陶瓷餐具來制作和盛放食物。
商周時期的青銅冶煉技術發展到較高水平後,制作不易,壹般為貴族統治階級所用。精美復雜的青銅器主要分為四類:禮、樂、兵、車。直到近代,商周青銅器也具有很高的歷史、學術和藝術價值。
這時,古代的餐具已經有鼎、鑊、鍋、盤、鍋等。,最初用陶器制作,後來用青銅制作。鼎是用來調和各種風味的寶物,作用相當於壹口鐵鍋,用來烹煮和盛放食物,也用來立國。即使是當時統治者吃到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到了現代也不好吃,因為陶器和青銅器導熱性差,鼎壁很厚,加熱慢,火在下面燒,所以用這種炊具做出來的食物不會太好吃。
春秋戰國時期,古人發展了壹種新的“烹飪”方法,《韓非子》中記載“治大國,可烹小鮮”,但這裏的烹飪與現代烹飪並不相同,大概與現代油炸食品相同,但總體上仍無大的變化。中下層使用陶器,貴族階層仍然使用青銅。當歷史進入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使得文化多元化,這個階段的炊具也變得多樣。進入隋唐五代以後,陶瓷和金屬制品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繁榮的唐朝也有了華麗精美的金、銀、玻璃和陶瓷器皿。之後的朝代基本都是在這些炊具的基礎上,只是增加了壹種新的炊具——鐵鍋。
秦漢時期,食物主要用鼎烹煮,往往是粥和湯。他們沒有烹飪的概念,吃的食物更像現代的拌菜。古人吃五谷雜糧,通常指的是大米、小米、小米、小麥、糯米,但他們是怎麽想出制作面試饅頭之類的點子的?當時有壹個人突發奇想,他把小麥磨成粉來支持饅頭面條之類的。直到唐朝,從波斯進口的食物壹直不多,人們對吃的追求越來越高,各種菜肴和小吃應運而生。明朝引進了土豆和玉米,提高了人們的飲食和生活質量。
冶鐵在北宋有了很大的進步,人們開始用煤來冶鐵。根據記錄,鐵的產量約為每年800萬公斤。如果把這些鐵都做成鐵鍋,可以制造壹百萬人。經過多年的冶鐵,北宋的百姓基本都用上了便宜的鐵鍋。鐵鍋的外觀極其普通,沒有精致的雕件,都是黑色的,但誰也沒想到這是真的。
北宋的鐵鍋對外國人來說有多陌生,通過幾個故事就能看出來。當時壹個波斯商人在壹個宋朝商人的船的竈臺上看到壹個黑色的東西,就問是什麽。宋朝商人告訴他們,這是炒菜炒菜的鐵鍋,波斯商人出高價買下。因為他們平時吃的飯基本都是用陶做的,現在有了壹個輕便的鐵鍋,這讓他們很好奇。即使是見慣了珍寶的歐洲君主也會認為鐵鍋是稀罕物,想把它作為傳家寶。
宋朝的商人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商機。他們在中國買了大量的鐵鍋。當時不僅絲瓷享譽海外,鐵壺銷量也很高。1987年,廣東附近發現宋代沈船南海壹號,船上有很多鐵鍋。宋朝滅亡後,蒙古人繼承了宋朝的壹切,尤其是鐵鍋,這是他們作為遊牧民族最方便的東西。他們經常需要煮牛羊肉,但粘土器皿不如鐵鍋耐用,所以鐵鍋為他們解決了壹個很大的困難。都說蒙古族男人家裏沒有鍋,蒙古族女人不願意嫁。
明朝統壹中原後,統治者下令禁止商人向商人出售鐵鍋。他們擔心蒙古人會熔化鐵鍋來制造武器。漢人真的不知道鐵鍋對蒙古人有多重要。就算碎了也不會融掉。相反,他們會用牛皮把它們補上,繼續使用。沒有鐵鍋,他們去中原邊境搶鐵鍋,不是搶財物,還引起了糾紛。當他們成功搶到鐵鍋時,他們會齊聲歡呼。這壹幕真的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