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簡佩筠,出生於1952,山東省煙臺市人。在上海上學,中學沒畢業就回山東老家了。1978考入煙臺師範學院中文系,1981畢業後分配到煙臺中學任教。近年來,大量中短篇小說問世。短篇小說有《老子》、《老毛的心臟病》、《老霜的抑郁》等,其中《老霜的抑郁》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2。現在煙臺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工作。
縣委擴大會議被免職。老縣委書記、人大主任鄭江東被新縣委書記李夢華留下。新書記向老書記討教如何處理溝子公社書記王多建房的問題。溝子公社是鄭江東經濟責任制的典型,王是鄭江東的老部下。鄭江東知道,這是新書記在對自己的老班子動手術。他明白這壹點,也知道王有許多漏洞。但是,多年的上下級關系使他與王感情很深,所以他建議對王從輕處理。李夢華還告訴鄭江東,實行責任制以來,溝子公社積壓的工作出現了很多問題,群眾也反映那裏的形勢不穩定.李夢華建議鄭江東下去看看。溝子公社位於西豐縣西北部壹個叫老人倉的山區。鄭江東就是在這個山區長大的,在那裏打過遊擊。1958年,時任縣委書記的他修建了全省第三大水庫——老人倉水庫。壹路上,鄭江東回憶自己壹生都在為西豐人民奔走,以黨性鐵的原則在全區縣委書記中赫赫有名。文革中他也做過錯事,吃過苦。現在他老了,像壹個真正的老人壹樣重新評價這個世界上的壹切。由此,他感到更加珍貴。王三十多年來壹直忠於自己,他希望王平安無事。路過王蓋房子的李村大隊。鄭江東發現,現任大隊支部書記李不稱職,只知道對上級唯命是從。為了完成公社下達的任務,近年來,他強迫農民高價購買花生來支付公糧。鄭江東制止了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並告訴李,縣裏決定折價收回王的私房。在溝子公社的院子裏看到王,使鄭江東想起了他對老人的感情。王在政壇上很精明,在縣裏的幹部中很有影響。鄭江東告訴他,他現在處境不好,要小心,不要再做存錢多蓋房子的傻事了。在去紅星大隊的路上,鄭江東遇到了被王開除的李村大隊原支部書記李。李告訴鄭江東,王罷免他而任命李的真正原因是他反對王多占建宅,而李卻幫助王建宅。他還說,實行責任制後,溝子公社問題成堆,關鍵是幹部隊伍。幹部在責任制落實上大做文章,既抓典型,又借機鉆空子,為自己謀利。問題的根源是王。他對鄭江東說,妳去紅星大隊就知道了。來到紅星大隊,鄭江東看到大隊支書田像宮殿壹樣,卻占著路,在街上搭豬圈。群眾非常不滿。年輕人楊三喜因為砸了自己的豬食桶,差點被田家的“五虎將軍”打了壹頓。楊三喜敢和田家打架。他偷偷找到鄭江東,告訴他田簡直就是新時代的惡霸地主和土皇帝。楊三喜說,田利用職權和集體的事情結交各方面的朋友,為自己編織了壹張巨大的關系網。他和王是密友,並自稱與鄭江東是兄弟。利用這壹切,他不僅把壹年賺兩萬多元的廠子留給自己承包,還在別人承包的副業上提成。誰敢不誌願,誰就崩潰。他以關愛殘疾人為名,將七畝山楂林分給楊瘋子,背地裏卻將64分成剝削楊瘋子。還沒等意識到,鄭江東就覺得問題嚴重了,下定決心要找王算帳。就在這時,王來到李家大隊,因為李家大隊的農民為灌溉水打了壹架。鄭江東在去李家大隊的路上遇到了李,得知打架是由於支部書記李不合理地安排水源引起的。李自己也在恐懼中跳入水中,但李的腿被打斷而停止了戰鬥,寶貴的定量供水被浪費了。鄭江東趕到李家大隊,要求王立即撤走李和田,整頓幹部隊伍。王說,他們是我多年的戰友和哥們,再說了,基層幹部不幹凈,他們要是有錯,我就先撤了。之後,我就走了。李村的人們也向鄭江東王吳德反映了自己占便宜的情況。他蓋房子的時候,根本不用省吃儉用。每個大隊都給他發磚頭和材料,用完了再送走。縣裏打折收了他的房子,他剛發了大財。鄭江東開始看到王忠誠背後的狡猾。在紅星大隊,正在鄉下唱歌的瞎子跑到田家過馬路的豬圈裏,說了幾句諷刺的話。結果田家“五虎將軍”打瞎了,引起了公憤。壹怒之下,楊三喜帶領幾個年輕人拆掉了這戶人家的豬圈。田以楊三喜鬧事為名,找到派出所所長嚴懲楊三喜,王也支持田。鄭江東覺得是時候解決了。他要求王、和田召集全村黨員開會。會上,鄭江東用事實揭露了田承包剝削群眾的罪行,黨員和群眾也敢於揭露。在事實面前,王不得不命令田中止對他的檢查,等待處理。這時,縣委也作出了撤銷王德武溝子公社黨委書記職務的決定。經過幾天的深入調研,鄭江東深深感到,在壹場大變革中,肩負著歷史重任的執政黨,必須不斷更新肌體,不斷艱苦奮鬥,始終把黨性和人民利益放在第壹位。否則,人情的價值何在?他看著老人當年修建的倉房水庫大壩,下定決心,只要自己還活著,就要努力奮鬥,再建壹座永遠造福人民的隱形大壩。
《老人的倉庫》作品鑒賞力度很大,是壹部優秀的現實主義佳作,大膽觸及當代農村改革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新矛盾,現實感很強,值得壹讀。小說主人公、卸任人大主任的原西豐縣委書記鄭江東是壹位為黨和人民奮鬥了壹輩子的老幹部。當時他雄心勃勃,在全區縣委書記中以脾氣和鐵血黨性聞名。為了解決西豐縣的旱情和百余裏外沿海城市的供水問題,他冒著極大的風險,在西部山區修建了老人水庫。他做了錯事,冤枉了壹些好人。他也受“左”的影響,在文革中遭受過磨難和挫折。漸漸地,他的黨性原則不知不覺變得淡漠了,尤其是從縣委書記退下來到人大主任之後。他覺得自己老了,應該以壹個真正老人的標準重新評判世間的壹切。這個時候,他覺得人情更珍貴,覺得多年的老同事、老下屬也成了他的情感依托。這樣壹來,無形中,他也成了王和田等人利用農村改革謀取私利的保護傘。因此,在農村改革的過程中,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各種內在矛盾之中,這些矛盾是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是“公共利益”與“自私自利”的矛盾。當新縣委書記試圖解決這些農村幹部以權謀私、欺壓百姓的嚴重問題時,他的內心矛盾暴露無遺。壹方面,他理解甚至支持新任縣委書記在壹定程度上糾正農村幹部不正之風、懲治腐敗的決心;另壹方面,他對此非常過敏,認為新書記會對自己的老班子開刀,甚至認為這是對自己多年工作的否定,尤其是對落實生產責任制的成績的否定;壹方面,他知道有著強烈“農民意識”的王力可·吳德會犯這樣的錯誤,但另壹方面,他又不願意去觸碰甚至想要保護那些跟隨他多年、對他有著深厚感情、對他忠心耿耿的老部下。基於這些矛盾,作者通過鄭江東對溝子公社的深入調查,展開了農村改革中新的矛盾和問題。揭露各種以權謀私、以權謀私、欺壓剝削群眾的腐敗現象,贊揚像李、楊三喜這樣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敢於同這些腐敗分子作鬥爭的正面人物。隨著現實矛盾的沖突,鄭江東的內心矛盾也在逐漸轉化。原則與人情的矛盾,理智與情感的沖突,讓這種改變變得非常艱難。作品從歷史道路、現實生活、人物心靈發展等多方面展現了人物精神歷程的轉變、深化、環環相扣、體悟,從而最終完成這壹轉變。於是,作為壹個具有普通人思想感情和老幹部思想覺悟的藝術形象,他站了起來。這是壹個在農村改革之初感到困惑和懷疑,然後從改革的阻力變成改革的助手和積極參與者的老幹部的形象。他真實、生動、感人,這是他作品的成功之處。這個形象所散發出來的精神告訴我們,我們所面臨的巨大變革,不僅改變了社會經濟面貌,也改變了人們特別是四化領導人的精神面貌。小說情節如火如荼,引人入勝。人物心理刻畫跌宕起伏。比如在刻畫鄭江東思想的變化時,清晰地寫出了人物在外部沖突和內部沖突的漩渦中復雜的心路歷程,揭示了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很好地完成了今天的“自我”超越昨天的“自我”的發展史。作品以《老人的倉庫》命名,也是有意為之。這裏的老人倉水庫不是壹般作品中的風景和環境,而是壹種象征,壹種高度的藝術概括。是主人公曲折人生的象征。作者試圖象征鄭江東的功過,總結鄭江東轟轟烈烈前進的歷史,甚至總結革命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壹些普遍性的東西。作品體現了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追求沈重感、現實感和時代感。主題也有意追求多樣性。雖然是農村題材,但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超越了同類題材,更貼近生活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