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不到壹公裏的住宅區叫戚繼城。不知道開發商為什麽取了這麽個名字。戚繼城小區開發前,這塊地是壹個叫秦家的自然村。
戚繼城小區西側有個農貿市場,現在還叫秦家農貿市場。農貿市場前有兩條街:東西方向的榮昌路和南北方向的利民西三街,形成十字路口。秦家農貿市場在這個路口的西南側,朝鮮民族出版社在路口的東北側,警校的操場在路口的西北側,戚繼成的壹些建築在路口的東南側。
每周壹、四、六上午,這裏都會有壹個大插曲。市場很大。據說是哈爾濱最大的市場。市場有多大?-路口向東南西北路輻射壹公裏!
我在大學城住了三四年,不知道這個市場的名字。也許這個市場根本就沒有名字?姑且稱之為——秦家族收藏!
雖然我住在大學城,附近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商家,甚至專門做高端品牌折扣的奧特萊斯也離家更近,但我還是最喜歡去市場。
我喜歡博覽會,原因如下:
市場是不可預測和季節性的。
每天來市場賣東西的人不固定,所以賣的貨也不固定。簡單來說,如果妳今天沒有去市場,妳就不知道今天市場上會出現什麽稀有的東西。這種不可預測性伴隨著新鮮感,這是去市場對我來說最大的魅力。
與此同時,市場上的東西正趕上季節。
春市的特色是野菜:老太婆、小根蒜、多刺老芽、香椿、野毛蔥等。比野綠好,味道自然。
夏季市場的焦點是蔬菜和水果。果蔬經銷商去配送中心批發,我不打算在這裏細說,因為這樣的果蔬壹年四季都有。我只想闡述的是周圍有自己菜地的人種的菜。種類太多,家裏吃不完,就在市場上賣壹點錢。最好是認那些臨時生產銷售小菜的。基本都是中年婦女,也有六七十歲的老爺爺。他們喜歡坐在壹起,有說有笑。比起真正靠去集市謀生的商人,他們的表情看起來更輕松。他們不以收入為目的,而且很享受。等他們賣壹塊錢上班的時候公車錢出來了,可以把豆腐換成兩塊錢,還不如賣三塊五塊錢。即使壹分錢不賣,他們也把食物帶回家自己吃,甚至有些慷慨的人會把食物送給可以互相交談的人。他們在地上鋪了壹小塊塑料布。果蔬種類不多,量也不大。每種都是壹小堆。蔬菜水果看起來很隨意,價格也不高。有黃瓜、柿子、香菜、韭菜、生菜、西葫蘆、辣椒、李子、杏子、櫻桃等。我喜歡買他們的東西,他們要什麽我就給什麽,從來不跟他們討價還價。花園裏種植的植物不會被噴灑化肥或農藥,這多好啊!夏季市場上值得壹提的是哈密瓜和西瓜。這兩個瓜,成就了我從夏天開始的大部分快樂。
秋季市場的蔬菜種類比較多:茄子、豆角、南瓜、白菜、土豆、蘿蔔、紅薯、大蔥等等。臨近秋末,我們北方人開始囤積秋菜,買幾十甚至上百斤的白菜、土豆、蘿蔔、大蔥。似乎只有囤積秋菜的人,才能算是過日子的人。
冬天,這裏是各種凍品的世界:凍魚、凍蟹、凍蝦、凍雞、凍鴨、凍豆腐、凍梨、凍柿子、凍草莓、凍黃桃、凍豆腐幹年糕、凍冰棍、凍春卷、凍雞柳等。那些賣冷凍商品的人已經迎來了他們的天然冰箱。冬天天氣變冷,特別是9月份,不賣凍品的人,比如賣蔬菜水果的,比其他季節多壹道工序,比如搭個大塑料棚,在門口放個被子簾子,在裏面燒個爐子。而那些能賣或者賣不出去的就不來了。
說完春夏秋冬的特供商品,再來說說不受季節限制的內容。對於賣早餐的來說,路口東南側有七八家早餐店,也是臨時搭建的塑料棚。第壹個是油條,豆漿,豆腐。第二個是牛肉面。第三家是油條、豆漿、豆腐腦,但是第三家的油條又黑又細,口感沒有第壹家好。但是已經三四年了,三連的油條還沒有改善,但是到現在也沒有黃店。我很驚訝,這讓我前天白白為他的家人擔心。第四家是饅頭店,有卷子,有鍋貼,有大餅。第五家是熟食店,各種豬肉都是棕紅色的,連豆腐幹都是紅色的。夏天的時候,油乎乎的老板拿著蒼蠅吊帶追蒼蠅蚊子。壹次都沒買過。看起來不衛生。去他家買熟食的大多是喜歡喝酒的中年男性,這是很好的開胃菜!第五家商店緊挨著第七家商店。我忘了是什麽了。簡而言之,就是賣早餐的,房間裏壹直冒著熱氣。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還有賣肉的。秦農貿市場前是豬肉、牛肉、羊肉、雞肉攤位。賣豬肉的也賣豬的配件,比如豬大腸、豬血腸、豬肝、豬肺、豬心、豬腰。他們還賣殺豬菜,酸菜、肥肉、血腸都是熱騰騰的,在大鍋裏燉著。壹定要在賣牛羊肉的攤子下面放壹個牛頭或者羊頭,偶爾放壹些牛蹄羊蹄。2014年冬天,在集集買了壹次牛肉,2斤多,就是牛腩的肉,薄,27塊錢壹斤。屠夫給我切了壹大塊。天太冷了,肉都凍住了。那時候我家附近的超市不賣牛肉,生鮮超市也沒有。我沒有現在這麽多的人生閱歷,也不覺得這肉有什麽問題。結果買回家的時候,肉都凍住了,出了很多血。我猜壹定是牛肉。我們去喝水吧。反正也不貴。老板可能是為了招攬生意把它賣得更便宜,我並不生氣。我做了炒牛肉,最不能接受的是肉不是牛肉。炒完差點吐了,那魚腥味真惡心!從小就被豬肥肉吃,能斷定是母豬肉,老母豬的肉。嘿,騙子!
賣魚的離朝鮮出版社很近。兩次買魚差點上當,所以不太喜歡賣魚賣肉的。
我喜歡看賣花和觀賞魚的攤位。賣花的在第壹家早餐店旁邊,賣魚的在賣花的旁邊。夏天的花品種最多,像壹個小小的花鳥魚蟲市場。
杜鵑花、百合、玫瑰、薔薇、米蘭、仙客來、紅掌、茉莉都是色彩飽滿,氣味芬芳。還有樹,比如富貴樹、鴨舌樹、常青樹、招財佛手、龜背竹、橡膠樹。還有小盆的植物,各種肉質的,仙人掌,我叫不出名字。除了賣花,還賣花土、花盆、花肥、種花工具。這個花臺前輩最多,我半天都不離身。起初,阿信和我站在壹起壹會兒。他是個男人,對花沒什麽興趣。他看了壹會兒,又轉頭看別處,看了壹會兒手機,見我沒有離開的意思。過了壹會兒,我還是興高采烈。他終於受不了了。看到我還是沒有離開的意思,他有點不耐煩了。他上前叫我:反正我看夠了,我說:“好吧,散散步。我會看壹會兒。出去逛市場就是看看新鮮的地方。我們走吧!我們過去看看吧。”阿信立即陪我去看其他地方,忘記了我之前的不耐煩。每次去市場,我都很享受去市場的過程。他陪著我,看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我也應該樂在其中!
除了這些,還有賣日用品和五金,被褥和沙發墊,襪子和內衣,衛生紙和幹鹹菜的。
我把喜歡的購物留到最後——也就是二手貨或者甩貨!
經常去市場,漸漸發現自己是壹個喜歡舊物的人,因為我覺得每壹件舊物都有故事。我喜歡故事,更喜歡和故事有關的人。
我爺爺在我初中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死讓我感到悲傷,因為我太喜歡我的祖父了。最吸引我的是他老人家的性格和好脾氣。當時我14,5歲,懂事但有點不懂事。爺爺去世後,我收藏了他的酒盅、煙鬥、他做的蒼蠅拍和皮帶、麻將做的鑰匙扣作為紀念。現在我還保留著它們,放在家裏單獨的櫃子裏。我的父母不應該知道我收集什麽。我很懷舊。
我爺爺在我高二的時候去世了,當時他87歲。他脾氣也很好,我心裏還是難過,就留下了爺爺年輕時去縣城跑比賽時得到的壹把豬鬃刷和壹面鐵鏡子。
我很懷舊,喜歡舊物,喜歡和舊物有關的人,喜歡這些脾氣好的人。所以我去市場,就忍不住去賣舊物的攤位,比如舊狗皮帽子,舊收音機,舊玉墜項鏈,舊銀手鐲,賣家裏閑置的廚具,舊書等等。只要是老的,我都喜歡停下來欣賞。和我壹起敬佩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只有我稍微年輕壹點。我停下來很長壹段時間,偶爾拿起壹個查詢。我可能不會買回家,但我總想融入其中。沒辦法。我就是喜歡這些舊事,喜歡和它們相關的老故事。我喜歡懷舊,經常懷念故去的親人。
值得慶幸的是,大學城裏有秦家族的大量收藏。讓我在業余時間有個家。有壹天,我花了兩元錢在壹個處理家養植物的人手裏買了壹盆棗。我心情非常好。我越看越喜歡。兩塊錢就能買壹壺綠色心情,性價比簡直太高了。那天,天很藍,雲很白。
當然,我也喜歡去繁華的街區,逛時尚的商場,感受東方莫斯科和東方巴黎的魅力。我也願意走進市場,忙碌著,討價還價著去收集我喜歡的物品。
有空來呼蘭,我帶妳去參觀秦家藏品。
壹起回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