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簡稱“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區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金融中心,是以發展紡織工業為主,機械、化工、建材工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地處寧夏平原中部,東臨鄂爾多斯西緣,西靠賀蘭山,黃河穿城而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寧蒙陜甘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經濟區。銀川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3萬年前,水洞溝遺址就有人類居住。歷史上西夏的都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民間傳說中又被稱為“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西夏陵。
銀川的飲食以漢族和回族的飲食習慣為主。
漢族的飲食以西北菜為主。銀川回族飲食既有中原傳統風味,又有穆斯林的雙重風味,是回族與中華文明融合的結果。這裏有正宗的穆斯林食物和菜肴,還有許多獨特的穆斯林小吃。清真菜肴有蒸羊肉、酥牛羊肉、手抓羊肉等。,以及非常正宗的回族小吃,如羊雜、羊肉泡饃、清真奶油蛋糕、馬山白水雞等。
穆斯林肉末面
羊肉臊子面是寧夏著名的傳統面食。在首都銀川的大街小巷,羊肉面館隨處可見。據說是從初唐的“長壽面”演變而來,成為老人過生日、孩子過生日等節日的佳品,寓意“長命百歲”。湯味是臊子面的主要特點。俗話說“喝湯”就是這個意思。
寧夏粉湯餃子
粉絲湯裏的餃子是寧夏的壹種特色小吃,也被稱為“拉皮拉石頭”。膨化其實指的是涼粉。這個涼粉是用粉豐富的扁豆做的,放在鍋裏有彈性,微微透明,時間久了不會糊。石頭指的是餃子,將涼粉、餃子、木耳、黃花等食材倒入鮮美的羊肉湯中煮熟。出鍋時加入鹽、生蔥、醋、油面、味精。被做成酸辣小吃。其味道酸、辣、鮮,有退熱散寒的功效,相當適合寒冷地區的人食用。
涼拌蔥
沙蔥是中國西北的特產,也是寧夏的特色菜之壹。它生長在海拔高的戈壁和沙漠邊緣。采集洗凈後,在盆中沈澱出壹些細沙,微辣,故稱沙蔥。沙蔥可作為多種美味佳肴,並具有壹定的藥用價值。涼拌後味道鮮美,可佐餐、配酒。
清真羊肉餅肉
這是壹道傳統的徽菜。選材考究。先將羊的胸骨和上脊切成長方塊,用清水洗凈,放入碗中,籠蒸30分鐘左右,然後扣入湯盤即可食用。配醋、蒜汁、鹽等食用。特點是白、嫩、紅,不油膩,有滋補強身的功效。
年糕
粘糕是壹種回族風味食品,由粘黃米和粘谷米磨成面粉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先將面條加水混合反復揉搓,然後放入籠中蒸熟。然後把蒸餅切成塊,用香油炸。煎出來的粘糕口感綿軟可口,甜而不膩。壹般回族老人最喜歡吃粘糕。也有人在炸餅的時候包壹些紅糖,做成糖餅吃。
羊旅費,水果
和油香、痱子壹樣,羊肉卷和水果都是回族穆斯林喜愛的傳統食品。羊裹也叫“油圈”。炸油的時候可以用油味面同時炸羊肉包和水果。羊圈的制作非常簡單。只需將面團放入手鐲大小的甜甜圈中,在油鍋中慢煎,待油滲透成深紅色後出鍋即可。這樣炸出來的羊圈外表油光水滑,內油通透,綿軟綿軟,味道非常鮮美;水果的生產稍微復雜壹點。首先要把面團做成樹葉花瓣的形狀,然後放入油鍋。煎的時間比油香、痱子、羊圈都要長,直到葉子花瓣煎好出鍋。吃起來簡直是水果的壹大特色,炒水果的保存時間比油香和羊圈都要長。
豆花魚頭
“黃沙碧水綠葦,碧波映魚勁”。胡莎魚頭——寧夏特有的地域特產,尊元美食“豆腐豆頭”是魚頭系列中的精品,既有豆花的營養和魚頭的鮮嫩,又有鹹微甜的寧夏特色。胡莎湖的大魚頭是用大粒鹽燉的。在這個足有兩尺大小的圓盤上,有大約35公斤重的胡莎魚對半切開,配著壹鍋新鮮的魚湯外帶。應該先吃腮後的肉,那裏的肉最好最嫩,然後依次吃魚唇、魚和背肉。沙湖魚配有果汁。色澤鮮艷,無腥味,無異味。吃的時候壹定要配蒜泥和磨好的香油,滑嫩。胡莎魚頭湯嫩、鮮、肥、白、滑,回味悠長。
燕麥蒸餃
蓧麥蒸餃的餡料和口味各不相同,但蓧麥固有的醇香不變。方法是用剛燒開的水將燕麥粉揉成盆滑、面滑、手滑的面團,用雙手揉成直徑7-8cm薄如餃子皮的圓形面片,然後將面片對折,將準備好的菜包好(大部分是山藥絲拌蔬菜,有的可以是山藥絲拌韭菜,有的可以拌茴香,有的可以拌肉絲)。吃蓧麥湯圓的時候,最好用傳統的酸菜湯,在油裏加壹點蔥花。根據食用者的口味,還可以加入辣椒粉等調料。它的特點是皮香、餡鮮、軟、味美。
米皇子
米黃自是寧夏的壹種小吃。首先,黃米粉用水和漿糊發酵。在帶蓋的凹形鍋中加入清油和糖果(麥芽糖),倒入煮好的黃米面糊,煎熟後出鍋。壹邊是棕色,另壹邊是乳白色。現炒現賣。它看起來像蛋糕,吃起來又軟又脆又甜。漩渦涼菜:將漩渦皮切成條狀,加入少量青菜,與芥末汁、蒜泥、芝麻醬、陳醋拌勻,是春末夏初的應時佳品。從清末開始,還有壹個名字叫“梅花糕”
羊老搓面
老羊肉面是用精粉和精選的羊尖做成的。面條是手工揉制的,可以看到清亮的羊肉湯,鮮艷的辣椒花椒油,深綠色的香菜,新鮮的羊肉,青梅豆,乳白色的豆腐。壹筷子挑起,香味四溢。老羊肉面的肉湯是用新鮮的羊骨頭和骨髓用文火熬制而成的。面條中肉、菜、豆制品比例適當,營養豐富,滋補作用強。是壹種老少皆宜的風味方便面零食,非常貼近百姓口味,適合大眾消費。
硬面和幹煎餅。
硬面和烤餃子是寧夏的特色小吃。取面團2斤,幹面粉10斤,溫水加堿,香油加硬面粉。用木模做壹個雙鍋形的餅,放在爐子上,小火烘幹,翻過來烤。外形美觀緊湊,白而不褐,長期存放不黴變、不變味、不變硬。吃起來脆甜,有嚼勁,面粉味濃郁,易消化,不爛湯。它在整個西北地區都很有名。
糖醋黃河鯉魚
這道菜色澤鮮艷,造型美觀,外嫩裏嫩,是壹道“江南”的美食。制備方法如下:首先將黃河鯉魚去鱗、開膛、去內臟、洗凈;然後把魚切回斜刀紋,再裹上黃糊,放油鍋裏炸至金黃色,撈起裝盤,澆上事先煮好的糖醋汁。
脆皮炸雞
銀川地方風味小吃的特點是脆嫩。做法:先將煮熟的母雞去骨不去皮,將雞肉撕成條狀,用鹽、香油、味精拌勻,用蛋清3個,加入澱粉和白面粉各壹半,攪拌均勻;將壹半的泡沫糊倒入放有清油的平板中,然後放入雞條,用剩余壹半的泡沫糊包裹雞條。將包好的雞條放入七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白黃色後取出,切成2刀3條,再橫切,裝盤,蘸椒鹽。
羊蹄
在銀川的夜市燒烤中,羊蹄是必不可少的小吃。壹般煮羊蹄都是拿起來用塑料手套嚼,因為銀川的羊肉味道很好,但是不臭。所以各種夜市的水煮羊蹄往往成為評價壹家燒烤店的重要依據。
念叨兒
“年拽兒”是寧夏回族人民喜歡的壹種小吃。做法是將整粒青稞穗摘下,放入羊毛口袋反復攪拌,去耙、芒、皮。然後放在大鍋裏炒成可食用的“青籽”,再放在籃子裏,用篩子搓,吹去灰塵和薄殼,放在石磨裏磨兩次,就成了青綠色的粉條食品,這就是寧夏回族的“磨子”。吃的時候加鹽、醋、油、麻辣湯等調味品,然後吃酸菜拌蒜瓣。
“年轉”的特點是:綠而軟,香而可口。有些回民不能把磨好的孩子都吃了,而是曬幹,冬天再吃。泡在開水裏,微酸可口。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葡萄糖和其他維生素。寧夏的回族也用幹“磨”來治療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
因為是回族比較多的城市,所以出門在外,要提前了解壹下當地的風土人情,也有強烈建議,別說吃豬肉了,更別說養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