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菇木耳紅棗蒸生魚
原料:生魚壹條1斤重,冬菇6個,木耳6朵,紅棗6粒,蔥3毫紙,姜少許做法:生魚洗凈,切成數段,姜切絲,放左D料酒、鹽; 冬菇/木耳事前浸水軟切條,紅棗去核,全部鋪好,水滾落鍋蒸,蒸5分鐘搞掂; 蒸好魚後,撒D切碎的蔥花,淋D熱的油(書話D油壹定要燒到起煙),最後仲加左D後下味極鮮。
水煮魚
原料:草魚壹條2.5斤至3.5斤,黃豆芽壹斤,姜末、料酒、胡椒、雞精、蔥段、幹辣椒各適量。制作方法:①將草魚治凈,切片,過熱水,撈起,煨鹽、料酒、澱粉和蛋清。②豆芽洗凈後,開水氽燙,撈出放入盆的最底部,撒鹽。③在炒鍋中加平常炒菜三倍的油,油熱後放入蔥、姜、蒜、花椒、紅辣椒小火煸炒。出味後加熱水,燒開,將魚片放入,5分鐘後把煮好的魚及全部湯汁倒入盛豆芽的盆中。④另置壹鍋,倒入大量油(以將盆中的魚和豆芽全部淹沒為準)。待油熱後,加入若幹花椒及幹辣椒,用小火慢慢熗出香味。⑤辣椒顏色快變時,立即關火,把鍋中的油及花椒辣椒壹起倒入魚盆中。
煮幹絲
原料:江蘇特產方幹壹塊,火腿、口蘑片、黑木耳、蝦仁、豆尖、冬筍、鹽、雞精、高湯。制作方法:①方幹、火腿、黑木耳、冬筍切成5厘米長的細絲,放入清水浸壹下,使幹絲分開,潷去水,放入盛器內,略加鹽,加沸水浸泡三次,每隔半小時左右更換開水壹次,再用清水過清,撈出瀝幹。開洋加溫水稍浸,放在小碗內加酒,上籠或隔水蒸透至漲胖。②炒鍋燒熱,下生油35克,滑蝦仁撈出。鍋內高湯,放入幹絲,速用旺火燒沸壹二分鐘,再加酒、鹽,移小火燴煮10分鐘,使幹絲漲胖,吸足鮮味。出鍋前續用旺火燒開,淋上熟生油。幹絲倒在湯盆裏,火腿絲、蝦仁撒在上面,連湯上即成。
蟹黃獅子頭
原料:五花肉、馬蹄、蟹黃、鹽、雞精、胡椒、姜、蒜、上湯。制作方法:①五花肉去皮切小丁,略斬,馬蹄剁成末,蟹黃蒸熟,待用。②五花肉加調料、蛋清,攪上勁後,略加澱粉,加蟹黃。③砂鍋內加上湯燒開後,將肉做成四個獅子頭,即大丸子,鑲上蛋黃,置於鍋中,小火上燒煨1.5至2小時。
水晶蝦仁
原料:太湖白蝦仁300克,姜、高湯、鹽、雞精、料酒、胡椒粉、澱粉、蛋清、白糖。制作方法:①蝦仁洗凈控去水,用凈布包擠片刻,放鹽、雞精、胡椒粉、料酒腌味,用蛋清、食粉、泡打粉上漿。②用鹽、味精、料酒、胡椒粉、高湯、糖、水澱粉少許調成芡汁。③鍋上火,註入油,待油溫升高,下入蝦仁滑散滑透,倒入漏勺控油。④原鍋上火,略煸姜末,調味汁勾芡,即可出鍋。
魚香脆皮茄子
原料:茄子、面粉、泡打粉、生粉、蔥、姜、蒜、雞精、白糖、醋。制作方法:①茄子去皮,改刀切條。②面粉、泡打粉、生粉加水、少許色拉油,按比例調成脆漿糊,茄條裹糊。③鍋裏放油,燒至五成熱,茄條下鍋,炸酥,起鍋,擺盤。④另置壹口鍋,少許油,將泡椒、姜、蒜炒香,加少量湯,調入鹽、雞精、白糖、醋,勾芡,放入蔥花,燒開,澆在茄條上。
水煮肉片
原料:豬通脊肉250克,芹菜、萵筍葉、青蒜、姜、蔥、蒜、豆瓣辣醬、醬油、澱粉、鹽、雞精、花椒粒、幹紅辣椒各適量。制作方法:①豬通脊肉切成片後用少許醬油和水澱粉漿壹下;②芹菜洗凈切成段,青蒜拍松斜切成小段,萵筍葉洗凈切成段;③蔥、姜、蒜切絲,豆瓣辣醬用刀剁碎;④坐鍋,放少量油,油燒熱後放入豆瓣辣醬,炒出紅油後放入蔥、姜、蒜翻炒幾下,放少量水,開鍋放入少許鹽、雞精,放入青菜,斷生後撈出裝入碗內,將漿好的肉壹片壹片滑入鍋內,待肉變色熟透後連湯壹起裝入碗內;⑤將鍋洗凈燒熱,將花椒粒、幹紅辣椒倒入鍋內翻炒焙脆後,倒在案板上碾碎,撒在煮好的肉片上;⑥坐鍋,倒入少量油,燒熱後淋在肉片上即可。
剁椒魚頭
原料:胖頭魚頭1個1000克,湖南特制剁椒、味精、紅油、姜、蔥、白蘿蔔片各適量。制作方法:①將魚頭洗凈,去鰓,去鱗,從魚唇正中壹劈為二。②將鹽、味精均勻塗拌在魚頭上,腌制5分鐘後將剁椒塗抹在魚頭上。在盤底放2至3片生姜和白蘿蔔片,將魚頭放上面,在魚身上放切好的姜絲適量。③魚頭上鍋蒸15分鐘,出鍋,將蔥花撒在魚頭上,澆熟油,再放鍋裏蒸2至3分鐘,即可食用。
麻辣羊血
原料:鮮羊肉血豆腐500克,豆腐100克,鹽、蒜、蔥、姜、雞精、料酒、花椒、胡椒粉、幹辣椒、高湯各適量。
制作方法:①燒開壹鍋水,將切成3厘米見方的豆腐、羊血豆腐倒入,並加入少量料酒,焯壹會兒撈出。②坐鍋點火倒入食用油燒熱,加入蒜片、蔥段、姜片炒出香味後,加入羊血、豆腐翻炒,再加入味精、鹽、胡椒粉、料酒、高湯煨2至4分鐘,倒入碗中。③鍋中加入食用油燒熱,加入花椒、幹辣椒煸炒,倒在羊血豆腐上即可。
泡饃小炒
原料:泡饃,羊肉,蔥、姜、蒜,精鹽,雞精。制作方法:①其制法前半部與羊肉泡饃相同,先用羊肉湯將饃煮到七八分熟,撈出饃。②鍋至旺火,油燒熱,下饃翻炒,加鹽、雞精、蔥、姜、蒜,加湯,略煮。出鍋。
葫蘆頭泡饃(或羊肉泡饃)
源於宋代的“煎白腸”,相傳至今。與羊肉泡饃相似,同為掰饃,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豬腸。後由肉類發展到包括海味類的眾多品種,如湯中增加了骨頭和雞,使湯味更加濃醇,質量提高,成為秋冬時節的風味小吃。
原料:豬大腸、豬肚、豬骨頭、豬肉、老母雞、幹饃、醋、鹽各適量。
制作方法:①將腸肚處理幹凈,下鍋煮開,在距大腸頭約35厘米處切斷,取下葫蘆頭。②鐵鍋中加水,旺火燒開,放入腸、肚,稍煮幾滾,撇去浮沫,改用中火煮約30分鐘,蓋上鍋蓋,用小火煮約4小時,再加精鹽。10分鐘後撈出。③將大腸瀝幹水分,再將大腸頭及碎節腸子放入竹篩內晾幹。④將豬骨頭洗凈、砸斷,豬肉切成2.4千克重的塊。在大鐵鍋內添入清水,旺火燒開後,投入骨頭、豬肉,煮約10分鐘,撇去浮沫,見湯色發白時,下入母雞和精鹽,再煮30分鐘,將花椒、八角、桂皮、草果裝入凈布口袋內,入鍋,小火煮3小時,湯汁濃後盛入大瓷盆。⑤大鐵鍋內倒入原汁湯,加水,旺火燒開。吃時將饦饦饃掰成碎饃塊,放入大碗中,然後將熟大腸、熟肚子各切成三片八分長的坡刀片;熟豬肉切成兩片壹寸半長、二分厚的肉片;雞肉切成兩片壹寸半長、四分寬的片。整齊排放在掰好的饃上,用鍋內滾開的湯汁反復澆 3至4次,使碗內的饃塊浸透湯汁。放入料酒、調料水、味精、香菜末、蒜苗絲,淋上熟豬油,再澆入適量的滾湯汁即可食用。
辣子田螺
田螺肉味甘鹹、性寒,具有清熱利水、解毒消痛的功效,同時含鈣量相當豐富。重慶名店陶然居就是以辣子田螺起家的。原料:田螺1000克,幹辣椒、郫縣豆瓣、花椒、姜米、蒜泥、醬油、料酒、香醋、精鹽、白糖、雞精、熟芝麻、蔥花各適量。制作方法:①田螺淘洗幹凈入鍋,加清水和料酒、香醋煮沸撈起,去頭部包殼。②炒鍋加油燒熱,下幹辣椒節,炒至呈棕紅色,下花椒、姜米、蒜、郫縣豆瓣炒至香。下田螺翻炒,依次下料酒、香醋、精鹽、白糖、醬油、味精,以大火不停翻炒,待田螺熟透、入味,起鍋裝盤,撒上熟芝麻、蔥花即可上桌。
山城辣子雞
用料講究,主料壹定選用家養土仔公雞現殺現烹,以保持鮮嫩肥美,輔料非川產二金條辣椒和川產茂汶大紅袍花椒不用,且非常考驗廚師對火候的掌握。原料:土公雞500克,花椒、幹辣椒、熟芝麻、料酒、醬油、姜、蔥花、雞精各適量。制作方法:①公雞去內臟洗凈,斬切成小塊。姜、蔥、幹辣椒切好備用。②將雞肉放到碗中,加醬油、料酒、味精、鹽、姜片、花椒等拌勻,腌制 10至15分鐘。③炒鍋置火上,油燒熱後下幹辣椒節炸至棕紅色;放入腌過的雞塊、花椒翻炒,雞熟酥時加料酒、醬油、味精、姜絲,轉中火翻炒2分鐘,用漏瓢濾去余油,起鍋裝盤,撒上熟芝麻、蔥花即可上桌。
連山回鍋肉
川味家常菜的經典。回鍋肉在四川民間又俗稱“熬鍋肉”,由於四川各地物產不同,風俗口味也有所差異,這道菜也有許多種做法,主要表現為配料和調味的不同。原料:五花肉500克,蒜苗、青椒、幹紅辣椒、永川豆豉、炸鍋盔、郫縣豆瓣、醬油、泡子姜、醪糟汁、雞精、精鹽、白糖、蔥各適量。制作方法:①豬肉入沸水氽去血水,撈出後趁熱抹上醪糟汁和鹽,放到籠中蒸至肉皮粑軟,取出晾涼。②幹辣椒、蔥、蒜苗切成節,子姜和青椒切片,炸酥的鍋盔切成三角形。③炒鍋置旺火,油燒至六成熱,下幹辣椒炸香撈出;倒入肉片爆炒呈“燈盞窩”,加入醬油、豆瓣、豆豉、白糖,煸炒片刻,下蒜苗、泡姜、青椒、蔥節、鍋盔,翻炒出香味,加入炸香的幹辣椒、雞精略炒,裝盤。
魚香肉絲
魚香,是四川菜肴主要傳統味型之壹。此法源出於四川民間獨具特色的烹魚調味方法,而今已廣泛用於川味的熟菜中。原料:豬腿肉300克,水發玉蘭片、水發木耳、泡椒、泡子姜、大蔥、蒜泥、澱粉、醬油、香醋、紹酒、精鹽、白糖、高湯各適量。制作方法:①豬肉切粗絲,玉蘭片、木耳切絲,與肉絲入碗,加精鹽、紹酒、濕澱粉拌勻。②泡椒剁細與糖、醋、味精、澱粉、肉湯調成糖醋汁備用。③炒鍋置旺火上,油燒至六成熱,下拌好的肉絲炒散,加泡椒末、姜、蒜和蔥,爆出香味,烹入芡汁,顛翻幾下即可。
酸菜魚
原料:草魚壹條,泡酸菜250克,雞蛋2個,豬油、姜片、蒜米、蔥花、大蔥節、泡紅辣椒、料酒、香醋、味精、胡椒粉、幹細豆粉、花椒各適量。制作方法:①將魚頭切開,取下兩扇魚肉,魚骨切塊,魚肉斜刀改薄片。酸菜切成片,雞蛋取蛋清和幹細豆粉調成蛋清豆粉。②魚片加料酒、食鹽、味精、香醋、姜片、蔥節碼味後,用蛋清豆粉拌勻。③炒鍋下油燒至五成熱,放入魚頭、魚骨溜至斷生撈起;鍋內留少許油,加花椒、酸菜、泡椒、姜片炒香,下湯,倒入料酒、香醋、食鹽、胡椒粉熬出香味,先下魚頭、魚骨煮幾分鐘後,再下魚片煮2至3分鐘,連魚帶湯倒入盆內,撒上姜末、蒜米、蔥花。④鍋內下少許油燒至五成熟,均勻淋於姜末、蒜米、蔥花上。
雪菜冬筍
原料:新鮮雪菜、冬筍、白糖、澱粉各適量。制作方法:冬筍切片過水,取出瀝幹水待用。熱鍋,加少量油,雪菜、冬筍壹起入鍋,加糖壹小勺,1/3杯水,蓋上鍋蓋,大火燜15分鐘後,大火翻炒,勾薄芡,淋油,起鍋,裝盤。
紅燒甩水
以濃油赤醬為主要特色,最為典型的傳統上海菜,是其中魚類的代表作。原料:2.5公斤以上的草魚或者青魚,取其尾巴。配料:澱粉、白糖、醬油、蔥段、醋、香油各適量。制作方法:①魚尾洗凈,沿魚尾側面脊椎將其劈成扇型,幹粉上漿待用。②熱鍋放油,燒至七成熱,魚下鍋,過壹下,立刻起鍋。③鍋內剩余少量余油,依次放入蔥段、醬油、白糖、半杯水,煮開,下魚,蓋上鍋蓋,旺火燜15分種,揭開鍋蓋,大火收汁。勾芡、起鍋。在鍋內的余湯裏,加壹小匙醋、少量蔥段,淋在魚上。
醬肉
濃油赤醬的另外壹款代表作,普及程度極高。濃厚的醬肉香飄蕩在小弄堂裏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生活寫真。
原料:上好五花肉。
配料:蔥、姜、料酒、紅米粉各適量。
制作方法:①五花肉洗凈,切成6.6厘米見方的長方型。鍋內放水,肉冷水下鍋,水以正好浸沒肉為宜。②加入蔥、姜、料酒,壹起煮開,撇去鍋內的浮沫。紅米粉、料酒和勻,加湯內,加兩匙白糖。再次燒開後,關小火,慢熬4小時。起鍋,直接裝盤。
紅燒豆腐
繼續保持口味濃厚的樸實特色,是上海家常菜中豆制品類的代表。
原料:香菇、精肉、絹豆腐。
配料:澱粉、醬油、白糖、豆瓣醬、鹽、雞精、蔥花各適量。
制作方法:①香菇切片,精肉切絲,豆腐切塊待用。②醬油、豆瓣醬、白糖壹起下鍋,燒開。加豆腐,加1/3杯水,燒開後,用勺來回推滑豆腐,可淋少許油,不要加水。撒蔥花,略翻壹下。起鍋,裝盤。
黃瓜漏蝦
原料:大小均勻的新鮮河蝦、黃瓜、澱粉、白糖、鹽、料酒、雞精、蔥花、醋各適量。制作方法:蝦洗凈,剪去須。鍋燒熱,加少許油,黃瓜、蝦壹起入鍋過油,片刻即可起鍋。料酒、鹽、雞精、白糖、蔥花拌勻下鍋,滴3滴醋,加1/3杯水,燒開。過好油的黃瓜、蝦入鍋,翻炒。勾薄芡,淋油,起鍋。整個制作過程需註意時間的緊湊。